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何連生:沖到一線 減負穩崗擴就業

作者:嘿回憶

□本報記者王育恒徐冬曉

就業是民生之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把穩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及時作出決策部署,市人社局聞令而動沖到一線,市、縣、鄉、村四級關聯,穩就業工作多項名額位居全省前列:線上教育訓練人數第一、穩崗補貼發放金額增幅最大,在全省率先開展公益崗基層招聘、組建企業用工服務隊、為企業職工開具複工複産出入證。日前,本報記者就做好減負、穩崗、擴就業工作采訪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何連生。

送政策“大禮包”促企業減負穩生産

何連生說,疫情發生後,我市成立經濟運作應急保障指揮部及就業保障工作組,第一時間将省裡提出的24條穩就業任務分解到34個部門,每項任務明确完成時間,建立台賬,實行動态管理。市人社局迅速成立專班,抽調精幹人員集中辦公,做到每天碰頭,每日統計,每周兩排程,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穩就業首先得穩企業,隻有企業穩定了,才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出台的企業減負政策,拿出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定現有崗位的穩定。 ”何連生介紹,首先,對生産經營困難且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目前,已發放到位三批穩崗資金3200萬元,涉及企業880家,穩定崗位11.6萬個。其次,針對企業應繳納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實行免減緩政策。即免征2至6月份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三項社會保險費機關繳費部分;大型企業三項社會保險機關繳費部分減半征收,減征期限為2至4月;受疫情影響生産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滞納金。據估算,僅此一項就能減輕企業負擔10.5億元,涉及企業近萬家。“為助力企業複工複産,我們對1月24日至2月9日開工生産防疫應急物資的企業,按照春節假期期間實際上崗人數及開工生産天數,給予企業每人每天200元的一次性用工補貼,目前已為11家企業發放用工補貼238.35萬元。 ”何連生說。

此外,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示範園區,給予3個月的營運補貼,省、市、縣級補貼标準分别為減免租金總額的30%、50%、50%,最高分别不超過50萬元、30萬元、25萬元,扶持創業基地,帶動就業增長。

點對點包車服務解決企業用工難

何連生介紹,對于部分企業員工因疫情無法到崗,我市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解決。從2月10日起在全市範圍内開展“點對點”定制化運輸服務,不讓企業因用工問題耽誤生産。為企業和員工提供“一站式”包車服務,專車接企業員工返崗,安排人員全程服務,做好體溫測量、消毒、登記等工作,實作務勞工員“出門上車,下車進廠”。2月27日至28日,市人社局兩次派出員工返崗專車,分赴河北省吳橋縣、景縣,幫助格瑞德集團、德州市雙彙食品有限公司和德州康納斯體育器材有限公司接回51名返崗員工。目前,全市已為151家企業開展點對點服務,組織包車373次,接回員工4719人。“我們創新思路方法,為返崗職工開辟綠色通道,2月13日研究印制了《複工複産企業職工(勞動者)出入證》,将職工出入村、社群、小區證明和上崗證明合二為一,簡化防疫管理,友善職工出入住所和工廠。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複工複産企業職工出入證64575張。 ”何連生說,我市還主動與衡水等我市毗鄰地市,達成雙方務勞工員健康證明互認,為務勞工員往來暢通了管道。

線上線下并行讓更多勞動者精準就業

何連生說,我市因疫情防控停辦了各類線下招聘會,但為滿足各類人才的求職需求,我市在山東公共招聘網、智聯招聘網、58同城等平台,開設2020(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服務活動專區,集中釋出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資訊。“2月13日至23日,我們組織舉辦了德州市首屆大型網絡人才招聘會,用人機關和求職者隻需用手機掃一掃‘德州市雲人才市場’小程式二維碼,即可入場參加招聘求職,實作一對一視訊面試。 ”何連生介紹,他們還組織各縣市區利用公衆号、新聞媒體釋出緊急複工企業急需崗位,舉辦網上百企校園行、網絡技能教育訓練、線上春風行動等活動,實作企業與勞動者有效對接,共有2909家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50309個,16923人達成就業意向。

何連生介紹,在做好線上工作的同時,他們通過組建三支隊伍,進企業問需求,進村入戶摸清求職資訊,減輕疫情對就業的沖擊。全市成立85個企業用工服務隊,走訪企業4000多家,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複工情況、招聘計劃等;在鄉鎮、社群、村居開發基層招聘公益崗,成立基層招聘服務隊伍,摸清求職資訊,協助做好求職招聘;在企業成立人力資源管理者隊伍,建立起人社部門和企業的溝通聯系管道。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率先在全省推出基層公益性崗位擴大就業,實作了複産用工和就業扶貧雙赢。目前,全市招聘公益崗840個,他們已聯系推薦就業崗位3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