天天看點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作者:談藝錄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音”部的一個漢字“竟”。“竟”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收入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是以需要重點記憶。其詳情如下:

竟。讀jìng。《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竟,樂曲盡為竟。從音,從人。”會意字。本義是樂曲終止。

現代人會不明白,為什麼會是“從音,從人。”因為“竟”字明顯下邊是個“兒”啊,但實際上,“兒”在說文體系下,它就讀作rén,是“人”的變體,作偏旁時在下邊。《說文解字》有“兒”部,“兒”是部首漢字,解釋是:“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兒在下故诘诎。”《說文》體系下,現代漢語的“兒子、小兒”的“兒”字,寫作“兒”,是個象形字,像頭頂有囟門的小孩子形狀。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小兒囟門與“兒”字的小篆)

也就是說,“人”作為偏旁出現在字的下部時,寫作“兒”,就像孔子說的一樣,因為在下面,是以诘诎(彎曲)。

關于“從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兒在人下,猶十為數終也。”就是說,“兒”在人下,就是“止”,“人”之“下端、末端”的意思。于是“音+兒”合成“竟”字就是樂曲終止的意思。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竟的字形演變)

但李學勤《字源》中李守奎先生認為,依照“竟”的字形演變,竟字的“終止”義,應當是從“邊境”的“境”字引申而來,聊備一說。

我們暫時先按《說文解字》的解釋來。《周禮·春官·樂師》:“凡樂成則告備”,鄭玄注:“成,謂所奏為一竟。”賈公彥疏:“竟則終也,所奏八音俱作一曲,終則為一成。”凡樂曲演奏終了就(向王)報告演奏完畢的意思。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樂曲終止)

“竟”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終了;完畢。比如:未竟之業;《玉篇·音部》:“竟,終也。”《漢書·韓信傳》:“公,小人,為德不竟。”你是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2)周遍;自始至終。比如:竟日。《史記·酷吏列傳》:“吳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實。”吳楚七國叛亂平定之後,直到景帝去世都不再談論戰争,天下卻是以富裕殷實(這就是後來的“文景之治”)。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漢景帝)

(3)窮究(其事)。《廣雅·釋诂四》:“竟,窮也。”《漢書·霍光傳》:“此縣官重太後,故不竟也。”顔師古注:“竟,窮竟其事也。”“故不竟也”,就是沒有深究的意思。

(4)用作副詞。又分有三種用法:其一、終于;終究。《詩·大雅·瞻卬》:“鞫人忮忒,谮始竟背。”鄭玄箋:“竟,猶終也。”羅織罪名窮陷害,前言後語終究互相違背;其二、表示出人意料之外。相當于“居然”、“竟然”。杜甫有詩《遊何将軍山林十首》之三:“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其三、徑直;直接。《紅樓夢》第六十六回:“是日,一早出城,竟奔平安州大道。”“竟奔”,就是“直奔”。

(5)通“鏡”。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竟,假借為鏡。”《尚方鏡銘》:“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尚方鏡)

(6)通“競”。強勁。《墨子·旗幟》:“死士為蒼鷹之旗,竟士為虎旗。”孫诒讓《墨子閑诂》:“竟,競之借字。”需要調集敢死隊時就打出畫有蒼鷹的旗幟,需要調集戰鬥力最強的戰士時就挂出虎旗。

(7)通“境”。疆界。前面說了,有學者認為,這才是竟的本義。《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卿沒有國君的指令不能越過國境。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邊境)

“竟”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84課:細說“竟”字,“竟”為啥有“終止”義?

(竟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84,部分圖檔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