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亞馬遜工程師決定将亞馬遜為季節性購物而準備的軟硬體資源打包出租的時候,或許連貝佐斯也不會意識到這個産品居然會成為亞馬遜的未來,而當 2009 年阿裡雲工程師寫下飛天系統第一行代碼時,或許也不會想到,彼時的那一顆種子竟然會長成現在的參天大樹。
在昨晚公布的阿裡巴巴 2017 财年第二季度财報中,阿裡雲的業績非常耀眼。營收同比增長130%,達到 14.93 億元,連續第六個季度增幅領跑全球,付費使用者數量也同比增108%至65.1萬。下圖展示了阿裡雲營收快速增長的趨勢圖:
事實上,阿裡雲的增長并不「孤單」,自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全球雲計算市場所爆發出的增長勢頭令人驚豔。而僅以目前三大玩家阿裡雲、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在過去一年半的表現為例,下面的這個增長曲線非常驚人:
「羅馬城并非一天建成」,上述三大雲計算公司的發展曆程并不平坦。雲計算産業從無到有,從看似無底洞投入的爛生意到現在各家争破頭皮卡位的好買賣,雲計算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的普及,網際網路改變了使用者對于使用權和所有權的認知,進而直接推動了雲的落地,企業甚至不用購買硬體裝置,直接基于網際網路通路,按使用量購買。
這并非簡單的伺服器硬體「資源池化」的技術變革,更帶動了一場商業模式的變革——當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之後,雲計算将是下一個基礎設施。由此帶來的颠覆性效應則是大公司 it 管理成本直線下降,中小創業公司的創業門檻大幅降低,由此也造就了instagram 以 13 人團隊打造10億美金産品的神話。
今年下半年以來,所謂「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概念甚嚣塵上,而站在這樣一個後智能手機的時代,在享受移動紅利的蘋果、google 增長乏力以及傳統 pc 上下遊苦苦支撐的時候,雲計算成為撬動全球「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重要變量,其未來還有三大看點。
1. 人工智能
早在今年 3 月李世石大戰 alphago的時候,google brain 團隊負責人jeff dean 就在一場釋出會上透露,未來将包括 alphago 在内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到雲計算平台,成為一種「更進階的雲計算」。
google 的上述思考得到雲計算諸多小夥伴的「認同」。亞馬遜、微軟或是相繼推出基于各自雲平台的機器學習産品,或是将大量涉及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融入到雲産品中。早在 2016 年年初,阿裡雲釋出的「數加」平台,就将大資料分析融入到雲端。8月,阿裡推出一款名叫 et 的人工智能産品。到了上月的杭州雲栖大會上,阿裡雲進一步展示了雲和人工智能結合的新産品,與杭州政府共同研發杭州城市資料大腦。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的雲端化已成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說雲計算的 1.0 主打分布式的計算資源,那麼 2.0 就是出租人工智能驅動的計算資源。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對于當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實踐來說,資料、算法、計算資源缺一不可,未來一段時間,雲計算廠商也将在上述三大層面展開激烈争奪,而資料争奪戰将成為其中重要的戰役。
馬雲曾在多個場合指出,資料會成為未來的新資源。而且也将是人類曆史上唯一一個不會因為利用而衰減的資源。網際網路公司天然具有資料的優勢,亞馬遜、google、阿裡巴巴各自在不同領域耕耘十幾年,早已擁有了海量的資料,這種天然的優勢也将形成雲計算領域天然的護城河,随着時間的推移,由缺乏資料引發的雲産業格局變遷或将不斷出現。
2. 産業洗牌
一項技術是否能夠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參考名額就是價格門檻的高低,雲計算也不例外。過往,受制于技術發展水準,雲計算的價格并未達到親民的地步,而這幾年,雲計算的各大玩家,從亞馬遜、google、azure 到阿裡雲,都開始頻繁降低雲産品的價格門檻,不斷釋放技術進步帶來的新「摩爾定律」紅利。
降低雲産品價格一方面能夠加快技術普及和落地,另一方面則将不同程度地加快産業洗牌的速度。德意志銀行早先就針對阿裡雲宣布中國區雲産品全線下調價格的舉動指出,降價将引發雲計算行業内主要廠商将采取跟随政策。
事實上,過去十年,美國市場的雲計算價格下降加速了市場整合,多次降價之後,原來的十幾家服務公司如今隻活下了幾家。而在中國的雲計算市場,公開資料顯示,阿裡雲在過去一年中進行了17次産品價格下調,由此帶來的中國雲計算産業震蕩或将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值得關注的現象。
另一方面,從技術的角度出發,雲計算實作了計算資源和能力的第二次高度集中,這種高度集中的計算能力配置設定機制帶來了巨大的效率,同時還降低了企業 it 管理成本。是以,無論從商業還是技術的層面,計算的集中是必然的,距離産業洗牌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3. 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
在 uber 宣布将中國業務賣給滴滴之後,《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世界上有兩種生意,中國生意和其他國家生意。共享經濟如此,雲計算這個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更是如此。就目前來看,阿裡雲在國内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定位,根據 infoq 的一份國内雲計算領域報告,除阿裡雲進入産業階段外,國内包括 ucloud、青雲在内的廠商還處在成長期。
此次财報中幾個數字也基本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其财報中稱,中國超過35 %的網站由阿裡雲提供服務;其次,付費使用者數量增長至65.1萬,覆寫的産業和行業包括金融、醫療、公共交通、能源、制造、政府機構、遊戲、多媒體等等;第三,則是每年都重新整理紀錄的雲栖大會參會人數,今年的大會就有4萬人到場參加。
對中國雲計算廠商來說,全球市場依然有不小的挑戰。公有雲領域,亞馬遜依然在 iaas 和 paas 占據絕對領先地位,私有雲市場,ibm 擁有無可撼動的優勢。不過,正如一手締造了阿裡雲的王堅博士的所言:「全球隻有一個半的企業是阿裡雲的榜樣,一個是亞馬遜,它真正實踐了雲計算所蘊含的服務本質;另外半個則是谷歌,它解決了規模化的問題,但沒有将服務做徹底。」阿裡雲的國際化野心也不能小觑。
比如阿裡雲的全球化資料中心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中,目前已完成美國東部、美國西部、香港、新加坡節點建設,并計劃在歐洲、中東、日本和澳洲搭建資料中心,未來會形成全球性的資料中心網絡。另外,也在加快與業界巨頭的合作,與英特爾、英偉達在資料中心 cpu、gpu 的深度合作也将增加其在未來晶片研發過程中的話語權,進而增加國際影響力。
雲計算已經走過了其第一個十年,過去這個十年又是科技行業巨變的十年,如今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已過,人工智能、虛拟現實正在成為改變世界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雲計算正在成為整個社會創新的基礎設施,吸納各種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用計算不斷驅動技術與商業的變革,我們也有理由期待雲計算接下來的十年征程。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