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和其他精神障礙與自殺行為的風險顯著增加有關,其中可能包括使用治療該疾病的藥物而導緻的自身中毒。是以,治療藥物的選擇應包括對毒性的考慮,尤其是對有風險的患者。
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抗精神病藥物和心境穩定劑中特定藥物的相對毒性,使用大型資料庫提供證據,以幫助臨床醫生作出處方決策,特别是對有自殺風險的患者。
方法
采用兩項名額來評估心境穩定劑和抗精神病藥物的相對毒性:病死率(緻命和非緻命自我中毒比率)和緻命毒性(緻命自我中毒和處方之間的比率)。評估的心境穩定劑包括锂、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和拉莫三嗪,而抗精神病藥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
緻命自我中毒(自殺)資料由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提供,非緻命自我中毒資料由英國多中心自殘研究中心提供,處方資訊由臨床實踐研究資料鍊(cprd)提供。主要分析集中在單一藥物導緻的死亡,還分析了多種藥物過量可能的主要毒性物質的情況。研究時間為2005-2012年。
結果
1、心境穩定劑
八年研究期間(2005-2012),英格蘭有59例自殺性死亡是由于單一藥物中毒,還有37例服用多種藥物,且心境穩定劑列為首要調查對象。這些96例死亡中,55%為男性,45%為女性;資料來自研究期間發生的3083例中毒自殺死亡病例。在59例死亡中,15-24歲人群占7%,25-54歲人群占61%,55歲以上人群占32%。
在同一時期,通過在英國進行的多中心自我傷害研究,确定了687例使用情緒穩定劑的非緻死性自殘。從cprd擷取的資料表明,在2005-2012年期間,平均每年有46,860份心境穩定劑的處方在接受調查。
結果顯示,心境穩定劑之間的毒性似乎差别不大,除了考慮了多種藥物中毒的病死率外,卡馬西平相對于锂,導緻死亡的可能性超過兩倍(or 2.37 95%ci 1.16-4.85)。
2、抗精神病藥物
在研究期間,有143人因服用單一藥物中毒而自殺身亡,另有61人有證據顯示服用多種藥物,但抗精神病藥列為首要調查對象。204例死亡中,66%為男性,34%為女性。這些資料來自3083起涉及自我中毒的自殺事件。年齡分布方面,15-24歲的人群死亡占6%,25-54歲人群死亡占80%,55歲以上人群死亡占14%。
在英國的自我傷害多中心研究中,有1631起非緻命的自我中毒事件涉及到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相同的期間内,每年有32,758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在抗精神病藥物中,氯氮平在服用過量時導緻死亡的可能性大約是氯丙嗪的18倍(單藥病死率:or 18.53, 95%ci 8.69-39.52)。其他方面,隻有利培酮與對照藥物氯丙嗪不同,前者毒性較小(or 0.06, 95% ci 0.01-0.47)。
表2 病死率指數

表3 緻命毒性指數
結論
心境穩定劑的毒性在所有個體中差異不大。氯氮平的毒性遠遠超過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這些發現對處方政策有一定影響,特别是對有特殊自殺風險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