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權屬于新華社及相關記者,版權屬于今日頭條作者"姬齋"。該說明也參考了新華社,略有減少。媒體平台轉載需要我事先準許!
編輯并不容易,如果俊喜歡給獎勵!

剪紙藝術家張永壽在1957年教他的徒弟剪紙的技巧 丁軍
張永壽正在觀看藝術家王文(右)和張秀芳1962年的作品
揚州著名剪紙藝術家張永壽是五代祖傳藝術家,到1957年從事這件作品已有40年,藝術成就達到較高水準,這些年來,他創作了1萬種圖案,剪了近20萬件,特别擅長切割菊花,創作了多達120種。
1958 鄭振孫
農民們在揚州市文峰塔下種植茉莉花。
公社黨委書記、校長葛慶林(右二)在石橋農舉行校會 1959年,王文華拍攝
岩江公社黨委書記、總裁葛慶林正在上時事課
李義烏先生用自制儀器講解實體課
農業農村果樹研究小組的學生從蘇北農莊的果農王洪林那裡學習了桃樹全枝法
揚州市沿江市人民公社石橋農業中學自1958年3月15日成立以來,堅決貫徹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和教學内容服務農業生産的原則。耕種了十六畝試驗田,建立了三家工廠,在學生會中增設了生産部門,并成立了六個研究組,将學習與生産相結合。
1959 蔣琳
揚州師範學院師生到校園空地上20餘畝全部種植蔬菜和蔬菜。
1960 蔣琳
揚州郊區的雙橋公社成員正在運送蕃茄和甜瓜。
1962 攝影:Bi Yannian
著名揚州評論行為藝術家王少堂從事講道藝術已有三代人。圖為王少堂(右)、王曉堂(左)和王立堂的孫子孫女一起讨論講道的藝術。
1963 作者:王文華
揚州建工廠加工廠批量生産鋼筋水泥船,配套蘇北北部水網區化肥和運輸。
三疊公社供銷機構飼養員在收集鴨蛋1962年王文華照片
高郵食品加工廠雞蛋店的勞工正在用稻草灰腌制鴨蛋
高郵縣是一片與魚米相連的田地,農民有養鴨的習慣,雞蛋豐富,每年春夏兩季,家庭都腌制鹹鴨蛋。
海波斯特縣鎮人民公社寶塔大隊黃都制作隊女隊員在現場選水稻種子。
主廠上層裝有8台立式電機,每台容量800千瓦 1963周慶正
當時我國最大的泵站——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第一座泵站如期完工,工程于1961年12月開工。
1964 張占新
江都縣武建公社委員唐根娘挑了一擔稻子到田裡插上。
1965 蔣琳
儀征縣協濟公社廬山大隊馬塘生産隊13歲的少先隊員窦志,在一場牛舍大火中,與生産隊飼養員、父親窦永懷一起英勇救出了生産隊的五頭牛,但都受了重傷。
1966
建立的江都化肥廠生産大量化肥供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