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即2020年,文中下同)是無産階級偉大領袖列甯誕辰150周年。紀念列甯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持和發展列甯主義。列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把握時代本質和俄國具體國情,把馬克思主義與無産階級革命和帝國主義的時代條件和俄國的國情實際相結合,科學地解答了馬克思主義在當時曆史條件下所面臨的時代課題,制定了适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推動馬克思主義付諸俄國革命實踐,成功地發動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造性地上司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開拓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創造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形态,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列甯主義階段。為了進一步紀念列甯,我們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王偉光。

一、馬克思列甯主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始終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采訪者簡稱▲,下同):王教授,您好!今年是無産階級偉大領袖列甯誕辰150周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已經刊發多篇紀念列甯的文章,為了進一步紀念列甯,您認為以什麼樣的方式為好?
●(被采訪者簡稱●,下同):我認為,紀念列甯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持和發展列甯主義。
▲: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請您結合中國的實際,具體地談一談。
●:中國共産黨人是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在列甯主義的教育下,接受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總結俄國的革命經驗,将馬克思主義具體運用到中國實際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如此,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功亦是如此。
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共産黨斬釘截鐵地宣稱:“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甯主義。”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旗幟和理論指南,從來都是把馬克思和列甯主義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作為最銳利的思想武器用以指導中國實踐的。中國共産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和列甯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馬克思列甯主義是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近百年的曆史程序中,正是由于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産黨才能夠上司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發展列甯主義,必須把馬克思列甯主義作為我們黨始終堅持而不可改變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經驗。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充分證明,堅持馬克思列甯主義,并根據新的實踐不斷豐富和創新馬克思列甯主義,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不渝堅持的重大原則。有人或提出,如果不堅持馬克思列甯主義,會産生什麼後果呢?
●:會出現嚴重後果。例如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背離和放棄了馬克思主義,而背離和放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背離和放棄了列甯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敵人和背叛者們背離和放棄馬克思列甯主義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兩種。一是大肆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上司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把列甯說成“陰謀家”“德國間諜”,拆列甯像、提出遷列甯墓,肆意貶低、惡意謾罵列甯,把十月革命說成充滿暴力的“超恐怖的革命”“最悲慘的事件”,批評列甯為俄國發展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徹底否定了列甯所上司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确道路,掀起一股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主義的妖風。二是制造列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分離和對立,否定列甯主義。胡說什麼列甯主義離開了馬克思主義,列甯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丢掉了列甯主義這把刀子。受國際上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主義妖風的影響,國内也出現了一股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主義的錯誤思潮,有的隻提馬克思主義,不提列甯主義或批判列甯主義,把我們黨的馬克思列甯主義旗幟砍掉,理論基礎抽掉。這股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主義思潮的目的,就在于通過抹黑列甯、否定列甯主義達到否定馬克思主義,進而否定繼承和發展列甯主義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而達到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産黨的上司,颠覆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是的,列甯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列甯主義,請您具體談談其中的深刻含義。
●:馬克思列甯主義是不可分割的,取消列甯主義,不提馬克思列甯主義,就丢掉了列甯主義這把刀子,進而鏟除了黨的正确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徹底改變黨的馬克思主義性質。針對否定列甯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列甯主義對立起來的錯誤思潮,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高舉馬克思列甯主義偉大旗幟,針鋒相對地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甯主義。他明确指出:“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喪失根本。”“馬克思列甯主義,為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甯主義是中國共産黨的根和魂,丢掉了馬克思列甯主義這個根和魂,中國共産黨就失去了靈魂和方向,就會走上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這樣的結局,已被蘇東劇變的殘酷鬥争事實所證明。
曆史事實再次證明斯大林的這句話是對的:“在過去這個時期中,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戰線上取得了一系列決定性的成就。我們之是以取得這些成就,是因為我們能夠高舉偉大的列甯旗幟。如果我們想要勝利,那我們今後還應當高舉列甯的旗幟。”
二、列甯是無産階級的偉大領袖,為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曆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曆史條件、曆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曆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曆史必然性和曆史偶然性的關系。”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根據列甯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曆史條件來評價列甯?
●:列甯作為無産階級的偉大領袖,準确地把握當時時代的發展脈搏,回答了新的時代之問,發動了适應當時時代發展需要的實際的革命行動,在實踐上引領了當時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新潮流。列甯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全世界無産階級解放作出了曆史性功績,為人類曆史進步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列甯不僅成功地上司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捍衛和鞏固了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而且在上司社會主義建設的程序中取得了偉大成就。列甯所上司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所創造的社會主義事業,突破了帝國主義在全球統治的薄弱環節,創造了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态。世界上出現了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并存競争的新格局,人類曆史開啟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新紀元。
▲:從實踐方面說,列甯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上司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建立第一個無産階級革命政黨;第三,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上司,締造第一支人民的軍隊;第四,依靠無産階級專政,鞏固社會主義蘇維埃的人民政權;第五,實行新經濟政策,上司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這些方面的内容。首先請您說明列甯是如何上司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激化了資産階級與無産階級之間的沖突,也給世界人民群衆的生産和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俄國作為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俄國勞動人民的生活頗為艱難,俄國無産階級及廣大勞動人民要求革命的需求極為迫切,革命熱情極為高漲。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俄國原有的尖銳的社會沖突。“如果沒有戰争,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取得了俄國資産階級革命的成功。二月革命勝利後,俄國同時存在着蘇維埃政府和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這種史無前例的異常獨特的情況,使兩種專政交織在一起:一種是資産階級專政(因為李沃夫之流的政府是一種專政,就是說,是既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預先表示出來的民意,而是依靠暴力奪取的一種政權,而且這種奪取是由一定的階級即資産階級來實作的);另一種是無産階級和農民的專政(工兵代表蘇維埃)。”孟什維克和小資産階級社會革命黨占據蘇維埃政權中的多數,自願把政權讓給資産階級臨時政府,“自己則隻是充當監視和監督立憲會議的召開”。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執行反動政策,“在各處拼命用各種辦法排除、削弱和消滅工兵代表蘇維埃”,試圖撲滅國内革命的火焰,實作資産階級的統治。
在這種局勢之下,列甯主張從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布爾什維克統一到這一思想上而進行不懈的努力。當時黨内有人主張繼續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反對轉向社會主義革命;有的支援臨時政府,對其進行監督。列甯嚴肅地批評黨内的錯誤觀點,宣傳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現實性和必要性,揭露臨時政府的虛僞性,批判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背叛行為,争取群衆的支援,推動全黨的認識趨于統一,努力實作“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目标。他在1917年4月的《論無産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中明确指出:“俄國目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由于無産階級的覺悟群組織程度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産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産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他明确表示:“隻有蘇維埃政權才能成為真正依靠大多數人民的穩固的政權,隻有蘇維埃政權才能是穩固的政權,才是在最猛烈的革命風暴中也不會被推翻的政權,隻有這個政權才能保證革命不斷地廣泛地發展,保證蘇維埃内部和平地進行黨派鬥争。不建立這個政權,就必然會産生猶豫、動蕩和搖擺,不斷發生‘政權危機’和更換閣員的滑稽劇,忽而從左面、忽而從右面爆發。”列甯反複強調,隻有蘇維埃政權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的利益,解決人民的關切。無産階級通過武裝奪取政權,要按照武裝鬥争的政策,部署起義的各項工作。1917年7月至10月間,列甯給黨中央寫了《布爾什維克應當奪取政權》和《馬克思主義和起義》兩封信,根據形勢的發展制定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系列綱領。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發動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占領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通過全俄勞工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産生人民委員會,列甯當選為委員會的主席,列甯上司的布爾什維克成功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群衆的蘇維埃政權,創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全世界無産階級及其廣大勞動人民獲得解放提供了成功的經驗。毛澤東同志多次高度評價十月革命的世界意義,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曆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曆史的時代”,“從此以後,開始了第二種世界革命,即無産階級的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解放事業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産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他充分肯定列甯上司的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我國帶來的深遠影響,指出:“一向孤立的中國革命鬥争,自從十月革命勝利以後,就不再感覺孤立了。我們有全世界的共産黨和勞工階級的援助。”“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甯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列甯所上司的無産階級革命實踐,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主解放運動提供了實踐榜樣。
▲:下面請您談談列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建立無産階級革命政黨方面的貢獻。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無産階級要實作推翻資本主義、實作共産主義的曆史使命,必須建立一個不同于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民主派和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無産階級政黨。恩格斯在1889年《緻格·特利爾》一文中指出:“無産階級要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就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于其他所有政黨并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競争向壟斷過渡,階級沖突更加尖銳,勞工革命運動不斷爆發,無産階級鬥争精神尤為高漲,亟須無産階級政黨的上司。以列甯為代表的俄國無産階級先進分子,勇敢地承擔起光榮的曆史使命。在上司俄國無産階級革命的鬥争實踐中,列甯運用馬克思主義建黨原理創立了統一的俄國無産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堅持和鞏固無産階級政黨在俄國革命中的上司地位,積極地解決和探索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無産階級政黨的建設和發展。
最初,俄國勞工運動依靠恐怖活動、經濟手段等方式開展革命活動,往往實作不了自己的目标,甚至屢屢失敗。失敗的教訓使列甯認識到,俄國無産階級必須在先進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之下,組建屬于無産階級自己的政黨。如何建立統一的無産階級政黨呢?列甯始終堅持思想上建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根本指導思想,主張要把黨員思想統一到馬克思主義上來,并把是否堅持思想建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作為劃清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受其他社會思潮影響的勞工運動派别的根本差别。1902年,列甯在《怎麼辦?》這部著作中論證了建立統一無産階級政黨的必要性,明确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奠定無産階級政黨建設的思想基礎。針對什麼人都可以加入無産階級政黨的問題,列甯是持反對态度的,他所上司的布爾什維克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俄國勞工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主義就是列甯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列甯上司布爾什維克,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各種機會主義思潮作堅決鬥争,赢得了廣大群衆的認可,不斷地擴大布爾什維克的隊伍。布爾什維克上司俄國無産階級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揮着引領作用。布爾什維克的建黨經驗深深地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無産階級政黨的建立,特别是中國共産黨的建立,促進了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的開展,極大地推進了無産階級的解放程序。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産黨就是依照蘇聯共産黨的榜樣建立起來和發展起來的一個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列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上司,締造了第一支人民的軍隊,保衛了革命的成果,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毛澤東同志曾說,“按照馬列主義的觀點,國家組織第一是軍隊,沒有軍隊就沒有力量”。在面對帝國主義的瓦解和國内激烈的戰争态勢,列甯認為,不能利用過去的、資産階級的軍隊,必須“建立新的軍隊”,使其成為“完全由無産階級和接近無産階級的半無産的農民階級組成”。列甯建立了第一支無産階級專政的工農紅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軍隊。
列甯始終堅持黨在紅軍中的上司地位,強調黨支部工作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性,蘊含了黨指揮槍的無産階級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早在1916年,他就指出:“在青年入伍以前和服役期間,都要擴大和加強社會民主黨在軍隊中的工作。在各個部隊裡建立社會民主黨小組。用社會主義觀點說明在唯一正當的戰争中,即在無産階級為了從雇傭奴隸制下解放人類而對資産階級進行的戰争中,使用武器的曆史必然性和正當性。”他強調軍隊思想建設的重要性,以綱領的形式要求在每個部隊中成立黨支部,設立政治委員。他主持制定的《俄國共産黨(布爾什維克)綱領》規定:“除軍事首長外,還必須設政治委員,由可靠的、具有忘我精神的共産黨員擔任,并在每一個部隊中成立共産黨支部,以建立内部思想的聯系和自覺的紀律。”他積極地肯定黨支部和黨員幹部的宣傳工作在戰争中的極端重要性,在總結黨支部在戰争中的作用時談道:“盡管有一些軍事專家叛變,我們仍然打垮了高爾察克和尤登尼奇,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了勝利。這是因為在紅軍中有共産黨支部,它們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人數不多的軍官被這種環境所包圍,受到共産黨員的巨大壓力,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就逃不出我們用來包圍他們的共産主義組織和宣傳網。”列甯堅持人民軍隊要為人民的利益而鬥争,主張通過嚴明的紀律來保證軍隊為人民服務。他認為,蘇維埃工農紅軍不同于以往舊社會的軍隊,是為無産階級解放事業而奮鬥的革命武裝。在紅軍建設的過程之中,他指明紅軍的本質,表明“紅軍是無産階級專政的工具,它必然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質”,而紅軍的使命就是“保衛革命的成果,保衛我們的人民政權,保衛兵工農代表蘇維埃,保衛整個真正民主的新制度,抗擊一切為了消滅革命而不擇手段的人民的敵人”。正因為紅軍明白維護人民利益是自身使命所在,才能為俄國無産階級革命、蘇維埃政權而自覺自願地進行鬥争。他重視軍隊紀律的作用,強調嚴明的紀律是紅軍鞏固、壯大的基礎,是擷取戰争勝利的關鍵,更是同損害人民群衆利益進行鬥争的依據。1920年,在總結國内外戰争經驗的時候就強調建立軍隊紀律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已經熬過了我們被帝國主義軍隊四面包圍而俄國勞動者還不能自覺執行我們的任務的那個時期。當時遊擊習氣盛行,誰都想抓到武器,毫不考慮整體,地方上胡作非為的現象和搶劫行為到處可見。在這兩年裡,我們建立了統一的、紀律嚴明的軍隊。”
▲:列甯是如何依靠無産階級專政,鞏固社會主義蘇維埃的人民政權的?
●:十月革命勝利之後,蘇維埃政權遭到了十餘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封鎖和武裝幹涉,而蘇維埃政權尚未建立自己的軍隊。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列甯發現帝國主義之間的沖突異常尖銳,可以利用帝國主義的激烈競争來為蘇維埃政權赢得生存的機會。例如,面對德軍的強大進攻,列甯主張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面對帝國主義糾集國内反動派發動反對蘇維埃政權的反革命戰争,他上司工農紅軍通過革命戰争反對反革命戰争,保衛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了打赢戰争,捍衛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他上司布爾什維克在1918年至1921年期間實行了戰時共産主義政策。戰時共産主義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實行工業國有化,剝奪剝奪者,從沒收大企業到沒收中小企業;從糧食壟斷、禁止私人買賣糧食到餘糧征集制,國家用極低的價格購買農民的“餘糧”,保證軍民有飯吃;限制市場和私人貿易;推行平均主義的配置設定制度;實行勞動義務制和勞動軍事化,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戰時共産主義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為赢得戰争的勝利、捍衛十月革命的成果、保衛蘇維埃政權提供了非常必要的物質支援。他上司布爾什維克、紅軍和人民捍衛了社會主義蘇維埃政權。
▲:列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實行新經濟政策,上司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請您具體談談這方面的内容。
●:十月革命勝利,俄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成為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在當時所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随着俄國社會主義實踐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列甯不是以書本為标準來認識社會主義,而是從具體實踐出發來認識社會主義,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他指出,“現在一切都在于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曆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争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今天隻能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也就是說,他開始從經濟文化落後的國情實際出發來上司俄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對于赢得國内戰争勝利、保衛蘇維埃政權是必要的,但戰争結束後這一政策需要調整。列甯反思戰時共産主義政策,指出“‘戰時共産主義’是戰争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項适應無産階級經濟任務的政策。它是一種臨時的辦法”,認為“我們計劃(說我們計劃欠周地設想也許較确切)用無産階級國家直接下指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裡按共産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産品生産和配置設定。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為了做好向共産主義過渡的準備(通過多年的工作來準備),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些過渡階段。不能直接憑熱情,而要借助于偉大革命所産生的熱情,靠個人利益,靠同個人利益的結合,靠經濟核算,在這個小農國家裡先建立起牢固的橋梁,通過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正因為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存在的這些問題,蘇維埃政權在取得戰争勝利後繼續實行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廣大人民群衆的不滿。列甯及時認識到不改變政策就會失去群衆的支援,适時從戰時共産主義政策調整到适合當時蘇維埃政權生産力水準的新經濟政策。
列甯把發展生産力和提高生産率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和發展目标,重視社會主義發展的物質基礎。他指出:“無産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後,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産品數量,大大提高社會生産力。”他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高于資本主義制度,但是生産力水準還遠遠落後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社會主義一定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生産率的任務。“勞動生産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資本主義創造了在農奴制度下所沒有過的勞動生産率。資本主義可以被最終戰勝,而且一定會被最終戰勝,因為社會主義能創造新的高得多的勞動生産率。”基于這一判斷,列甯認為現代大工業意味着發展電氣化,提出“共産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的著名口号,指出:“一定要努力把小農經濟基礎變成大工業經濟基礎。隻有當國家實作了電氣化,為工業、農業和運輸業打下了現代大工業的技術基礎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為了加快蘇聯生産力發展水準,他認為經濟文化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充分地利用資本主義的優秀成果來建設社會主義,形象地用“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來描述社會主義,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作,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
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列甯提出新經濟政策,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改革,以适應當時蘇維埃政權生産力的發展需要,增進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更好地服務群衆。一方面,列甯提出改革蘇維埃國家機關。因為蘇維埃國家機關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機關,但是建立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之上仍然存有舊機關的弊端。另一方面,列甯重視進行文化改革,強調加強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為了發展教育,提出把其他部門削減下來的經費專門用于教育領域,“使我們的整個國家預算首先去滿足初級國民教育的需要”,增加教師的工資待遇,提高教師地位,而這些本身是無産階級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列甯的正确上司下,蘇維埃政權上司人民迅速地恢複了國内經濟發展,展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三、列甯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列甯主義新境界
▲:斯大林曾高度評價列甯的偉大之處,指出:“列甯的偉大,正在于他……善于抓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并從這個實質出發,向前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列甯在發展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了哪些傑出的理論貢獻,請您概括一下。
●:列甯準确判斷和把握時代本質和特征,結合俄國國情和無産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特點,創造性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列甯主義階段。列甯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又為馬克思主義随着時代條件和實踐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創新提供重要前提和必要準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今天的曆史程序中,起着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偉大曆史作用。列甯主義使馬克思列甯主義成為中國共産黨人和世界共産黨人的行動指南,為社會主義國家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列甯在發展馬克思主義方面所作出的傑出理論貢獻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關于時代本質特征、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第二,關于國家、無産階級專政和無産階級新型民主的理論;第三,關于新型無産階級政黨的理論;第四,關于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第五,關于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
▲:首先,請您談談列甯關于時代本質特征、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方面的理論貢獻。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争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也就是帝國主義階段。如何科學把握時代本質、特征及發展規律,正确地認識資本主義産生的新變化,科學地把握帝國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全面地把握帝國主義發展對無産階級革命産生的深遠影響,成為當時社會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也是當時俄國社會發展所必須回應的現實問題。
列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敏銳地洞察到全球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壟斷、寄生或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基本特征,指出了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發現了帝國主義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認識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主義各國與殖民地人民之間、資産階級與無産階級之間的沖突更加尖銳,俄國作為當時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各類沖突聚集,沖突程度更為嚴重,是帝國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指出帝國主義對無産階級,特别是對俄國無産階級的重大影響,俄國無産階級階級可以率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并取得成功。列甯關于時代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以及帝國主義和資産階級革命曆史階段的科學判斷,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也為全世界無産階級革命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包括中國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
列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帝國主義的産生、發展和本質特征,準确預測帝國主義的發展趨勢。他所著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集中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他指出:“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确切和完備的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曆史階段。這個特點分三個方面:(1)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2)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3)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他的定義深刻揭示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和實質,明确了帝國主義的曆史地位,分析了帝國主義沖突的尖銳性和不可調和性,把握了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的曆史階段。他從經濟基礎出發來把握帝國主義“經濟上的基本事實,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競争為資本主義的壟斷所代替”,明确壟斷是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這種壟斷的資本主義階段是生産集中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産物,是資本主義生産關系的階段性質變。從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出發,他科學概括了帝國主義五個方面的特征,并認為,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實質決定了帝國主義掠奪、侵略和争奪世界霸權的本性,其結果必然引發帝國主義國内外沖突的尖銳化,也決定了其必将會向更高的社會形态演進:“帝國主義就其經濟實質來說,是壟斷資本主義。這就決定了帝國主義的曆史地位,因為在自由競争的基礎上,而且正是從自由競争中生長起來的壟斷,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向更進階的結構的過渡。”他明确判斷:“帝國主義是無産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預測了無産階級革命的到來,指出帝國主義必将被更進階的社會形态——社會主義所取代。
▲:帝國主義如何通過無産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呢?抑或如何突破帝國主義的統治而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呢?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自由競争資本主義發展的現狀,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将在幾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爆發并取得勝利。無産階級革命“将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産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财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産力”。列甯發現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帝國主義體系必然存在的薄弱環節,當時的俄國是帝國主義統治鍊條上的薄弱環節,成為國内外各種沖突的聚焦點。俄國當時的國内外條件,為無産階級提供了突破帝國主義戰線、赢得無産階級革命勝利的機會。列甯作為無産階級的領袖,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多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從根本上解決了帝國主義階段無産階級進行革命鬥争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他在《無産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闡釋道:“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是極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産下也隻能是這樣。由此得出一個必然的結論:‘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内同時獲得勝利。它将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内獲得勝利,而其餘的國家在一段時間内将仍然是資産階級的或資産階級以前的國家’。”如何評判是否構成帝國主義薄弱環節呢?列甯認為應該至少具備四個條件:一定的大工業和現代無産階級;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和統治能力比較薄弱,難以照舊統治下去;無産階級和勞動群衆具有高度的革命熱忱,不想照舊生活下去;有一個政治上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上司與指導。他認為,當時的俄國正處于帝國主義體系的薄弱環節,可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列甯提出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是世界無産階級革命一部分的理論。随着帝國主義瓜分世界,他敏銳地認識到帝國主義把民族問題擴大為民族殖民地問題,把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問題的理論發展為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理論。他認為,在帝國主義階段,民族問題出現了新的特點,是一個“全世界殖民政策的特殊時代”。也就是說,所有殖民地民族都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剝削與壓迫,世界已經被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他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中指出:“全世界已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衆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數幾個擁有巨量财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這表明,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地區性的問題,而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他基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帝國主義時代特征,認為“應當把争取社會主義的革命鬥争同民族問題的革命綱領聯系起來”。他闡述殖民地國家無産階級鬥争的政策,指出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途和實作過程,提出殖民地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道路而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理論:“在一切殖民地和落後國家,我們不僅應該組成能夠獨立進行鬥争的基幹隊伍,即黨的組織,不僅應該立即宣傳組織農民蘇維埃并使這種蘇維埃适應資本主義前的條件,而且共産國際還應該指出,還應該從理論上說明,在先進國家無産階級的幫助下,落後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過渡到蘇維埃制度,然後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過渡到共産主義。”列甯的這些思想指導了無産階級上司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解放問題的重大貢獻。
▲:關于國家、無産階級專政和無産階級新型民主的理論,列甯也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列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為了俄國無産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他認真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撰寫了《國家與革命》這部著作。他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起源、本質、職能和主要構成的觀點,關于無産階級奪取資産階級國家政權後必須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無産階級國家機器的觀點,關于實行無産階級政治統治的觀點,關于無産階級專政和無産階級新型民主的觀點。他指出,無産階級專政是無産階級反對資産階級的必然結果,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無産階級專政學說。
早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後,列甯提出無産階級應該獨立地掌握政權,并且通過上司十月革命推翻資産階級政權,建立無産階級政權。十月革命後,列甯分析蘇維埃俄國經濟政治結構特點,闡述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的必然性——一個階級的專政“不僅對推翻了資産階級的無産階級是必要的,而且對介于資本主義和‘無階級社會’即共産主義之間的整整一個曆史時期都是必要的,——隻有懂得這一點的人,才算掌握了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實質。”
▲:無産階級專政通過什麼形式實作呢?
●:列甯在上司俄國無産階級革命過程中,發現蘇維埃是俄國無産階級專政的具體形式和最好形式,指出“蘇維埃是無産階級專政的俄國形式”。也就是說,各個民族和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各國應該基于本國的國情和民族特點來确定革命和政權的具體形式,而不能照搬俄國的形式。
列甯論述了無産階級專政的實質和任務。他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無産階級專政的暴力方面,主要不在于暴力,而是比資産階級專政更加民主的新型專政,是對資産階級實行專政,對無産者和廣大人民實行民主。正因為如此,無産階級專政的任務是改造舊的、壓迫無産者和廣大人民群衆的生産關系,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無産階級專政不隻是對剝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這種革命暴力的經濟基礎,它的生命力和成功的保證,就在于無産階級代表着并實作着比資本主義更高類型的社會勞動組織。實質就在這裡。”正因為如此,無産階級專政的“主要實質在于勞動者的先進部隊、先鋒隊、唯一上司者即無産階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列甯反複強調,無産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産黨是無産階級專政的上司力量。關于無産階級專政上司的問題,列甯指出,隻有共産黨才能實作這種專政,黨是無産階級專政的最高上司力量,這是由共産黨的本質所決定的,因為“隻有這個先鋒隊才能抵制這些群衆中不可避免的小資産階級動搖性,抵制無産階級中不可避免的種種行業狹隘性或行業偏見的傳統和惡習的複發,并上司全體無産階級的一切聯合行動,也就是說在政治上上司無産階級,并且通過無産階級上司全體勞動群衆。不這樣,便不能實作無産階級專政”。他對無産階級專政的實質、形式、内容、任務、上司等問題進行詳細論述,極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專政學說。
列甯第一次在理論和實踐上确立人民軍隊的建立,肯定共産黨對人民軍隊的上司,使人民軍隊成為維護勞工和農民利益、反抗資産階級壓迫、鞏固無産階級政權的強有力工具,發展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軍隊建設的觀點和國家學說。
在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的過程中,列甯探索了比資産階級民主更為民主的無産階級新型民主,提出了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理論。無産階級奪取政權之後采取什麼樣的無産階級新型民主形式,成為列甯面臨的重要課題。他指出:“徹底發展民主,找出徹底發展的種種形式,用實踐來檢驗這些形式等等,這一切都是為社會革命進行鬥争的基本任務之一。”探索建立徹底的、社會主義的新型民主,一直是他考慮并探索的重大問題。他上司俄國黨從十月革命勝利之初實行的人民自治、直接民主制轉向黨代表人民進行管理的間接民主制,他上司俄國黨一直探索新型民主的實作形式。在探索中,他認為蘇維埃新型民主政治體制有利于集中全國的力量實行統一的行動和統一的紀律,但是這種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群衆的民主權利,滋生了官僚主義,因而他上司布爾什維克黨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通過在黨内實行“勞工民主制”、建立黨内監察體制、實行黨政分工、精簡機構等措施來改造國家機構,擴大無産階級監督權,推動黨内民主逐漸走向一種真正展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政治民主。列甯關于無産階級新型民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繼承和發展,構成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理論的重要内容。
▲:關于新型無産階級政黨的理論,列甯也取得了一系列理論成果,主要有哪些?
●:列甯結合國内外的實際情況深入地思考建設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的問題,逐漸形成了關于新型無産階級政黨建設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在實踐中探求、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形成了列甯主義黨建理論。列甯在《我們運動的迫切任務》《從何着手》《怎麼辦?》等著作中,提出比較完整的無産階級建黨理論,将無産階級政黨建設與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系統地闡釋無産階級政黨的思想基礎、力量源泉、組織原則。
列甯認為,無産階級政黨要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始終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無産階級的先鋒隊,始終作為無産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上司力量。在俄國黨建黨之初,他明确表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提高到關乎無産階級政黨和無産階級革命事業生死存亡的高度。他認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更是解決俄國社會現實發展問題的必然選擇。列甯在《怎麼辦?》中明确表示,“我們完全以馬克思的理論為依據,因為它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給這個科學奠定了鞏固的基礎,指出了繼承發展和詳細研究這個科學所應遵循的道路”,強調“隻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作先進戰士的作用”。他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要結合本國國情,強調“對于俄國社會黨人來說,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讨馬克思的理論,因為它所提供的隻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
列甯特别強調無産階級政黨上司權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至關重要性,闡明無産階級政黨是蘇維埃政權的上司力量,開創性地表明共産黨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都要牢牢地掌握上司權。他指出:“隻有勞工階級的先進部分,隻有勞工階級的先鋒隊,才能上司自己的國家。”
列甯明确指出,無産階級政黨要善于保持和加強與群衆的密切聯系,才能成為強有力的政黨,成為不可戰勝的政黨。列甯在俄國黨建立之後,認為人民群衆的支援是俄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明确無産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在于緊密聯系群衆,代表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他指出“先鋒隊隻有當它不脫離自己上司的群衆并真正引導全體群衆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勞動群衆擁護我們。我們的力量就在這裡。全世界共産主義運動不可戰勝的根源就在這裡。多吸收群衆中新的工作者入黨,使他們獨立參加建設新生活的工作,這就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的手段,這就是我們走向勝利的道路”。他充分認識到脫離群衆對于黨的危害,表示“對于上司一個大國(現在還沒有得到比較先進國家的直接援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勞工階級先鋒隊來說,最大最嚴重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衆”。斯大林清晰闡釋了列甯的黨與群衆密切聯系的思想,指出“應該記住列甯的不朽名言:我們黨的力量在于保持黨和千百萬非黨群衆之間的活的聯系,這種聯系愈實際。我們的成就就愈可靠”。
列甯明确指出了無産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強調把無産階級政黨建設成為有紀律、有組織、有權威的新型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列甯認為,黨應該具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意志和行動,隻有按照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黨才是一個‘真正鋼鐵般的組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列甯強調黨的組織建設是完成無産階級政黨曆史任務的重要保證,表示“無産階級在争取政權的鬥争中,除了組織,沒有别的武器”,而無産階級“是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緻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這個組織把千百萬勞動者團結成一支勞工階級的大軍”。無産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什麼呢?他把民主集中制作為俄共(布)的組織原則,并在1906年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主持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他在起草《加入共産國際的條件》時,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又推廣到共産國際中,規定“加入共産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革命時期,他更多的是強調集中,而随着戰争的結束,他強調擴大黨内民主,加強黨内監督,發揮無産階級政黨的創造性,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機與活力。他主張黨要吸引社會上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之中,更要通過嚴格的紀律來治理黨。他強調黨員應在各個方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通過規定新黨員預備期、嚴格入黨手續、加強黨員教育等方式來嚴格黨的管理,将黨員置于黨紀國法的監督之下。他要求在蘇維埃俄國,共産黨員犯罪,要受到比普通人更大的處罰。
▲:關于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方面,列甯對馬克思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也作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嗎?
●:是的,列甯根據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提出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這是他對馬克思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貢獻。新經濟政策是他基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國際形勢和當時的社會現實而進行的政策調整,是為了戰後經濟的發展而不得不進行的經濟政策改革,是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現實結合的産物,也是他由十月革命奪取政權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他指出,“我們不顧一切舊事物,完全按照新的方式開始建設新經濟。如果我們不開始建設新經濟,那我們在頭幾個月或頭幾年就被打垮了”,“目前我們踏上了實幹的道路,我們必須走向社會主義,但不是把它當作用莊嚴的色彩畫成的聖像”。農民占優勢,是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正是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無産階級同農民的聯盟,是先鋒隊無産階級同廣大農民群衆的結合”,“我們正在學習怎樣在一個小農國家裡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大廈而不犯這些錯誤”。新經濟政策開始于1921年,主要内容是用糧食稅代替餘糧征集制,使農民有權支配納稅後的餘糧;工業企業停止推行國有化,允許私人經營企業;大力發展商業,充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币關系,促進工農業商品的流通;加強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交往,同資本主義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實行租讓制。新經濟政策實施之後,國内經濟得以迅速恢複與發展。
在俄國這樣相對落後的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俄國共産主義運動的一個重大課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社會主義,是在高度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無産階級革命而建立的,而俄國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在推行新經濟政策時,列甯不僅認識到新經濟政策的積極方面,而且敏銳地觀察到了它的消極方面。他認識到新經濟政策包含了一些與社會主義方面不相符合的内容,将新經濟政策作為一種暫時的、又是必要的“退卻”,意識到新經濟政策背後所蘊含的政治風險,展現了列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他指出,“這個政策之是以叫新經濟政策,是因為它在向後轉。我們現在退卻,好像是在向後退,但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先後退幾步,然後再起跑,更有力地向前跳”,“這個新經濟政策所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包含着許許多多的危險”。“資本主義的恢複、資産階級的發展和資産階級關系在商業領域的發展等等,這些就是我們目前的經濟建設所遇到的危險,就是我們目前逐漸解決遠比過去困難的任務時所遇到的危險。在這一點上切不可有絲毫的糊塗。”新經濟政策就是要利用資本主義的一些經濟手段發展社會生産力,改善勞工階級的生活狀況,目的是鞏固勞工階級的地位,而不是利用資本主義來破壞社會主義的發展。新經濟政策是必要的,但又不完全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他提醒全黨不要把新經濟政策當成社會主義的最終方向,否則就會導向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展現了列甯堅持社會主義理想與現實、馬克思主義原則性與政策靈活性的高度統一,為經濟落後國家走向社會主義作了有益探索。
▲:是的,列甯對社會主義建設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構想,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列甯在總結新經濟政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一方面,深刻地總結和論證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對社會主義有了新認識。他提出,俄國作為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呢?孟什維克派的蘇漢諾夫從1918年至1921年寫了《革命劄記》,以回憶錄形式描述了俄國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曆史,提出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錯誤觀點。列甯肯定蘇漢諾夫“俄國生産力還沒有發展到足以實作社會主義的水準”的觀點是“無可争辯的論點”,但是同時指出,同蘇漢諾夫争論的焦點不在于俄國生産力是否達到實作社會主義的水準,而是不應以俄國生産力水準為借口否定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否定社會主義建設。列甯認為,“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準(雖然誰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準’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我們為什麼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準的前提,然後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别國人民呢?”他的這一論證展現了其所堅持的“個别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
另一方面,結合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提出更為科學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構想。在農業方面,列甯認為合作社的性質取決于政權和基本生産資料掌握在哪個階級手裡,提出通過農業合作社用社會主義原則改造農業;在工業方面,他指出通過實作工業化和電氣化來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在政治方面,他主張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執政黨建設,使黨成為名副其實的勞工階級先鋒隊;在文化方面,他強調開展文化建設和文化革命,提出“隻要實作了這個文化革命,我們的國家就能成為完全社會主義的國家了”。列甯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反映了他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展現了他努力從俄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情出發,來考慮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
▲:關于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面,列甯也作出了突出貢獻,請您概括一下。
●:列甯之是以能夠成為無産階級的偉大領袖,成功地締造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上司社會主義建設,關鍵在于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和解決實踐問題,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境界,形成了列甯哲學思想。列甯哲學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無産階級革命和帝國主義曆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
列甯高度肯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别是給了勞工階級”,“隻有馬克思的哲學唯物主義,才給無産階級指明了如何擺脫一切被壓迫階級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結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際,列甯堅持和創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1894年,列甯撰寫《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批判民粹派的唯心史觀,堅持和豐富唯物史觀;1902年撰寫《怎麼辦?》,系統批判新的機會主義經濟派的經濟主義,進一步捍衛和發展唯物史觀;1908年撰寫《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波格丹諾夫等哲學修正主義者之流,用馬赫主義修正辯證唯物主義的荒謬性和反動性,捍衛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1914—1917年,為了掌握分析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戰争、批判修正主義和社會沙文主義的思想武器,撰寫《哲學筆記》《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和《國家與革命》,深入研究和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别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1917—1924年,為了鞏固無産階級專政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撰寫一系列重要著作,創造性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列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進行了豐富和發展,具體有哪些方面呢?
●:概括地說,列甯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關于豐富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列甯概括出關于兩條哲學基本路線的原理,“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呢,還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恩格斯堅持第一條基本的路線,即唯物主義的路線”;把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态相區分,從哲學高度提出科學的物質定義,揭示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即“物質是标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覺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闡明物質與運動不可分的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物質第一性的基本原理;全面研究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明确提出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強調認識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闡明認識的辯證法,在認識論上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指出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根源是“直線性和片面性,死闆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強調實踐觀點在認識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标準,指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反對分裂唯物論和辯證法,指出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真理的客觀性,闡明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認識到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指出“人類思維按其本性是能夠給我們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對真理的總和所構成的絕對真理的。科學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在給絕對真理這一總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學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對的,它随着知識的增加時而擴張、時而縮小”;着重論述真理标準的确定性與不确定性的辯證關系,“這個标準也是這樣的‘不确定’,以便不讓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鬥争”;他指出真理是一個過程,闡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
關于豐富和發展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列甯論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闡述“經濟的社會形态”的基本範疇,指出經濟的社會形态的發展是以生産力為基礎的,主張社會發展規律像自然規律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提出“隻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産關系,把生産關系歸結于生産力的水準,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态的發展看作自然曆史過程”;論述曆史發展必然性與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的辯證關系,闡明群衆、階級、政黨和領袖的辯證關系,論述人民群衆創造曆史的思想;結合俄國社會的性質,指出改造俄國社會的唯一出路是:“俄國經濟制度是資産階級社會,要擺脫這個社會隻能有一條從資産階級制度本質中必然産生的出路,這就是無産階級反對資産階級的階級鬥争”;闡述上層建築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強調“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提出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迫切任務是組織無産階級進行自覺的階級鬥争,闡發經濟鬥争與政治鬥争關系,為無産階級的階級鬥争指明方向;論述經濟與政治的辯證關系,提出政治以經濟為基礎,但是隻有把經濟鬥争提高到政治鬥争,通過政治革命才能實作無産階級的根本利益,主張把政治鬥争與經濟鬥争相結合,“一切經濟鬥争都必然要變成政治鬥争……應該把這兩種鬥争緊緊地結合成無産階級統一的階級鬥争,這種鬥争的首要目的應該是争取政治權利,争取政治自由”;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理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關系,提出哲學上的黨性原則,強調無産階級黨性是真正科學性的必要條件。認為隻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存在階級和階級鬥争,揭示無産階級專政的實質,作出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的著名論斷。
四、列甯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紀念列甯誕辰150周年,學習列甯主義,就要準确地把握列甯主義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精神,學會列甯是怎樣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俄國無産階級鬥争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用以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發展和創新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那麼請您簡要談談,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列甯主義?
●:列甯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來源。否定和背離列甯主義,最終必将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習,就必須加強列甯主義學習。簡要說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要像列甯那樣重視理論;第二,要像列甯那樣重視實踐;第三,要像列甯那樣重視黨的建設。
▲:首先,要像列甯那樣重視理論該如何了解?
●:列甯始終重視學習,特别是學習理論,“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然後是檢查,使我們學到的東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而這“是向一個以發展成社會主義國家為宗旨的國家應該提出的恰如其分的要求”。學懂馬克思列甯主義是我們認識當今世界和解決時代課題的必然要求,是成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學懂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别是領會了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确把握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确前進方向,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其次,要像列甯那樣重視實踐該怎樣做?
●:列甯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答革命和建設發展中所面臨的理論挑戰和現實難題,基于當時時代背景和俄國具體國情提出适合俄國發展需要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勇于實踐、善于實踐,引領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在發展,理論也要回答實踐提出的新問題。要向列甯那樣,既要敢于實踐,同時當已有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不适應社會發展需要之際,又要及時地進行調整并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雙向互動。要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回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實踐問題,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面臨的難題,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功經驗,通過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通過實踐創新引領理論創新。
▲:最後,要像列甯那樣重視黨的建設應注重哪些方面?
●:馬克思列甯主義經典作家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強調加強黨的上司,充分發揮黨的無産階級先鋒模範作用。列甯緊密結合無産階級政黨建設實際,提出無産階級政黨建設理論。對于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中國共産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既是我們黨上司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發展的内在需要。”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加強黨的建設,充分地發揮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上司作用,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真正地以人民群衆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赢得人民群衆的支援,真正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司核心的曆史作用。
(作者:王偉光,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