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銳,投資一代的上司者:尋找受保護的增長

作者:陸家嘴金融網

2021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分化加劇,展望第四季度,仍面臨諸多挑戰:經濟下行壓力、高企多軌标準估值限制等,未來市場走勢将如何解讀,熱點走勢将有哪些投資機會?

10月9日晚,中信保誠基金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舉辦以"熱點機遇前行,尋求保障增長"為主題的首播,并在中國基金報、新浪财經、财聯、風能、通化順金融、環軍等近20個權威平台上進行了現場直播。

直播邀請了中信保誠基金股權投資部總監王銳、中國建設銀行個人理财主管王偉宇、Spot PickUp Investment創始人朱昂等嘉賓共同探讨投資政策和市場觀點。

王銳,投資一代的上司者:尋找受保護的增長

01

您對第四季度市場解讀有何看法?接近年底時,需要關注的直接因素是什麼?

王銳:首先,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如果我們将整個股票市場比作一隻股票,則其趨勢是業績增長率和估值水準。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長期業績增長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制度保護,二是結構調整。從制度上看,我們應該越來越有信心,疫情過後,我國的産量複蘇和經濟增長是世界領先的,反映出我們制度的效率優勢更加突出,結構性方面可以看出,在疫情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堅持住房的基調,住房不炒沒有動搖, 新興産業和先進制造業在經濟結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從估值來看,即市場流動性,過去幾年外資的持續流入是資本市場流動性的增量部分;這也可以從過去兩年基金發行的大幅增加中看出。基于我們對經濟增長和估值水準的判斷,我們對資本市場在中長期内的表現持樂觀态度。

長期方向确定,短期波動成為機會的可能性急劇增加。國慶節前市場整體表現分為兩類,還是基于對兩個問題的擔憂,一是經濟複蘇減弱,二是通貨膨脹。經濟複蘇的減弱趨勢實際上是一種早就應該出現的預期,對市場影響不大,因為在經濟疲軟的過程中,流動性通常相對充裕,這對市場有利,特别是對技術增長有利。

通貨膨脹是一個相對困難的問題或風險,也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流動性釋放的程度和進展。但這一輪通脹的根源來自供給側的階段性失衡,我們認為,從需求端的過熱情況來看,政府更是主動管理,也不是特别擔心早盤有一些回報,如果出現進一步的波動,那就是一個機會。至于市場結構,随着經濟變得更加穩定和成熟,經濟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是以高增長将永遠是稀缺資源,結構性機會将是全面牛市之前的常态,這是主動管理時間的優勢。

02

今年以來,新能源等闆塊的增長明顯好于消費等藍籌股,但波動性也非常明顯,之後該如何看待機遇?

王銳:我們一直秉承價值增長的理念。首先關注行業的增長和可持續性,其次關注估值,因為優質資産也應該存在定價問題。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本身給行業爆炸節點,同時疊加了雙碳的大背景,未來幾年的工業氣候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目前,引起争議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闆塊在過去兩年中經曆了相對較大的漲幅,估值水準也在不斷上升,部分股票的估值出現了一定的泡沫。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行業還是一個好的行業,但未來個股也可能被分割開來,未來幾年一些好的公司市值可能比現在更明顯,但有些可能會在競争中落後,未來的市值會萎縮,這将考驗我們主動管理選股的能力。

03

您如何看待估值和投資的成本效益?

王銳:一方面,估值必然是有用的,其次,估值不是一把劍,在不同的産業周期和繁榮周期中,估值也應該有适當的波動範圍。當我們設定價格時,我們會從縱向曆史次元、橫向行業比較次元、海外估值體系的參考和行業繁榮周期的判斷等次元來支援估值的合理性。這樣的多個次元是可以比較的,基本上要建立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估值水準,通過這個估值水準來做定價,計算出未來市場價值的空間。當然,我們看價值增長的第一件事就是增長,即估值消化的速度,離不開靜态增長來看待估值。最後,我們在定價時會給出一個相對保守的估值,這樣我們就得到了預期回報率增加的機率。

04

如何實作均衡、去中心化的行業配置,實作全覆寫?

王銳:我看的是周期股的發源地,但現在我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去看周期,而是要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能量上。我現在是一個有限的分散領域,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新材料、TMT、醫療等增長領域分散開來。由于這些領域在産業周期或增長速度方面彼此之間不太相關,大多數時候他們可以找到相對被低估的領域來比對。

05

投資增長道路上有哪些重要的時間點風格變化?如何實作"尋找受保護增長"的投資目标?

王銳:我剛收到基金後不到一個月,6月份就倒閉了15年,然後是16年的導火索,上下成千上萬的股票,然後是18年的低迷的市場。這些經曆也堅定了我尋找受保護增長的思路。雖然短期下跌可能會更明顯,但這些公司将能夠通過更快的增長和合理的估值,在有限的時間内将其損失的市值提高甚至更多。找到一個大的上升并不容易,但要保持勝利的果實卻更難。我為自己設定的目标是在預期的時間内設定一個有效且不保守的收益率預期,即找到一些具有三年翻倍機會的股票來建立投資組合。有了這個目标,市場就不會像過去那樣焦慮,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

06

為什麼要打造"三年翻倍"的投資目标?

王銳:首先,我們需要設定一個可量化的目标。對于"三年"這一次次元的設定,也經曆了反複思考,并根據以往的曆史情況進行了總結。我個人看科技股和成長股,如果時間太長,相關行業将發生巨大且不可預測的變化;如果時間太短,預報會受到短期風向的幹擾,這會幹擾你的短期判斷。"三年翻倍"的概念大約是25%左右的回報率。首先,這不是一個容易實作的目标,過去基金回報率的中位數約為10%,相對較好的可能是15%-20%左右。當然,這不是我們投資組合的目标回報率,而是我們選擇的投資目标。因為合并,會有雙赢的問題,比如你選了20隻股票,也許隻有15隻會達到最終的預測收益率,而其他的也可能産生虧損。是以綜上所述,"三年零一次"并不是一個遙遠的目标,而是一個可以通過努力實作的更好的目标。

07

你能談談特斯拉的研究曆史嗎?智能汽車的投資邏輯?

王銳:就我個人而言,我本來應該比較早研究國内的特斯拉那群人,大概是在2012年左右的時候,在雜志上看到了特斯拉的敞篷跑車這輛電動跑車,看到電動車可以這麼酷,那就找一些資訊吧。不久之後,特斯拉釋出了其首款量産車型MODEL S,這是電動汽車行業首次出現特别不錯的産品,即行業研究。我們去整個産業鍊做梳理,也把握了一些較好的機會。我們轉向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汽車行業的轉型,這可能是未來幾年民用技術的最大創新。特斯拉或者現在造車的新動力,除了電動汽車,更吸引人的是他就是一輛智能汽車。

從長遠來看,智能駕駛很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汽車智能化持續提升之前,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行業趨勢,對應的不亞于電動投資機會。有軟體算法,晶片,覆寫攝像頭,雷達,更智能的駕駛艙,更強大的OTA,它們背後的汽車網絡,自動駕駛,我相信這些領域的變化将比大多數認知速度更快。

08

如何了解公司的投資文化和理念?您将如何利用平台資源來實作公司"堅信長遠,專注增長"的理念?

王銳:我們的股權團隊在過去兩年裡做得很好,如果我們用兩個詞來形容我們整個團隊的文化,我認為是堅持和分享。我們始終堅持價值增長,無論外部風格如何,我們從未放棄過我們認為是長期有效的方法論架構,有困難時期,但仍然堅持不懈。此外,分享也是我們團隊整個中信體系非常崇尚的文化,我們的權益團隊會盡力發揮每個人的研究專長,定期交流,團隊努力,團隊戰鬥,讓每個人的研究成果達到最大效果。市場總是在變化,堅信長期、專注的增長可以讓我們忽略短期噪音,在正确的方向上我們認為長期堅持,持續為持有者創造價值。

09

在這個時間點上,你對投資者有什麼建議?

王銳:首先,感謝基金主們對我們基金經理的信任,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創造所有基金主應得的價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逆風,我希望能給予更多的了解,最後一起實作營收目标,實作我們最終的燈塔和對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