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2100字,配地圖12張,請妥善安排閱讀時間。底圖為現代地圖,用作古今對照。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内為當代濟甯市行政區劃範圍。

秦朝
上圖為秦朝末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十一縣,分屬四郡。
魯縣,戰國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置,即今曲阜市行政建制的起源。隋開皇四年(584年)改名為汶陽縣,十六年又改為曲阜縣,延續至今。
瑕丘縣,秦置,即今兖州區行政建制的起源。屬薛郡。先後改名為瑕縣、嵫陽縣、滋陽縣,1961年改名兖州,延續至今。
範縣,秦置,即今範縣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縣城治今梁山縣西北,隋朝遷治今範縣東南,明朝遷治今莘縣古城鎮。1956年遷至今址,延續至今。
方與縣,秦置,即今魚台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唐寶應元年(762年)改魚台縣,其縣治幾遷,1964年遷治今址,延續至今。
鄒縣(也作驺縣),秦置,即今鄒城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治今鄒城市東南,北齊遷治今址,延續至今。
平陽縣,治今鄒城市;爰戚縣,治今嘉祥縣西南;亢父縣,治今濟甯市南;東缗縣,治今金鄉縣;湖陵縣,後改湖陸縣,治今魚台縣東南;戚縣,治今微山縣。上述六縣漢至南北朝期間廢,存在時間短且不重要,不詳述。
西漢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十九縣(含侯國),分屬六地。
東平陸縣,西漢置,即今汶上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後陸續改名平陸縣、中都縣、汶陽縣,金泰和八年(1208年)改名汶上縣,延續至今。
任城縣,西漢置,即今任城區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治今任城區東南,北魏徙治今址。明并入濟甯州為州城,民國初改置濟甯縣,延續至今。
桃鄉侯國,治今汶上縣東北;乘丘縣,治今兖州區西;樊縣,治今兖州區西南;卞縣,治今泗水縣東;郚鄉侯國,治今泗水縣東南;橐縣,治今微山縣西北。上述六縣(含侯國)東漢至南北朝期間廢,存在時間短且不重要,不詳述。
西晉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十三縣,分屬四國。
魯國,西漢初改薛郡置,其後時為魯郡,時為魯國。北齊改為任城郡,隋初廢。
任城國,東漢元和元年(84年)置。三國魏改置為任城郡,西晉複為國,東晉廢。
金鄉縣,東漢置,即今金鄉縣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時治今嘉祥縣南,北魏徙治今址,延續至今。
隋朝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九縣,分屬四郡。
泗水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即今泗水縣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壽張縣,北魏置,治今梁山縣壽張集鎮。後多次遷治,1964年廢,未延續下來。
唐朝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九縣,分屬兩州。
兖州,即西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兖州。西晉後兖州轄區逐漸縮小,南朝宋移治瑕丘縣(今兖州區)。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魯州,次年改為魯郡,唐初又改為兖州。此時今濟甯市大部分地區屬兖州管轄。
北宋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九縣,分屬四地。和唐朝時期相比,曲阜縣改名仙源縣,平陸縣改名中都縣,方與縣改名魚台縣。兖州轄區有所縮小,其餘無大變化。
濟州,五代周廣順二年(952年)分郓州置,即今濟甯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其治所最初在巨野縣,金天德二年(1150年)移治任城縣。
元朝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十縣,分屬三地。
嘉祥縣,金皇統七年(1147年)析任城、巨野之地置,即今嘉祥縣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最初在今嘉祥縣西,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徙今治,延續至今。
元朝三級行政區劃和實際行政區劃并行。兖州此時依然存在,下屬數縣,上屬濟甯路管轄。濟甯路由上文的濟州逐漸改來。
明朝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和元朝時期相比,兖州升為兖州府,濟甯路則降級成濟甯州,兩者間的行政隸屬關系反了過來。其餘變化不大。
清朝
上圖為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清雍正二年(1724年),濟甯州升為直隸州,複為地級行政機關,不過轄區頗小。
民國初
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此時今濟甯市境記憶體在上圖九縣,均屬濟甯道。濟甯道治濟甯縣,1928年廢除道制,各縣直屬省管轄。
建國初
上圖為公元1952年建國初期。1950年置滕縣專區,轄濟甯市(1946由濟甯縣城區及近郊置)及滕縣、華山、臨城、鄒縣、凫山、銅北、平邑、滋陽、豐縣、沛縣、峄縣、曲阜、白彥等縣,專員公署駐滕縣。
1953年改滕縣專區名濟甯專區,并遷駐濟甯市。再陸續調整,1967年改置濟甯地區,轄濟甯市及濟甯、兖州、金鄉、汶上、微山、魚台、曲阜、嘉祥、泗水、鄒縣、滕縣等縣。1978年滕縣劃歸棗莊市。
當代
随着1983年撤地改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濟甯市行政區劃史,秦朝時期境内建制十一縣,其中五縣延續至今,有着源遠流長的行政建制曆史。濟甯市的地級行政建制則源于五代周廣順二年置的濟州,至今有一千多年。
不過曆史上的濟州大部分時間裡轄區并不如今,在很長的時間裡,兖州(魯州、魯郡、兖州府)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兖州府的地級行政建制并沒延續下來,隻留下一個兖州區。
最後再說說兖州區,古今行政地位落差極大的城市。隋朝之前為省會級别的州治,然後逐漸降級成如今的市轄區。
已完結十二省、自治區行政區劃史,治學不易,請多分享,感激不盡。
資料來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記、元和郡縣志、水經注等正史和地理總志。#濟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