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查醫生援鄂日記》提及的護士陳貞講述武漢歲月:援鄂,讓我重新審視護士職業

2020年5月12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釋出會,華東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陳貞講述在武漢支援的歲月。陳貞是首批馳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成員,《查醫生援鄂日記》裡專門提到了她,釋出會現場,她直言,“援鄂經曆,讓我自己重新審視護士這一職業。”

《查醫生援鄂日記》提及的護士陳貞講述武漢歲月:援鄂,讓我重新審視護士職業

陳貞與同行到達武漢是淩晨2點,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也是全國第一支到達武漢的醫療隊。她所在隊伍中的93名護士來自上海五十多家醫院,但絕大部分都沒有烈性傳染病護理經驗。到達武漢之前,當地醫護人員已經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态近一個月,第二天一完成教育訓練就全盤接手了金銀潭醫院的兩個病區。陳貞所在的北三病區,是簡單改建後的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30位患者有20位使用呼吸機,剩餘的也都需要高流量吸氧。

剛開始,護理力量的配置是不足的,護士隻能延長工作時間。工作前幾個小時就開始不吃不喝,當時正值冬天,傳染病房是必須開窗通風的,是以非常冷,大家手都凍僵了。長時間佩戴口罩、護目鏡也讓每位醫護人員的面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壓傷。當時沒有工勤人員,是以除了完成治療、以及護理工作外,護士還需要搬運氧氣瓶、環境消毒、垃圾清理,甚至清掃廁所、疏通下水道。是以對體力毅力的考驗是非常大的。

在陳貞的團隊中,有重症護理經驗的不到三分之一,根據這個情況,護士按照特長和年資分成了9個小組,保證每個護理小組都可以高品質完成危重患者護理工作。

《查醫生援鄂日記》中提到的那天,陳貞與同僚正在搶救一名危重患者。這是由周新教授為患者進行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對危重患者來說,所有的治療都是争分奪秒的。缺氧時間一長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由于陳貞有18年的重症護理經驗,之前又和幾位教授配合搶救了很多患者,是以對于整個流程以及醫生的操作習慣都非常熟悉。她最後表示,“雖然護理工作很辛苦、有委屈,也有危險,但是它很偉大、很值得。想要做好這份工作,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一份願意去幫助别人的善心。作為一名護士我很自豪。”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