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溪故事27」挑茶古道上的毛蟹傳說

作者:茶農講茶
「安溪故事27」挑茶古道上的毛蟹傳說

上圖是自明朝末年以來,安溪縣西坪鎮、虎邱鎮、大坪鄉等主要産茶區,通往廈門市同安縣城的“挑茶古道”。以前的虎邱、西坪、大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安溪本地加工好的上等烏龍茶裝入木箱内置錫膜,外套竹簍,用人工挑擔運輸方式,把茶葉從大坪運到30公裡外的同安縣茶棧倉儲,然後再發往廈門、漳州,廣東潮州、汕頭、等地。海上通道從同安西溪上遊的碼頭裝船,沿海上絲綢之路銷往東南亞、世界各地。從“海絲”運來的火柴等洋貨,及海産、食鹽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挑工們再從同安挑回大坪等地。

清代時期,來往古道的西坪堯陽茶商倡議各路茶商集資捐銀元,從澳嶺腳起直至澳嶺頭鋪石階路,并在茶鄉古道上設立多處驿站,提供茶水和點心。在安溪同安交界處的太仔嶺原先就設有雨停,如今雨亭已經倒塌,僅剩半方界碑殘存。

一條藏匿于古厝中的幽靜老街“小上海”,恍若時光隧道般出現大坪鄉。在古時商人都要經過的精緻的騎樓建築上,斑駁的店名招牌透露着往昔的繁華。

民國28年(1939年),“安同公路”開通以後,這條古道逐漸被冷落,漸漸荒廢。

在這條古道沿途的鄉鎮,流傳着許多烏龍茶起源的·傳說,今天我們先來說說“毛蟹”。

「安溪故事27」挑茶古道上的毛蟹傳說

提起毛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想到陽澄湖大閘蟹。本文所說的毛蟹是指安溪烏龍茶名種——毛蟹茶。

「安溪故事27」挑茶古道上的毛蟹傳說

烏龍名種毛蟹茶

原載于《中國民間故事內建-福建卷-安溪分卷》的毛蟹茶發源傳說:

《半壁長毛蟹》

清朝光緒年間,福美村大丘侖茶山,有一個青年茶叫高坑。有一天,他在房屋外邊的半壁上,發現一株小茶樹從壁縫中間長出來。高坑感到奇怪,他想∶茶樹有長在石裡的,也有長在牆腳下的,可沒見過從牆壁縫裡長出來的。他越想越覺稀奇,就拿一張梯子。爬上去仔細觀察。他覺得小茶樹既不像“鐵觀音”,也不像“黃且,又不像“本山”。他認為應該好加以照顧,精心進行栽培,弄清楚到底是什麼茶種。

第二年春天,高坑決定把牆上的茶樹挖下來。于是,他叫妻子拿來一盆水,自己爬上梯子,用水澆濕茶樹的根部用刀把牆土連茶樹整塊挖下,小心地移到茶園裡裁種。高坑對這株異種茶樹像看護寶貝一樣,每天早晚都要親自澆水,細細地觀看一陣。

經過一年時間,小茶樹長高了。高坑種素很有經驗,一年四季都将主芽的芽尖摘掉,使邊芽越長越多。等到第三年采摘春茶時,他把這株茶樹的茶芽采摘下來,單獨進行炒制。焙好了,高坑品嘗一下,覺得色香味都很好。他請鄰居來品嘗,大家也一緻稱贊是好茶,認為雖然比不上“鐵觀音”茶的韻味和“黃且”茶的清香,但它有着爆米花般的焦香,韻味獨特,又很耐泡,可算是烏龍茶的新品種。

高坑培育奇特茶樹的事很快就在鄉裡傳開了,鄰近的許多茶農紛紛前來要求繁殖栽種。可這種茶還沒有名稱。大家問高坑要取什麼名,他便請了鄰居的茶農前來商量。有的說,這種茶樹像是螃蟹從地上爬到牆壁中間,就叫做螃蟹吧?有的說,茶葉背面有許多白色的細毛,就叫做毛猴吧?最後大家商定,這種茶葉邊有鋸齒,芽芯有細毛,當初長在半壁,像是螃蟹的腳長了細毛,就取名“毛蟹”。從此,人們就稱這種茶為“毛蟹茶”。

“半壁長出毛蟹茶”的故事也在安溪大坪鎮、虎邱鎮一帶廣泛流傳着。

講述人:高鳳金

整理者:陳克振

搜集時間: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小貼士

安溪毛蟹茶相較于其他茶類,錳、鐵、氟以及鉀、鈉含量比,高于其他茶葉,其中尤以含氟量高名列各茶類之首,對防治齲齒和老年骨骼疏松症效果顯著。1979年和1984年日本兩度掀起“烏龍茶熱”,安溪毛蟹茶更是被譽為“美容茶”、“減肥茶”。安溪毛蟹茶含硒量很高,在六大茶類中居前列。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抵禦患病,抑制癌細胞發生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