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項目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圍繞一個實際問題或一系列主題,提供一些關鍵材料來建立一個環境,讓學生可以組建自己的團隊,學習解決開放式問題。
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當項目式課程不是點綴,也不是學科拼盤,而是通過項目式學習課程的開發,最終可以撬動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是以,當一所學校決定實施全年、全課程、跨學科的基于項目的學習時,可以清除哪些關鍵節點,使變革順利進行,願景得以實作?
如果項目型學習課程成功完成,則必須更新教師的概念。通過教育訓練和閱讀這兩種方式開展校本學習,建構教師項目式學習社群。
學校在實施項目式課程時,應率先在所有教師中開展基于項目的學習教育訓練活動,教育訓練活動需要打破傳統的講課方式,由教育訓練師講課,教師聽傳統方式,采取"項目式學習"方式充分參與,讓教師沉浸式體驗一個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方式。
教育訓練活動分為準備、開始、合作、總結四個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育訓練師和老師共同設計活動計劃,讨論活動的樂趣,挑戰性和新穎性。在這個階段,教育訓練師傾聽老師的要求,從自己的專業角度與老師合作的"友好"計劃,既不偏離教育訓練目标,又能發揮老師的積極活動計劃,為後期教育訓練活動的發展定下基調。
通過參與教育訓練活動的設計,教師意識到任務設計可能很困難,需要協作才能完成,進而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參與。這是基于項目的學習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思想。
開始時,教育訓練師将在老師的指導下商定活動規則,并随機劃分小組,為合作完成活動任務做準備。
在合作階段,班組老師互相配合完成任務,活動任務隻有最終目标,過程是開放的,老師在合作學習的感覺強大時,發揮出解決問題的熱情。
在總結階段,教育訓練師指導每個小組報告活動結果,指導教師進行多重評估,并從活動目标,合作過程,任務挑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選擇獲勝團隊。
更重要的是要重申活動設計的意圖,梳理整個教育訓練活動過程,引導每位教師反思課堂教學,總結項目式學習設計架構。
在"項目式學習"校本學習中,隻有教師成為"學生",體驗到項目式課程的誕生、設計、實施和反思,才能發揮模拟項目式學習全過程的作用。
此外,應密切關注相關理論書籍的充分閱讀和分享。
如果說"項目學習"教育訓練模式所涉及的全過程讓教師知道,那麼閱讀分享讓教師有意識地消除研發項目式學習課程的思想障礙,達到了解它的目的。
在選擇共同閱讀清單後,學校學術委員會發起了共同閱讀倡議,各個學科組根據學科的特點,提出了一些共同閱讀的主題,并制定了共同的閱讀計劃。
每位老師都會随身攜帶一個閱讀主題,以進行一個月的自由和獨立閱讀。
然後進入共同閱讀分享階段,學科小組教師在學科負責人組織下,進行四個級别的共同閱讀分享活動,為期一個月。
第1級:用你自己的話重述書中的想法
第一層次的共讀分享是一個話題,其中個别教師自由選擇一些共同閱讀的題目,在一般小組教師分享會上細化對書的看法,并用自己的話重複對書的看法,闡述自己的了解,個人分享,其他教師進行補充,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在充分的互動中闡明本書的觀點,并達成共識。
第二級:向項目案例解釋理論
第二級共同閱讀分享,是按學科組教師為一個單元,随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現場提取一個由學術委員會預先準備的基于項目的學習經驗,然後小組合作交流,用這個例子來反轉使用書中哪些觀點,如何使用, 為什麼使用。
30分鐘後,每個小組輪流使用魚缸共享進行報告,每個小組共享後,随機向其他團隊成員詢問交換中小組未解決的問題,小組提出的問題需要現場回答。群與友之間集思廣益,美麗與共。
第3級:用理論設計項目執行個體
共同閱讀共享的第三個層次是理論指導設計的階段。學術委員會提前開發了幾個項目驅動的學習驅動問題,學科組的教師被随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起草了一個駕駛員的問題,小組共同設計了該項目驅動的學習課程。
第四級:專家審查、反複修訂
這是最高水準的共讀和分享,團隊設計了一套好的項目課程,需要在專家診斷會議上宣講,通過專家意見,學術成員建議教師内化後反複複習,形成理論支撐,有可行的路徑,有具體的評價完整的項目式學習課程。
四大共讀分享活動螺旋式上升,推動教師從理論到設計,也幫助教師進行理論指導設計,為下一步的教學實踐做足夠的功課。
在研究了相關理論之後,下一步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基于項目的學習課程的實踐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它經曆了微項目水質測試,全程項目推廣和大項目內建三部曲。
1. 微項目水測試
基于項目的學習課程的實踐應首先由每個學科的教師開始,試圖在各自的教學部門進行微型項目學習。微項目學習僅限于本班的學生,實施範圍不大。項目設計過程是線性的,設計的任務内容相對單一,教師更容易識别項目的核心概念。微項目試水是學生學習模式轉變的萌芽狀态,也是教師梳理項目式學習元素、重塑課堂視野的階段。
一年級數學中"懂人民币"的教學内容非常逼真,以模拟購物為任務驅動,是設計"小店"微項目課程開展教學的好方法。在實施之前,數學老師在學習中合作,确定以下微觀項目的實施方法,讨論過程是一個集體準備和項目研發的過程。
"小店"微項目課程設定了一個疑惑與興趣相結合的任務闆塊,每個闆塊都深深地隐藏着相應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完成任務後不斷産生各種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學習數學知識,體驗思考的挑戰,獲得思考的樂趣, 但也在項目中學會了如何學習。
2. 整個課程項目正在進行中
随着單學科微專項學習數量的變化,師生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化學習實踐經驗,學生對項目化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對項目化學習課程的研發充滿信心。此時在全年實施全程跨學科項目學習是水的問題。
整個課程項目通過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根據教育與教學的需要,由年級的學科教師牽頭,系主任組織各學科教師開展年級教師的集體教學研究,共同制定整個課程項目的驅動問題。
然後,來自每個班級所有部門的教師共同圍繞驅動問題設計整個課程項目,并将其送出給學術委員會進行審議,調整和采用。
最後,在系主任的組織下,項目按年級運作,學術委員會參與過程評估,監督整個課程項目的落地。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整個課程項目"創造班級節日"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将孩子們帶入傳統文化領域 - 這個項目涉及班上的所有老師,教師在每個部門的師範下組織,圍繞"如何創造班級節日"的驅動問題, 開展"全課堂教學研究",制定跨學科班級全課程項目實施方案。
整個課程項目定期在整個課堂上進行推廣,将不同學科的知識根據項目主題進行邏輯結構整合,并與學生的認知經驗與外界聯系,打破學科的界限,以學生的探究為中心進行拓展,學生更容易激發好奇心和好奇心, 自覺建構不同學科的知識網絡,培養跨學科思維素質。
3. 大型項目內建
大型項目課程具有跨學科、跨年級的特點,适合全校。其學術教學和科研難度、綜合設計、組織運作都大于整個課程項目,需要良好的組織機制提供保障。于是,學校項目系統組織應運而生。
項目系統的特點是"圍繞項目自組織"。也就是說,由于項目設定了機構,人們跟随項目。經驗發起項目、學術委員會論證、項目組設立、學術研讨會、級部門運作等環節。
根據學生階段學習的實際需要,任何教師均可啟動項目并按程式向學校申報,學校學術委員會論證項目,核準項目成立項目組,項目發起人自動成為項目最高上司,項目發起人招募主要成員, 根據項目主題的範圍,主要成員包括各學科的教師,學生甚至社群專業人士。
項目組成立後,在各學科組的學術支援下,定期進行讨論,制定項目實施方案,設計項目流程,并在下屬部門有序組織下部操作項目。項目結束後,項目團隊将自動解散。
例如,一個大型項目,生命教育。該項目由一位教師發起,招募漢語、數學、美術、理學、資訊技術、心理學等學科的重點教師組成項目組,在研發過程中,由不同階段的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學科的教師給予技術支援。經過多次讨論,項目組教師确定了"生活教育"課程的教育訓練目标、探究步驟和評價體系,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并在部委各級協調下開展了全校工作。
項目結束後,項目組進入閉幕環節,各年級師生舉行總結會,老師們分享收獲并反思改進的必要性,同學們分享參與項目的成功經驗。閉幕會議結束後,課程項目組被宣布解散。
項目式課程的實施,從開始到結束,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整個過程,包括如何規劃項目,如何實施項目,如何擷取知識,如何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在對真實有意義的問題的讨論中,學生将學習情境與生活世界融為一體,像專家一樣思考,像認知學徒一樣參與解決問題,最終實作學習方式的轉變。
作者|孫道明(廣東省東莞市學科帶頭人,廣東省重點教師,松山湖二國小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