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作者: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天地之美,閱然指上

圖書君在北京(40°n,116°′e)向您問好!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27

09-2018

農曆

八月十八

發現廣東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

導讀:時間正好,就這個秋天吧,饕餮飨宴之餘,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廣東的100個最美的另一面……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作為千年不衰的商貿經濟大省,廣東也是一個鐘靈毓秀的地方。這裡物産豐富,盛産美食和吃貨,但又不僅限于此。

它與南海相擁,數以千計的河流奔騰入海;它的山不算高大,卻富含獨特的嶺南風情與多元的地貌奇觀。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

惠州西湖,汨羅西子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1094年,蘇東坡被貶谪惠州。當時惠州所在的嶺南被稱作“化外之地”,雖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由于地處偏遠,跟中原地區山水阻隔,是以在當時人們的印象裡仍是一片“蠻荒之地”。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惠州西湖 範偉明/攝

不期而來的蘇東坡懷着複雜的心情踏入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十分驚喜,“夾道皆美田,麥禾甚茂”。于是他高興的唱到“天涯未嘗遠,處處樂漁樵”。眼前這片豐美的土地一掃他仕途坎坷的陰霾和長途奔波的疲憊。他仔細打量着這裡的山山水水,樂觀的天性又讓他信心大振。

在這裡幹一番事業吧,他和惠州将互相成全。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泛舟于惠州西湖 圖檔來源于網絡

谪居期間,蘇東坡作詩152首,詞8首,文326篇,詠記惠州風物勝景。惠州以其秀美風光啟迪了蘇東坡的天才詩筆,蘇東坡又以靈隽無倫的詩文将惠城之美周知天下。

在諸多美景名勝中,最讓蘇東坡勾留陶醉的當屬惠州西湖。

初到惠州的蘇東坡見城西有一湖極像他鐘愛的杭州西湖,就将此湖稱為西湖,惠州西湖也是以得名。實際上除了杭州,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西湖,但惠州西湖卻能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評價,可見其不俗之美。

惠州西湖三面環山,曲折蜿蜒的湖岸串起了嶺南風格的亭台樓榭,大量亞熱帶樹種的點綴讓它别具風味。水域面積達3.13平方千米,堤岸和橋梁又将煙波浩渺的湖水分割成五大部分,形成了諸多别緻的景觀。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惠州西湖 圖檔來源于網絡

惠州西湖不但湖山秀邃,人文古迹也十分豐富。西山上始建于唐代的泗洲塔、宋代的王朝雲墓和内刻“六如”名聯的六如亭、東坡紀念館和東坡塑像、近代名詩僧蘇曼殊居住過的準堤閣。湖心點翠洲上有紀念辛亥革命“馬安之役”死難烈士的“留丹亭”等諸多人文勝景。縱貫千年,品類之盛,堪稱絕妙。

1096年,當蘇東坡在《惠州一絕》中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時他已經徹底解開貶谪流放的心結,醉心于嶺南風物,并決定長居于此,把蠻荒之地建成文明樂土。

他追思往事,那個人和那座城又出現在眼前。

千年潮州的韓愈情結

四年之前,潮州知州王滌邀請他為潮州新修建的韓愈廟撰寫碑文,蘇東坡欣然應邀。想到那個忠君愛民的好官,那個才高八鬥的名士,他不禁思緒萬千。

韓愈因谏迎佛骨案被貶任潮州刺史,盡管隻任職短短8個月,但他為潮州驅鳄魚,興鄉教,惠民生,啟民智,奠定了千年潮州的崇文之風。在潮州人心中,韓愈的地位甚至比孔子還要高。

如今潮州城内外仍保留着許多和韓愈有關的風物地名:東郊的筆架山别名韓山;韓山腳下是寬闊的韓江;韓山西麓有一處侍郎亭,相傳是韓愈遊山所築;侍郎亭前有橡木,據說亦為昔年韓公手植。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潮州古城 黃鏡亮/攝

若說最能展現潮州人“韓愈情結”的地方,莫過于坐落在韓山韓水之間,古亭橡木舊址之上的韓文公祠。

祠内梁間遍挂名家匾額,沿壁環列曆代韓祠碑刻40面,蘇東坡當年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赫然在列,而碑文中的“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早已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韓文公祠内遠眺外景 陳沖/攝

主祠入口兩側石柱镌刻有“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的三十二字楹聯,将韓愈與潮州的深厚淵源凝練其中。

古時資料記載,侍郎亭前橡木花開時紅白相間,十分美麗,但花不常開。又因為樹為韓愈所種,潮州人愛屋及烏,便以橡木開花為吉兆,更衍生出“以花之繁稀蔔科名盛衰”的習俗。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潮州濱江景觀帶 陳碧信/攝

勤政有為的蘇東坡和韓愈在面臨仕途的挫折時沒有陷入自怨自艾而罔顧民生利益,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為這片土地的文明開化貢獻力量,在短暫的任期内以不俗的政績得到了人們發自内心的感謝和紀念。

曆史真像一本充滿巧合的書,翻過這一章,在另一頁又能看到熟悉的故事。

可羨人間福地,園垮天上仙宮

1850年廣東天地會淩十八起義,張敬修作為地方官員面呈督撫,力主派兵鎮壓,但他的意見并未被采納,彼時弟逝母病,身心俱疲的張敬修趁勢辭官歸隐,回到了東莞故鄉。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可園 陳沖/攝

外任多年又逢戰亂連連,此番平安歸來的他,打算修一座園林,與家人共享團圓之樂。

園林竣工之日,座上高朋雲集,無不為這座園林的精巧布局贊歎不已,溢美之詞似乎不能言表,隻是紛紛稱贊“可以!可以!”張敬修遂将園林由“意園”改名為“可園”——可堪遊賞之園。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可園與順德清晖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梁園合稱廣東近代四大名園。園内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其建築為清一色水磨青磚結構。最高建築可樓,高17.5米,沿樓側石階可登頂上樓的邀山閣,四面明窗,飛檐展翅,憑窗可眺看莞城風光。

居巢、居廉作為張敬修的幕賓在可園客居多年,沒有得意之作,便會在畫幅上多蓋一個“可以”的印章,表達了“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意思。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雨中可園 陳沖/攝

張敬修的之子張嘉谟在《可軒跋》裡記載了可園的“無可無不可”之意,提醒和教育子孫後代,在宦途中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純任自然,無所濡滞”。

新中軸線上的南國美人

靜靜流淌了兩千餘年的珠江與朝氣蓬勃的廣州市新中軸線交彙之處,一座高塔從這裡拔地而起,古老的曆史與時代的氣息在它身上獲得了奇妙的融合,這就是位列“羊城新八景”之首的廣州塔。

塔高600米,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塔的身份展示着它的峥嵘與自信。不同于一般高塔建築“下寬上窄”的設計正常,設計師從東方女性的窈窕身影中汲取靈感,顯出南過美人的婀娜之姿。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廣州塔“小蠻腰”遠景 徐小天/攝

中軸線上的廣東省博物館和圖書館同樣引人矚目。博物館外觀設計概念源自廣東傳統的工藝镂雕象牙球。圖書館新館整體外觀讓人聯想起一本翻開的書,兩側的灰白條磚牆幕則融入了嶺南特有的騎樓文化元素,造型獨特,别具一格。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中軸線上的廣州市 陳碧信/攝

“一座廣州塔,俯瞰江與城。”

就像是一位來自嶺南水鄉的溫柔女子,她側身凝眸,眼前的珠江如玉帶蜿蜒,東流入海,江心處的海心沙島正準備楊帆起航;江的對岸是珠江新城,這片已然崛起的城市cbd仿佛總有着無盡的生機……

活力廣東,山水眷嶺南

千年的歲月靜靜流淌過去,無論此時還是彼時,“廣州最美的風景在哪兒?”從來都不是一個單選題,這片充滿魔力的土地穿過曆史的重重瘴霧,一面沉澱出時間的韻味,一面換上了時代的新衣。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深圳蓮花山 鄧飛/攝

如此多姿多彩的她,橫看側看,晴看雨看,皆有它不同的美麗。我們把這些美麗收集起來,彙成這本《發現廣東——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

它不僅是一本攝影指導手冊,也是一本旅行攻略指南。在它的指引下,廣東最美的樣子将一一呈現在你眼前。

end

今日好書推薦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發現廣東: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

【主編】李栓科

選購

精彩内容推薦

more+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發現10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