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售不過億,品牌過百億,九龍齋是定位理論吹下的又一個奇迹?

作者:快消

近日,九龍齋品牌估值超過百億的消息,引發了行業人士熱議。有消費者質疑:“銷售額還沒過億,品牌就過百億了?”

“百億品牌”名不副實?

是的,上述九龍齋所指正是北京燕京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京飲料)旗下的九龍齋酸梅湯。

幾天前,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評出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燕京飲料旗下的九龍齋酸梅湯以超過百億的品牌價值,名列375位,緊跟湯臣倍健和三隻松鼠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與九龍齋銷售額相近,并且同為北京傳統酸梅湯品牌的信遠齋,卻無緣此次《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論品牌,信遠齋可以與九龍齋并駕齊驅;甚至,在部分北京消費者心中,信遠齋比九龍齋更“傳統可信”。“在餐館,我更喜歡喝‘大地雷’(信遠齋),如果店裡隻有九龍齋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喝王老吉。”上述消費者告訴快消記者。

銷售不過億,品牌過百億,九龍齋是定位理論吹下的又一個奇迹?

若以銷售額論,九龍齋也與湯臣倍健和三隻松鼠存在差距。

雖然九龍齋的具體銷售額并未公布,但公開資訊顯示,“北京燕京飲料有限公司是本公司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範圍”。換言之,通過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京啤酒)的年報不難看出,其銷售額隻是“平平”。

燕京啤酒2017年财報顯示,報告期内茶飲料(含酸梅湯)的銷售金額為0.9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僅0.83%。資料顯示,2017年湯臣倍健營業收入達到31.11億元。就連賣堅果的三隻松鼠,在2017年上半年的營收也達到28.9億元(資料來自其最新招股書)。

更重要的是,九龍齋2017年的營業收入,甚至不抵康師傅酸梅湯十年前的銷售額。據此前媒體報道,康師傅酸梅湯在2009年的銷售額約為1.2億元。彼時,酸梅湯對康師傅隻是一個管道補充産品。

無論從品牌價值,還是營業收入,九龍齋的“百億品牌”都顯得有點名過其實。

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企業的品牌價值取決于年業務收益額,品牌附加指數以及品牌強度系數。而決定品牌強度系數的關鍵因素包括外部支援、品牌管理和擴張能力等。

有業内人士認為,九龍齋收獲“百億品牌”,與燕京飲料和特勞特(中國)戰略定位咨詢公司(以下簡稱:特勞特)的背書不無關系。

隻是,這份“外部支援”真的配得上如此高的品牌估值嗎?

下一個“涼茶”?

無論從曆史淵源還是功能特性上,酸梅湯與涼茶都有着些“相似”。兩者都有上百年的消費曆史;都經過了從街邊小店熬煮到工業化生産、從街邊大碗喝到瓶裝(罐裝);從區域性消費到全國擴張的路。

但相比涼茶在王老吉帶領下的勢如破竹,酸梅湯的處境就尴尬許多。作為一種在北方地區廣受歡迎的傳統飲料,曾一度占據着北方飲品的半壁江山,但長期以來,酸梅湯依然采用小作坊式的生産模式,也使得其商業化程序遠遠滞後。

在很多地方,九龍齋與當初的王老吉都非常相似。比如,都是涼茶鋪子裡的“散貨”,都是第一個“罐裝産品”,都是傳統的地方特産,都曾經不太好賣,都采用定位的方法打造品牌,甚至都同是“定位專家”鄧德隆執掌的機構在背後策劃支撐。彼時,站在王老吉身後的是成美營銷顧問公司;而此刻,站在九龍齋身後的,是特勞特。

2007年,燕京飲料推出九龍齋酸梅湯。同年,其以3300萬轉讓22%股權給上海諾偉其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特勞特在中國的投資平台。彼時,燕京飲料引進特勞特,正是看重其此前對“王老吉”品牌的成功運作經驗,希望将王老吉的成功複制到九龍齋上。

然而,前加多寶集團銷售部總經理陳某也在2011年加入燕京飲料,出任九龍齋執行總經理,全面負責九龍齋的營銷管理工作。

但這次,“加多寶團隊”沒能“玩得轉”。資料顯示,2012年-2016年間,燕京啤酒茶飲料的銷售額持續走低,分别為1.17億元,0.69億元,0.71億元,0.55億元,以及0.58億元。

一位熟悉上述陳某的業内人士甚至向快消記者感歎,“(加入九龍齋)之後,陳某的職業生涯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心智”之惑

在營銷專家劉松濤看來,九龍齋之“殇”,根本在于定位出現了偏差。

九龍齋從2007年推出以來,不斷變更品牌slogan(廣告語),從“酸一點更好喝”到“解油膩”;經曆“正宗酸梅湯”到再次回歸“解油膩”,品牌定位越偏越遠。當産品無法深入消費者的“心智”,即使依托燕京啤酒的管道,九龍齋也很難走出大學營市場。

銷售不過億,品牌過百億,九龍齋是定位理論吹下的又一個奇迹?

作為先行者的涼茶,本來沒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心智資源和概念(廣東之外的地方),是以王老吉搞了個“借屍還魂”,借助人們心智裡“上火”這個概念,把王老吉送入了消費者心智中“防上火”産品階梯的頂端,在大江南北做火了涼茶産品。

而特勞特為九龍齋提出的“解油膩,喝九龍齋”的口号,卻有點弄巧成拙的意味。

“‘解油膩,喝九龍齋’,與‘怕上火,喝王老吉’有實質差別嗎?雷同的口号,會影響産品的信服力”,“‘酸一點’的品牌定位相對靠譜一點,符合産品差異化的訴求。在和康師傅,信遠齋的競争中,可以強調更正宗的産品形象,畢竟酸梅湯還是一款生津止渴的飲料”,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快消記者。

劉松濤指出,“現在的人,越吃越胖,于是九龍齋告訴人們,酸梅湯不是用來解暑的,酸梅湯是用來解油膩的,這是錯的。”其最大的問題在于:它違反了消費者的認知和常識,和“酸梅湯解暑”的心智概念唱了反調。

一位在湖北各地營運多家中餐廳的負責人告訴快消記者,“顧客對這個概念很陌生,解油膩也有很多方法,未必要喝酸梅湯。可能北方會比較好賣,但我目前沒有進貨的打算。”

今年初,特勞特中國公司董事長鄧德隆公開為九龍齋站台,表示“消費更新”、“新餐飲”以及消費者的“心智力量”将是九龍齋的新機遇。事實上,九龍齋十年前選擇了一條與消費者“心智”背道而馳的道路,走到今天,也沒看出任何“浪子回頭”的迹象。

現實是,在一個九龍齋的經銷商微信群裡,“打造百億新國飲”的口号在同一天被多次、不斷地刷屏;在多數經銷商的好友圈裡,依舊遍布“解油膩,喝九龍齋”的廣告語。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九龍齋顯然沒有當年王老吉那麼好的運氣,今天的市場不會留出太多時間和機會,讓一款産品慢慢進入人們的心智,甚至慢慢偷換一個概念,進而在消費者的心智中站穩腳跟。

不論怎樣,九龍齋已經以“百億品牌”自居了。隻是,它是否能成就九龍齋的“新國飲”夢,成為下一個奇迹,就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