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你在閱讀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遇上困難,會聽見一種常見的說辭:我要過自由的人生,完全自由、輕輕松松的人生多好啊,我讨厭沉重的東西,我隻想要輕松。
這句話聽上去無懈可擊,人不就是應該自由選擇屬于自己的人生嗎?輕松愉快的人生它不香嗎?
不過,如果不是靠耍小聰明,而是想認真回答這些問題,可以讀一讀我今天準備推薦給你的好書,捷克裔法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這部書我在年輕時看過,當時感覺挺刺激的,裡面充滿了各種狗血戀愛橋段。
小說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個外科醫生,經曆失敗婚姻後,讓他萌發了一種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的情緒,這種若即若離的神秘感,加上英俊潇灑,使他成為一個情人無數的“渣男”。
遊走在衆多情人中的托馬斯,甚至發明了一套“情人相處三原則”:如果在短期内幽會同一個女人,絕不能超過三次;若常年同一個女人幽會,則兩次之間至少得相隔三周。”
從托馬斯這種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派可以看出,他是個活在“自由輕松生活”之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托馬斯這種玩世不恭的做派,深深傷害了兩個離他最近的女人:一個是最了解他的長期情人——女畫家薩麗娜,一個是他唯一想要長相厮守的同居女友——女招待特麗莎。
特麗莎看上去陽光開朗,實際上非常敏感,她察覺到托馬斯不停出軌後,一直做噩夢,非常痛苦。
特麗莎
小說的中後部分,劇情急轉直下。托馬斯四處沾花惹草,幽會不斷地惡習,終于使得特麗莎完全無法忍受,于是她離開托馬斯獨自回到了他們初識的城市布拉格。
托馬斯輕飄飄的人生土崩瓦解,他最終做出決定,回到因戰事已被封鎖的布拉格,去尋找特麗莎。這個“沉重”的決定使他變了一個人,回到布拉格後,他還因堅持自己的愛國政見,被秘密警察取消了行醫執照,隻能回到鄉下過起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
沉重的責任意識,使托馬斯的靈魂得以救贖,他變成了一個勇敢、堅強和充實的人。
他放下了對女人又渴望又害怕的病态心理,同特麗莎過上了簡單質樸的“牧歌田園”生活。
輕飄飄的人生為什麼不值得過?大概是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歲月靜好,絕對自由和輕松的人生背後,隻是有人在代我們負重前行吧。
隻有擔起沉重的責任,才會成為完整和充實的自己。
其實,一本好書,不會僅僅隻有一種面向,比如這本書裡,就有對于教育的思考。書中托馬斯的情人——女畫家薩賓娜,其婚戀觀和我們普通人不太一樣——她的安全感極低,愛起來随心所欲。這種不一樣正是由不盡妥善的家庭教育導緻的,書中寫道:
吸引薩賓娜的是背叛,而不是忠誠。受父親熏陶,她很小便開始繪畫。
十四歲時她愛上了一個同齡的男孩。他父親驚恐極了,整整一年不許她單獨外出。有一天,他拿出一些畢加索的複制品來給她看,對那些畫大加嘲笑。既然她無權去愛那個同齡的男孩,至少可以愛立體派美術。
中學畢業後,她便去了布拉格,這下終于可以背叛自己的原生家庭;她嫁了一個平庸的布拉格演員,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有離經叛道的壞名聲,雙方父親都認為他不可接受,她背叛了父母的意志;父母過世後,她向丈夫宣告(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乖張的浪子,而是煩人的醉鬼)自己要離開他,她背叛了自己的婚姻。
背叛。打從孩提時代起,爸爸和國小老師就反複向我們灌輸,說這是世上可以想得到的最可恨的事。可到底什麼是背叛?背叛,就是脫離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擺脫原位,投向未知。薩賓娜覺得再沒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陷入背叛輪回的女畫家薩賓娜
不過,如果當初你為了b而背叛了a,如今又背叛了b時,并不意味着要與a重歸于好。離婚後,女藝術家的生活并不像她所背棄的父母的生活。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連鎖反應,一次次地使我們離最初的背叛越來越遠。
薩賓娜對于婚姻和愛情的不安全感,源自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出她的這種“習慣性背叛”,和青春期父母對待她早戀的态度有關。父母在教育過程中采取了一種強硬的規訓态度,而沒有注意青春期少年獨特的心理特征而加以引導。
這也提醒我們: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并非是突如其來,而是跟童年的成長和教育息息相關。
真正的好書,就是這樣,它會呈現出豐富的角度和面向。比如這本書,不但同我們探讨人生、探讨愛情、探讨家國命運,也談及了教育。
今天就講到這吧,開始喜歡這部書了嗎?去讀讀吧,希望你也能愛上它。
以後再找機會跟大家分享其他好書,我是智彙閣的閣主心若,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