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驚悚劇情片《完美風暴》,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從片名來看,很多影迷誤認為是一部科幻災難片,與《後天》的故事架構相似,其實不是。由于上映的時間比較久遠,可能很多人還沒有看過或者接觸過這部電影,其實這是一部走心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幾個土生土長的漁民為了賺錢養家,不惜深涉遠海捕魚,在與曆史罕見的超強風暴搏鬥的過程中不幸全部喪生的故事。本片的一大看點就是演員陣容比較搶眼,由喬治·克魯尼和馬克·沃爾伯格擔綱主演,倆人在影片中都有出色發揮。看過本片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很貼近現實,與如今很多社會底層人的生活狀态很類似,為了多掙錢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去工作,因為高風險也意味着高回報。影片試圖在展現人類為生存而拼搏向上的積極态度與大自然變幻莫測的強大力量之間尋找一個節點,去更深層次地探析人與人之間為生存而奔波展現出來的微妙關系。男人不易,為了養家糊口,可以舍棄很多東西,唯一保留的是背後承擔的家庭責任。

一艘名為蓋爾号的漁船正馬不停蹄向目标海域進發,他們來自美國東海岸的著名漁港,格羅斯特小鎮。漁民以捕旗魚為生,這種魚體型碩大,肉質鮮美,經濟價值很高。據蓋爾号上次剛回港不過兩天,在船長比利的号召下,一行六人踏上了征途。不為别的,面對微薄的收入,有水手不服氣而離開,也有新人加入,留下的人都有同一個目的:要掙大錢,但隻有更大膽去更遙遠的未知海域才能捕到更多的魚。
這就是蓋爾号漁船上的所有6名成員,他們都是捕魚能手,但都有自己經濟上的壓力。有的人為了重組新的家庭需要去掙一筆不菲的律師費去打官司,還需要錢去應對将來的生活;有的人需要用鈔票來撫養妻兒,即便是離婚了,支付撫養費是作為一個男人最基本的良知;有的人需要掙錢娶妻生子,過上平凡人的生活。到了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正值青壯年時期的人們經濟壓力都很大,唯有不畏艱辛付出勞動才能獲得報酬。
捕魚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可以說是充滿危險和不确定因素。他們先後遭遇撒網顆粒無收、船員落水、遭遇巨浪等各種令人沮喪的事情,特别是鲨魚咬人事件。當時風高浪急,本來最近一段收獲很少,大家都情緒低落,心裡犯嘀咕:到底這樣舍身冒死出海捕魚值不值得,搞不好命都要搭進去。收網的時候魚線緊繃,原以為是一條大旗魚,不曾想一個大浪頭過來之後把一隻鲨魚沖上漁船。鲨魚嗜血成性,張開大口把波比的腿死死咬住。大家手忙腳亂,最後船長比利用獵槍打死了鲨魚,波比這才保住了那條腿,可以說是驚魂一刻。
這個完美風暴的起源來自格蕾絲飓風,它向大西洋沿岸向北移動,飓風強度不斷增加;第二股氣流在薩博島以南生成并往南移;第三股冷氣團從加拿大撲下來,順着風暴氣流強勁湧向大西洋。格蕾絲飓風碰上冷氣團,再加上布塞爾島的氣流,風力不斷加強與加拿大冷氣團和格蕾絲飓風三者合一,造就了眼前這個巨大氣象災難。但從畫面上看,這個跟電影《後天》裡面呈現的超大冷空氣雲團驚人的類似!
超強風暴成為他們捕魚路上的巨大威脅,船上制冰機的突然罷工更是雪上加霜。為什麼?因為他們出一次海的周期很長,捕上來的魚需要低溫儲存,才能保持新鮮度拉到市場去賣錢。這樣一來,他們就要做出兩個選擇:要麼停船等待幾天等風暴過去再返航,要麼立馬返航從風暴中勇闖過去。當船長提議出來的時候,大家不假思索一緻選擇後者,為了錢他們願意拼死一搏。他們不知道,曆史罕見的災難正在向踏上歸途的他們伸出魔爪。
大自然正在展示它變幻莫測的強大威力,試圖吞噬它經過海域的所有船隻。這艘滿載集裝箱的萬噸級貨輪在驚濤駭浪之下顯得不堪一擊,與船頭劇烈撞擊後産生的浪花瞬間沖走了右舷的大量貨物,輪船失去動力隻能發求救信号等待救援。連這麼大排水量的大船都經受不住這個氣象災難的考驗,更不用說是一艘小小的漁船了。電影的視覺特效制作得非常有震撼力,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恐怕沒有人能夠逃過一劫。
也許命運就是這樣,在他們經過長途跋涉,經過大淺灘一直向東,到達弗蘭明什角,一片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的海域。果然收獲頗豐,大大小小的旗魚不斷地從海裡打上船,大家在歡呼聲中幹得更起勁了,很快船裡的幾個貯藏室很快就被塞滿了。其實在此之前,船員們的關系相處得不是很融洽,甚至有兩個船員因為口角而大打出手。都說患難見真情,當墨菲被魚鈎拽進海裡的意外發生後,之前拳腳相加的兄弟卻是第一個跳進海裡救他的人。男人之間除了金錢之外最看重的是兄弟情誼,在船上,他們就是一幫兄弟,為掙錢而奮鬥。就像他們說的,出海捕魚事故時有發生很多,而且救護車還不好找呢!這個冷笑話同時也表明,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風險還是很高的。
蓋爾号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個畫面,船長比利開足馬力,勇往直前,試圖沖過這個達到恐怖級别狂浪,隻可惜他們就差一點成功了。這是見識大自然威力的難忘時刻,隻見漁船從浪尖快速退落,随之傾覆,直至快速下沉。即便波比從下沉的駕駛艙逃了出來,遊到海面上,但是面對這種兇險的海況,人類的沒有生存機率的。可以說他們死得很壯烈,與漁船一起葬身大海,可是他們既然賭一次命運就要願賭服輸。格羅斯特小鎮的教堂的牆上名列有自1623年以來一萬餘名死于海難格的羅斯特漁民的名字,可以說他們靠海吃飯,也最終魂歸大海。當人們在餐廳的餐桌上享受美味海鮮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那些一生與大自然搏鬥的漁民們。影片的結尾也是沒有向以往災難片那樣給出圓滿的結局,而是選擇更加尊重制實的悲劇結尾,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加深入觀衆的心,讓人們感歎大自然殘酷無情的同時也在同情那些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而拼死奔波的男人們,他們是每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家庭收入來源的有生力量。為了養兒育女,為了贍養老人,在社會各個崗位上辛勤勞作的铮铮鐵漢們,他們能夠做到死而無憾,換來的是家庭的幸福和諧和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請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