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子女在大陸的飄零

作者:心心想影星星相熙

壹:母子女婿同以漢奸罪入獄

命運歧路,冷暖自知。

以1945年8月抗戰勝利為分水嶺,汪精衛一家的命運逆轉。

1944年,汪精衛病死日本,避免了戰後被送上斷頭台的命運,而他的妻子兒女卻遭受了大起大落的人生。

戰後,汪精衛妻子陳璧君在廣州被軍統局拘捕。1946年4月22日,陳璧君被以“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即漢奸罪,判處處無期徒刑,關押于江蘇蘇州獅子口第一監獄。

解放戰争時期,陳璧君移監上海提籃橋監獄,1959年6月17日病死獄中,約年68歲。

汪精衛陳璧君生有六個子女,其中一子夭折。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子女在大陸的飄零

也曾有歡樂的親子時光

陳璧君入獄之後直到解放初,陳璧君一家的境況如何?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戰前許多與她們家過從甚密的高官名流,戰後對汪家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更遑論去關心了,這段時間汪家人的命運少有人知道。

然而,陳克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少有的細節。

陳克文是廣西岑溪人,官居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秘書長,在此之前,一直都是行政院的技術官僚。

自二十年代末進入行政院之後,他一直跟汪精衛走得很近,頻密出入汪精衛的官邸住所,跟汪精衛的子女和侄兒親信陳春圃(陳璧君侄子)、曾仲鳴、羅君強等人很玩得來,汪精衛叛逃之前,他們經常一起喝酒叫局。

汪精衛對陳克文也有提攜之恩。不過,陳克文沒有追随汪精衛一家叛國出逃,而是一直任職于重慶行政院、立法院。

根據陳克文的記載,戰後複員清算漢奸的時候,陳璧君的大兒子汪文嬰(又名孟晉)、小兒子汪文悌、大女婿何孟恒也因漢奸罪被判處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

汪文悌時年18歲,他畢業于南京僞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和大哥都曾在汪僞政府任職,戰後處有期徒刑一年半,緩刑五年。

好在,汪精衛的3個女兒,長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小女汪文恂,沒有遭受牢獄之災。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子女在大陸的飄零

汪精衛陳璧君年輕時,據說友人懷中抱的嬰兒就是汪文嬰。

1946年10月,在重慶工作生活了八九年的陳克文一家從重慶返都南京。

1947年元月7日,南京雨雪交加,寒氣逼人,才到首都沒有多久的陳克文,就去看望他久違的“美美姑”——汪大小姐汪文惺。

元月19日,臘月28日,離過年還有兩天,南京的天氣同樣陰冷。

這天一大早,陳克文夫婦上街購買了一些禮物,下午親自送到赤壁路汪宅。此時,這個曾經權傾一時的汪僞第一家庭隻有汪文惺和她的小女兒在。

環顧四周,一家人天各一方:媽媽、哥哥、弟弟及自己的老公都已淪為了階下囚,二妹汪文彬去青島做了洋尼姑,小妹汪文恂則在香港,大嫂譚文素、弟弟汪文悌則流落在上海,汪文悌連學都上不了,差點淪落成小流氓。

快過年了,一個大家庭四分五裂,一個沒有男人支撐的大家庭,落寞凄清,沒有絲毫年到來的味道。

想想汪府曾經車水馬龍、高朋滿座的樣子,看到處處一副殘年剩景、雨雪紛飛的慘象,陳克文意緒難平:“汪夫人過去對我很好,很提拔我,現在看見她身羁牢獄,被罪名,家破人亡,心中實在難過。”

貳 年節也探母親監 曾托友人找父骨

說來也怪,仿佛配合汪家人的心情一樣,從1946年臘月十四到1947年正月初六,20多天,南京一天都沒有晴過,不是雨,就是雪。

2月1日,難得放晴,正月十一,還沒有出十五,正好周六,陳克文又去看望“美姑姑”汪文惺。

汪文惺告訴陳克文,她剛從蘇州探監回來,母親在獄中的近況還不錯,每天讀書寫字極用功,說完她還給陳克文看了母親陳璧君在獄中手抄的唐宋絕句一冊,字迹工整秀勁,隻是她大便有血未好。

二月最後一天,“美姑姑”汪文惺提出了一個讓人頗為難的請求,托陳克文幫助查找其父汪精衛骸骨的下落!

陳克文沒有推辭,馬上四處打聽,得知1945年一個夜間,陸軍總部派兵将汪精衛的墳挖開,打開棺材将汪精衛的屍體裝在一個麻袋運走了,不知所蹤,現在墳裡隻有一個空棺。

更加讓人震驚的是,葬在附近的汪精衛的嶽母及五姑婆的墳也被秘密移葬到了南京中山門外一個叫做苜蓿園的地方。沒想到,汪文惺說,這是她家派人辦的。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子女在大陸的飄零

汪精衛陳璧君夫婦:都曾革命過,後來齊落水

第二天,陳克文陪汪文惺去見國民黨高官張群。張群接見了二十分鐘,詳詢了汪家的情況,對汪家的遭遇表示很難過,說過去的錯誤是無法補救了,但他願意盡力使其哥哥汪孟晉早日出獄。

3月9日,星期天,陳克文和汪文惺、譚文素等一同到蘇州探監。陳璧君在感冒的情況下,與他們談了兩個小時,她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堅稱,自己有功于國家和廣東省,政府對她的處置“絕不公道”。

陳克文寫道:獄中的陳璧君“慷慨激昂,有時雜以哭泣,對過去行事并無悔恨之意。”

就陳克文的觀察,陳璧君住的監舍條件還不錯,她本人肉體上似乎也沒有受到什麼大痛苦。這頗讓人心安。

歸途經上海的時候,陳克文總算見到了流落上海的汪精衛的小兒子汪文悌,看望了曾仲鳴、林柏生、褚民誼三人的遺孀,“相見黯然,不堪回首。”

能不唏噓嗎?這些當年炙手可熱的大人物,明明可以留名青史,卻偏偏要與潮流和民意背道而馳,做漢奸,結果不是病死倭國,就是被暗殺,或是被槍斃,徒留下妻子兒女苟活于世,讓人指指點點,無法擡頭。

無限凄涼之中,也算有好消息,幾個月後,“才能卓越,思想靈活,甚有母風”的“恂恂姑”——汪精衛的小兒女汪文恂也來到了上海。7月初,在“恂恂姑”的家裡,陳克文與曾仲鳴夫人、林柏生夫人等聚宴,“談笑甚歡”。

這是多年不曾有過,也一度夢過的場面。

1948年7月21日,汪精衛的大兒子汪孟晉終于假釋出獄了,汪孟晉譚文素一家總算是團圓了。這一大家有個主心骨了。

叁 心性不同 為母親吸毒三妹婚戀操心

不過母親陳璧君在獄中的情況不容樂觀,不知從何時起,她注射一種安神的針藥已經上瘾,每天要注射二三十針,每天需數億元(合五六個銀元),關鍵是一旦斷供,痛苦将與吸白面嗎啡者無異。

這讓剛出獄的老大汪文嬰有點頭大。怎麼辦?陳克文給他們兄妹出主意說,必須采取斷然手段,強迫戒絕。汪文嬰也認為隻能這樣了。

然而,汪文嬰和妹妹們去勸母親的時候,覺得她已經注射成癖,無法自拔了。

二妹汪文彬恨母親不能戒絕,索性采取激将法,寫信罵母親,問她這樣有何面目去見已死的丈夫,氣得陳璧君要跟她斷絕母女關系。汪文彬一氣之下,遠走美國。

不省心的,還有三妹汪文恂,她死去活來的愛上了有婦之夫——一位香港的李姓華僑醫生。哥哥姐姐的勸說她都聽不進,情願不要名份,也要與其姘居,她身上時刻備有毒藥,聲稱不達目的,願以死殉。

抗戰勝利後,汪精衛子女在大陸的飄零

汪精衛陳璧君夫婦,據說後面是女兒。

與汪家相交多年的陳克文認為,汪氏兄弟姐妹中,大哥汪文嬰的口辯與機智并不多讓于他的父親,但終因讀書太少,學力不足,而無法勸服他的母親和弟妹。這是為人子為人兄的尴尬之處,他何嘗不想輕松一點?

但汪文嬰和汪文惺不乏作為大哥大姐應有的擔當。

汪文嬰委托陳克文把他在赤壁路的房子賣掉,把他手上的黃金賣掉,說是要給弟弟妹妹做學費和結婚費用。

“冷靜”又“聰明”的大姐汪文惺,雖然已經為人婦為人母,經濟條件并不好,但她也在竭盡所能,幫助這個沒落的家,力阻三妹畸戀未果,勸說母親戒毒未果,這兩件事都讓她這個當大姐的“覺得很傷心”。

在陳克文看來,無論是汪文嬰還是汪文惺,在經過一番努力和掙紮之後,“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家,從盛極的時代慢慢向到衰落破敗的境地”,已經是身心俱疲、意興闌珊,加上大陸國民黨政權已是無可救藥,他們決意離去。

1948年八九月間,汪文嬰和汪文惺兄妹,都先後将人生的下一站,指向了香港。

隻是,那裡會有他們新的人生嗎?在内地監獄的母親,他們還有機會回來看嗎?

這一切,沒有人知道,回答他們的,隻有漸行漸近的隆隆的解放炮聲和香江日夜不息的滌枯拉朽的海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