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辣子中添加罂粟殼,華興東街一餐館老闆被逮捕

作者:紅星新聞
油辣子中添加罂粟殼,華興東街一餐館老闆被逮捕

有研究結果表明,長期食用添加了罂粟殼的食品,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内分泌失調等症狀,最終上瘾,具有潛在的吸食毒品的傾向。

執法人員提醒說,如果覺得吃的火鍋和鹵制品可疑,要進行投訴舉報,就需要留下不少于50毫升的湯汁(最好取下層含油少的湯),及時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舉報,或者送到當地的毒品檢測機構或警察局的刑事技術化驗室進行成分分析。

“吃了還想吃,不吃就難受”,如果碰上這種讓人難以自拔的“美食”,吃貨或許要多個心眼兒了,這不一定是廚師手藝有多精妙,而是食物裡面有可能違法添加了罂粟殼。

油辣子中添加罂粟殼,華興東街一餐館老闆被逮捕

執法人員查處涉案餐廳

近日,有市民舉報了華興東街上的一家中餐店,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後立即介入調查,最終在一盆油辣子中發現疑似有罂粟殼的物質。檢測結果顯示,油辣子中含有罂粟堿、那可丁、蒂巴因等成分。該店老闆已經被執行逮捕。

執法人員果斷出擊:

油辣子中發現

疑似罂粟殼的物質

油辣子中添加罂粟殼,華興東街一餐館老闆被逮捕

油辣子中的罂粟殼

每到午餐、晚餐高峰時段,華興東街上的餐飲店幾乎座無虛席,服務員在門口吆喝攬客、廚房裡鍋鏟叮當作響……周邊的寫字樓源源不斷地輸送客戶,各家餐飲店則日複一日地比拼廚藝。不過,在華興東街63号1棟1層附1号的“味将就中餐店”卻在這場比拼中“犯規了”。

近日,有消費者舉報這家中餐店涉嫌在食品中添加罂粟殼。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後迅速介入調查,并于7月中旬聯合錦江區公安分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辦案人員進入現場檢查。

據執法人員介紹,在對該店廚房調味品區域進行檢查時,一碗色澤光亮的油辣子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油辣子上飄着芝麻,香氣濃郁,看上去并沒什麼異樣,辦案人員用勺子一攪動,油辣子就露出破綻,勺子打撈起來了疑似罂粟殼的物質,大小和碧根果差不多。

執法人員随即對店方自行煉制的疑似含有罂粟殼的辣椒油1.5公斤、烹制的燒排骨2公斤進行了現場抽檢。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和錦江區公安分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辦案人員還對涉案人員依法進行了詢問調查,經過初步調查,當事人的違法情節已涉嫌構成犯罪,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管理局立即立案調查,并在當天将案件移交到成都市警察局錦江分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餐館老闆供認不諱:

折耳根、涼粉等涼菜及面條中有添加

據了解,罂粟殼裡的成分蒂巴因,又名:二甲基嗎啡,它可以令人成瘾。而根據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該批辣椒油中含有罂粟堿、那可丁、蒂巴因等成分。日前,該涉案老闆戴某已被執行逮捕。

“罂粟是《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添加的。”據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介紹,《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用非食品原料生産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産的食品将被禁止生産經營,而罂粟屬于“非食品原料”,是“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

此外,按照《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須将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涉案的老闆戴某已經承認了自己添加罂粟殼的違法行為。在交代案情的時候,他表示自己添加這些物質是為了讓油辣子更色澤好看,提高菜品味道。平時辣椒油主要添加在一些涼菜中,比如涼拌折耳根和涼粉,有時候面條裡面也有可能用到這些辣椒油。

而這家店除了“味将就中餐店”這塊招牌,頂上還有一個“雪山快餐”,這個招牌更引人注意。據了解,隻有國小文化的戴某本來是在老闆手下打工,2016年3月從老闆手中接手這家店,每個月的租金1萬多元。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擴大影響力,讓“場子更大一點”,今年7月份,戴某與隔壁“私家中餐廳”聯合,并打通了中間的牆體,兩家老闆五五分成。

據了解,戴某從商販手中買了罂粟殼,10元一個,并在今年7月10日煉了七八斤辣椒油,一道涼菜裡每次都會放入一兩左右辣椒油。

如有懷疑該怎麼辦?

可留50毫升湯汁送至毒品檢測機構

有研究結果表明,人們長期食用添加了罂粟殼的食品,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内分泌失調等症狀,最終上瘾,具有潛在的吸食毒品的傾向。

“國家法律對罂粟殼的使用有明确規定,禁止非法供應、運輸、使用。但仍有食品加工者置國家法律、法規及老百姓身體健康于不顧,在食品中摻入罂粟殼吸引回頭客。”記者從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國家于2009年頒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就列有罂粟殼,并标注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類别:火鍋、火鍋底料及小吃類,另外還有可能用于鹵味制品,甚至是飲料中等。

錦江區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也介紹說,普通消費者首先可以從外觀上識别罂粟殼,其外形為棗核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尖,另一頭呈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為切割的多道刀痕。如果初吃加了罂粟殼的火鍋和鹵制品後,一般有心跳加快、臉微紅、口感舒服,吃後不易入睡等感覺。

成都商報記者 宦小淮 攝影報道 編輯 秋天

新/聞/鍊/接

火鍋添加罂粟殼 賣香料的也被判了刑

龍泉驿一火鍋店老闆劉某為了提香提味,從香料店老闆那裡買了添加有罂粟殼的香料,放到火鍋裡對外銷售,金額達13.8萬元。最終火鍋店老闆被判刑1年8個月,并處罰金28萬元。香料店的夫婦倆也被判了刑。今年6月份,成都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2013年起,劉某與人合夥經營了一家火鍋店。劉某說,2014年年底,有人反映該火鍋店的火鍋不辣、不麻、不香。為了讓火鍋店生意紅火,劉某就從五塊石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内奉某夫婦處購買了2斤含罂粟殼的火鍋香料。此後還購買了一次。後來,龍泉驿食藥監局對火鍋店的火鍋底料進行了兩次抽樣檢查,發現該火鍋底料中檢出嗎啡、罂粟堿等成分。

經查,劉某生産銷售了添加有罂粟殼的火鍋金額達13.8萬元,奉某夫婦銷售了近4000元的香料。法院認為,奉某夫婦在生産、銷售的香料中加入有毒、有害物質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且系共同犯罪。

全國35家餐飲店檢出罂粟殼

四川3家餐企被立案偵查

2016年1月份,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結果。檢查發現,全國35家餐飲服務機關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罂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的行為。

其中,包括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南江鎮聰穎家常菜餐館、宜賓市屏山縣牛館家食府、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金氏酸蘿蔔魚火鍋店在内的20家餐飲服務機關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而安徽省宿州市周黑鴨宿蒙路口店、宿州市埇橋區慧鵬周黑鴨經營店等5家店已被移送公安機關并已被提起公訴。據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