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門博彩的完美風暴:博彩法修訂、琴澳一體化、疫情的反複

我們認為,澳門的未來将從《博彩法》修訂和琴澳一體化開始。9月14日澳門特區政府宣布《博彩法》修訂公開咨詢,為期僅45天。我們認為“時間緊迫”,讓市場措手不及。加上,牌照的數量及限期也存在“變數和不确定性”,以及引入政府代表到博企,突顯“監管從嚴”。整體與市場預期有多處出入,導緻9月15日闆塊出現大幅回撤。在此之前,我們多次強調澳門博彩行業已出現結構性變化,主要針對高端貴賓業務,以及對于洗錢和資金外流的管控。我們認為這次修訂将導緻行業洗牌,但同時也有望借此新契機,結合9月5日釋出的橫琴澳門一體化政策,逐漸淡化澳門的财政與民生對博彩行業的依賴,引導澳門經濟從單一産業向多元化過渡,讓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短期來說,在45天咨詢期結束後,事态會開始明朗化,闆塊或會出現短暫反彈,可關注金沙中國(01928.hk)、銀河娛樂(00027.hk)、澳博控股(00880.hk)。但長期來說,我們認為澳門将洗盡鉛華,而博彩闆塊對比疫情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澳門《博彩法》修訂突出“時間緊迫、不确定性、監管從嚴”,令市場措手不及,而vip業務或會進一步萎縮。

澳門特區政府在9月14日宣布《博彩法》修訂公開咨詢,文本提出9項重點,包括:1)經營娛樂場幸運博彩的批給數量;2)批給期限;3)增加對承批公司監管的法定要求;4)雇員保障;5)強化對承批公司、博彩中介人及合作人的審查機制;6)引入政府代表;7)推動非博彩元素的項目;8)社會責任;9)明确刑事責任及行政處罰制度。咨詢期由9月15日開始到10月29日,為期45天,期間将有5場公開咨詢會。我們認為本次公開咨詢提議與市場預期有多處不同,解讀如下:

1)牌照到期或不會先延期,不設“轉批給”:澳門博彩6張經營牌照目前分為澳博、銀河、永利的“三主牌”以及通過“轉批給”方式衍生出的美高梅、金沙、新濠“三副牌”,6張牌照均将于2022年6月26日到期。此前鑒于疫情影響,市場普遍預期或先延期1-3年再從長計議新牌照事宜。但政府本次公開咨詢僅設定45天的咨詢期,其中針對業内人員的專場定于9月20日,時間非常緊迫。我們認為此舉表明澳門特區政府欲把牌照事宜早日定下的決心,并有望在咨詢期結束後立即提出新的牌照管理和招标流程,是以,我們認為現有牌照到期或不會先延期。同時,文本提到禁止将經營權“轉批給”,意思是所有牌照均會以“主牌”方式發放,不再存在“副牌”的說法。

2)新牌照數量和年限或低于預期:市場此前對牌照數量和限期衆說紛纭,但普遍認為跟目前情況接近或會少量增加。本次公開咨詢并未有明确牌照數量,但政府強調将保持市場規模穩定性(2019年博彩毛收入占澳門gdp 67%)、保證政府财政稅收(2019年博彩稅貢獻澳門财政收入84%)、保證社會民生穩定(2020年底博彩業員工占澳門就業人口17.23%)。綜上,加上強調不再“轉批給”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博彩牌照應不會新增,甚至可能出現少量減少,而現有經營不善的博企也有可能被取代;而各博企定位能否融入澳門長期發展方向,包括非博彩元素的比例以及協助橫琴發展等,或将成為重點考慮因素。具體來看,我們在早前的報告提到,澳博控股(00880.hk)在澳門根基穩健;銀河娛樂(00027.hk)作為行業龍頭,未來在建立的物業裡将重點發展非博彩業務,加上早年投資橫琴并獲批土地,有望成為踐行琴澳一體化的先行者;金沙中國(01928.hk)對于澳門路氹早期發展影響深遠,加上其中場和非博彩業務為六家博企之首,是以我們認為這三家在牌照競投的确定性較高;反觀永利的商業模式偏重vip業務,與澳門轉型的長期目标背道而馳,牌照或存在變數。此外新牌照年限也在咨詢範圍内,現有牌照年限為20年,特區政府表示必須與時俱進,并需在保有政策彈性和市場良性競争間保證平衡,我們認為新牌照年限或将縮短至10-15年。

3)對博企和中介人加強監管:引入政府代表到博企,讓政府在博企的日常營運中加強監督力。我們認為或主要監管财務上的風險,包括派息政策、貸款強度、以及洗錢和資金外流等方面。另外,加強對博彩中介人業務的規管,包括提高中介人準入門檻,并防範中介人非法集資、非法接受現金或其他款項的存放、及以不法追債等行為,同時提高博企對旗下vip業務的監管責任。而新增的“非法接受現金或其他款項的存放罪”,更是中介人在9月20日的行業咨詢專場裡多次提出的議題。我們認為,以上舉措或将進一步限制vip業務的發展,符合我們一直強調,vip業務在資金流動繼續受限的情況下或将進一步收縮。今年3月1日,跨境賭博首次寫進我國的《刑法》,而《反洗錢法修訂草案》的公開征求意見稿也在6月公布。

4)其他監管建議也從多元度對博企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提高博企注冊資本、提高博企中澳門股東的持股比例、博企分紅派息的審批、持續積極保障本地員工就業、推動非博彩元素的持續發展,以及提高博企社會責任承擔等。

▍我們多次強調,澳門博彩行業已出現結構性變化,主要針對高端貴賓業務。

這次《博彩法》修訂将導緻博彩行業洗牌,但同時也有望借此新契機,結合9月5日釋出的橫琴澳門一體化政策,逐漸淡化澳門财政與民生對博彩行業的依賴,引導澳門經濟從單一産業向多元化過渡,讓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短期來說,在45天咨詢期結束後,事态将開始明朗化,闆塊或會出現短暫反彈,可關注金沙中國(01928.hk)、銀河娛樂(00027.hk)、澳博控股(00880.hk)。但綜上,長期來說,我們認為闆塊對比疫情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國慶黃金周臨近,但澳門疫情反複,博彩闆塊後續能否迎來機會,我們認為主要看通關政策和客流:

機器辦理簽證短期内能否放開?澳門與香港何時恢複通關?澳門政府早前預計,“十一黃金周”的遊客平均為每天3萬,與他們在“五一”假期時預計的相若。加上澳博上葡京開幕以及新口岸開通,均有望助力黃金周客流。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早前福建疫情的出現,加上近日澳門出現輸入相關個案導緻全員核酸檢測和收緊出入境政策等,短期内均對客流産生較大影響。長期來看,預計在行業洗牌後,在vip業務将進一步收縮下,中場人流增長帶來的收入能否與之抵消将成為關鍵。

1)根據澳門旅遊局資料,今年“五一”假期澳門共接待16.7萬人次旅客,其中内地遊客15.6萬人次,日均入境遊客3.3萬人次,單日最高峰為5月1日的4.5萬人次。日均遊客數對比2019年恢複到21.1%,而酒店平均入住率則恢複至2019年的96.6%水準(當中也包括澳門本地人的宅旅遊)。但在人流之外,我們認為還需關注遊客類型。疫情以來,遊客“二八定律”結構分化依舊明顯,合家歡遊客雖然衆多,但剛需性遊客才能對博彩收入做出貢獻。“五一”假期博彩流水恢複至50%以上,明顯領先于人流恢複速度,我們認為是剛需博彩客人所緻,但該現象能否持續仍需觀察。

2)近期福建發生疫情,福建又是澳門旅遊的第二大客源省(僅次于廣東),我們認為将影響澳門“十一”客流。參考今年春節假期遊客情況,内地訪澳遊客僅8.2萬人次,日均不足1.2萬人次。加上近日澳門再次出現輸入相關個案,導緻全民核酸檢測以及出入境政策收緊。鑒于臨近“十一”假期,我們認為将對客流産生重大影響。

3)澳博控股大型博彩娛樂度假村“上葡京”于7月30日正式開業,配合7月17日開業的葡京人度假村(梁安琪物業,非澳博體内),豐富和新穎的非博彩休閑娛樂設計或能吸引年輕遊客。此外,9月8日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式開通啟用,該口岸距離拱北口岸不到一公裡,24小時通關,有望一定程度上分擔拱北口岸客流壓力。

4)但我們認為,若機器辦證重新開機,将會是對闆塊的重要提振,不過目前仍需等待相關政策。雖然内地遊客自由行已于去年9月底完全放開,但目前内地前往澳門的簽證仍需人工辦理,需時5-7天,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遊客需求。我們認為,若能重新開機機器辦證,将是對闆塊的重要提振,但何時恢複機器辦理仍需等待相關政策。目前包括廣東省、北京、上海、浙江省等主要客源地仍未開放機器辦證,但我們也從澳門博彩行業調研中了解到,内地部分地區或有機器辦證重新開機的迹象,我們将持續跟蹤開放變化。

5)我們也認為,澳門何時恢複與香港的通關也是關鍵。香港“來港易”于9月15日正式推出,内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可(單邊)免隔離赴港,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每天各1000個名額。我們認為,部分住在香港的内地人也是高端業務的重要客源,但“來港易”的實際作用或有限,鑒于從香港回内地及澳門仍須進行14天隔離,但至少仍為三地通關邁出了一步。不過,自澳門近日出現确診病例,澳門部分的“回港易”和“來港易”計劃已暫停。

▍長期來看,全面加快琴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圍繞琴澳一體化和經濟多元化的政策,逐漸淡化澳門财政與民生對博彩行業的依賴,引導澳門經濟從單一産業向多元化過渡,讓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橫琴有望成為“共商共建共管”的絕對前線。

1)《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落地,方案明确提出“四大産業”的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産業、中醫藥産業、文旅會展商貿産業、現代金融産業。新産業有望為澳門提供新的稅收來源,同時也提供更多新的就業機會給澳門市民,逐漸淡化澳門的财政與民生對博彩行業的依賴。

2)站在琴澳一體化的角度,我們重申以中場合家歡為主的澳門博彩企業,以及今年和明年有新物業和新酒店開幕的标的将較受惠。澳博控股(00880.hk)的大型博彩娛樂度假村上葡京剛開業。金沙中國(01928.hk)最新改造的倫敦人度假村,跟原有的威尼斯人和巴黎人互相輝映,繼續主打中場和非博彩業務,最能迎合澳門轉型。銀河娛樂 (00027.hk)作為行業龍頭,較受港股通投資者歡迎,公司預計三期明年上半年開幕,主打會展等非博彩業務。銀河還是博彩公司中唯一在橫琴有待開發土地,有望實作澳門+橫琴的協同效應。

▍風險因素:

對博彩行業監管力度加大;宏觀經濟複蘇放緩;内地、香港、澳門疫情反複;疫苗接種進度及效果不如預期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