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小愛:奔走記錄大時代,“每天都和打仗一樣”驚險:騎車出門采訪,卷入公共汽車下暖心:寒冬席地寫稿,幫助被棄姑娘堅守:不後悔的記者,有遺憾的媽媽

作者:今日女報
陶小愛:奔走記錄大時代,“每天都和打仗一樣”驚險:騎車出門采訪,卷入公共汽車下暖心:寒冬席地寫稿,幫助被棄姑娘堅守:不後悔的記者,有遺憾的媽媽
今天是11月8日,第22個記者節。 不論是在備受矚目的會場,硝煙不斷的戰場,車水馬龍的鬧市,還是鄉村振興的廣袤田野……都能看到女記者的身影。她們感性、細膩,善于傾聽;她們自信、從容,勇于發問;她們正以蓬勃的姿态,撐起新聞事業的“半邊天”。 在第22個記者節來臨之際,今日女報/鳳網推出“湖南女記者佳話”特别報道,聚焦了19位湖南各地、各新聞機關、各年齡段的優秀女新聞工作者代表,記錄她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為中國新聞事業奮鬥的工作曆程,展現湖南女記者的職業風華,講述她們的動人佳話。

60+的她

陶小愛:奔走記錄大時代,“每天都和打仗一樣”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伊人

【記者檔案】 陶小愛,湖南日報社原編委、地方新聞中心執行主任,在新聞一線崗位奮戰了30年,曾獲湖南省“十佳記者”、“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稱号。

“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新聞行業,有機會和時代一起成長、騰飛。我覺得我沒有辜負記者‘無冕之王’這個頭銜。”在接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采訪時,提到自己的從業經曆,陶小愛感慨。

陶小愛:奔走記錄大時代,“每天都和打仗一樣”驚險:騎車出門采訪,卷入公共汽車下暖心:寒冬席地寫稿,幫助被棄姑娘堅守:不後悔的記者,有遺憾的媽媽

陶小愛(中)采訪“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與玉榮

1983年7月,陶小愛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跨入湖南日報的大門,被配置設定到長沙記者站當駐站記者。第一次開記者會,陶小愛抱着本子推開會議室的大門,屋裡的說笑聲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向她,陶小愛也蒙了:一屋子全是男記者!

“就像男兒國突然撞進一個小丫頭,他們的眼神裡有疑惑,有打量,還有挑剔。整場會議,我感到的是尴尬和孤獨。”時隔多年,陶小愛依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情形。當時的記者站正處于新舊交替之時,陶小愛作為唯一的“新兵”和駐站女記者,面臨着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困難可想而知。随着壓力而來的還有動力,陶小愛暗暗下定決心:“他們覺得我不行,我偏要把工作做好!我要證明女同志也能做出成績!”

鬥志昂揚的陶小愛很快遇到了第一隻“攔路虎”。為了友善記者采訪,報社配備了自行車,可陶小愛犯了難:自己不會騎。但是當時公共交通并不發達,在外采訪不可能光靠腳走路,時間緊急,陶小愛學了沒幾天,就騎着自行車出門工作了。陶爸爸不放心,偷偷地在後面跟着。途經袁家嶺附近,陶小愛無意中往後一瞧,看到了不遠處的父親,心裡一緊張,正好前方一輛公共汽車駛來,陶小愛躲避不及,連人帶自行車被卷進了車輪底下!

幸運的是,陶小愛隻是腿部受了輕傷,沒有大礙。但陶爸爸後怕不已,擔心再出安全事故,把女兒的自行車扣了下來。可是出去采訪沒有自行車怎麼行?陶小愛趁父親不備,悄悄把車子推了出來,繼續踏上采訪之路。

背着采訪本,騎着自行車,陶小愛在長沙的大街小巷風裡來,雨裡去。國企改革、農業改革、工業改革……她是長沙城30年變化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我現場見證了許多政策的出台和推進,上司開會,我就在一邊記錄。有時候十多個小時的會議結束,手都沒有知覺了”。

為了詳細報道長沙某國企的系列改革,陶小愛四處奔波,多方走訪,磨穿了三雙鞋底,也成為了報社附近自行車修理棚的常客。她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寫就多篇報道,報道刊發後反響強烈,許多廠長經理接二連三地來信,認為陶小愛的報道給了他們信心和參考,是好文章,也是“及時雨”。

陶小愛的筆下既有大時代,也有普通人。1985年2月,一個被變心丈夫抛棄的姑娘找到了陶小愛。當時陶小愛就要結婚了,事務繁忙,但面對姑娘那雙充滿祈盼和渴望的大眼睛,一股強烈的責任感湧上心頭。陶小愛決定在張羅婚事之餘,抽空采訪這個稿子。一次,家裡來了一屋子賀喜的客人,陶小愛買好菜,準備好招待的東西,把其他事情交代給家人,自己抱着紙筆,悄悄來到離家不遠的省圖書館寫稿。

誰知圖書館閱覽室中午不開放,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合适的去處,陶小愛幹脆席地而坐,以膝為桌,奮筆疾書。正值寒冬,冷風刺骨,石階上更是寒氣逼人,不一會兒手腳就凍僵了,她竟渾然不覺,3000字的通訊就這樣揮就。圖書館的從業人員還以為她是負氣出走的女孩在寫絕命書。

陶小愛:奔走記錄大時代,“每天都和打仗一樣”驚險:騎車出門采訪,卷入公共汽車下暖心:寒冬席地寫稿,幫助被棄姑娘堅守:不後悔的記者,有遺憾的媽媽

“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獎章以及“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紀念章

陶小愛是新聞一線的女戰士,也是母親、女兒、妻子。但她也感慨,記者這一職業特殊,“每天都和打仗一樣”,在家庭生活方面有時也有遺憾。

1990年春,陶小愛正在參加報社關于長沙縣典型報道,突然發現下體流血,就醫之後才知道自己懷孕,并有先兆流産症狀。醫生囑咐她卧床休息,可是報道時間緊、任務重,臨時換人也來不及了。陶小愛藏起了病休條,連家人都沒有告訴,一邊吃藥,一邊繼續參與緊張的采寫報道。

報道需要下鄉采訪,鄉間道路坑坑窪窪,記者們坐的還是減震性較差的貨車,一路颠簸,陶小愛隻能捧着肚子,盡量減少碰撞,完成任務之後才回到醫院保胎,還被醫生“罵”了一頓。一直到孩子出生的當天上午,陶小愛還在參加記者年終總結。幸好孩子順利降生,安然無恙。

1994年,湘江遭遇百年洪水,陶小愛立即投入抗洪報道之中。在随時可能崩潰的龍王港大堤上,在一片汪洋的豐順垸,在被太陽烤曬得惡臭鑽心的麓山垸廢墟上,她采寫了近兩萬字的見報稿。在惡劣環境下奔波了半個月,每天隻能草草睡幾個小時,陶小愛被折磨得“沒個人形了”。好不容易忙完,回家看到女兒,3歲的女兒卻不肯喊“媽媽”,“那麼久沒管她,她生我氣了”。

陶小愛用六個字總結了自己的記者生涯——很辛苦,不後悔。“每天在外奔波,但是每天都有新鮮事,日子過得很充實。我的文字能夠記錄時代,能夠幫助群衆,還能讓那麼多素不相識的讀者通過報道成為與我神交的知音,我很滿足。我的青春無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