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州人都知道賈魯河 知道賈魯嗎?元朝賈魯治水有功以其命名

作者:大河網
鄭州人都知道賈魯河 知道賈魯嗎?元朝賈魯治水有功以其命名

賈魯(1297~1353)高平野川鎮人元代治水專家河南賈魯河以其命名

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

蜿蜒流淌的賈魯河,在鄭州人心裡占據着重要的位置,5月29日,鄭州市政府還特意為她公布了《鄭州市賈魯河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可提起她的身世,卻少有人知,她的名字裡,刻着與一位山西人有關的記憶。

讓我們把目光看向山西——6月5日下午,2019奧野太行·野川山地越野跑挑戰賽新聞釋出會在山西太原舉行,這場比賽将在高平市野川鎮舉辦。在新聞釋出會現場,野川鎮鎮長陳雲介紹,野川鎮,即為賈魯故裡。哪個賈魯?賈魯河的賈魯。河南的賈魯河為何要以一個山西人的名字命名?

<b>曆史:賈魯治水有功河道以其命名</b>

黃河決堤,元代賈魯疏、浚、塞并舉,開鑿了新河道,這正是今天賈魯河的流向從金代開始,黃河改道,奪淮入海。

據《元史》記載,“元順帝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準地深二丈許,北決白茅堤。六月,又北決金堤。”

當時,沿河的地方“皆罹水患”,受災慘重,老百姓房屋被洪水淹沒,青壯年勞動力背井離鄉、四處流亡,“妨國計甚重”。

至正八年,賈魯考察河道地形、繪制黃河地形圖,并上疏治河二策:一為修築北堤,該方案花費較少,不過,一旦築起此堤,北溢到山東境内的洪水,将在沛縣一帶形成巨大湖泊,再遇洪水或者發生決堤,後果更加不堪設想;二為疏塞并舉,以複故道,不但可以解決黃河洪水泛濫問題,而且可以確定運河和鹽場的安全,不過,該方案投資巨大。當時,兩個方案均被當朝所否。

至正九年五月,黃河決口的水從東北方向流向沛縣,并且沖入大運河之中,對當時的漕運和鹽場有很大的威脅。

至正九年冬天,被後世稱為“賢相”的脫脫召集大臣商量“河決”之事,當時,唯有賈魯稱“必當治”。脫脫後将賈魯引薦給元順帝。

至正十一年四月初四,元順帝下诏,任命賈魯為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授以銀印”。

當年4月份,時年55歲的賈魯率領來自汴梁(開封)、大名、廬州的17萬人開始治理河道。

根據元代翰林學士歐陽玄所著《至正河防記》記載,賈魯治理一處河堤決口處時,趕上秋汛,“洄漩湍激,難以下掃”。

賈魯實地走訪,觀察水情後,就想出了“石船堤障水法”。其命人用麻繩等物将27艘大船綁到一起,再把石子裝入船中,用木闆蓋上,後讓人把船鑿穿,船沉成堤,堵住了決口。

賈魯疏、浚、塞并舉,在堵住決口的同時,疏通了故道、開鑿了新河道,這其中就包括他從密縣鑿渠引水,經鄭州、中牟,向南至尉氏,而後入古運河入扶溝過西華直達周口入淮河,這正是今天賈魯河的流向。

“七月疏鑿成,八月決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工畢,諸掃諸堤成。河乃複故道,南彙于淮,又東入于海。”7個月,賈魯平了水患。

賈魯平息水患的同時,也讓開封一帶的漕運和商業快速發展起來,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迅速繁榮,成為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水運碼頭。

河南人感謝賈魯治水有功,為了紀念這位水利家、治黃專家,便把重新疏通的河流惠民河改稱賈魯河。

<b>傳承:賈魯興水千年現世河水安瀾</b>

鄭州要為賈魯河制定保護條例,賈魯河治理進入新紀元,往後青山綠水,畫卷重制《鄭州志》也證明了賈魯河取名的由來。

根據《鄭州志》記載,賈魯河發源于鄭州密縣白寨的聖水峪和二七區的冰泉、暖泉、九娘廟泉,東北流經侯寨、西流湖,至北郊老鴉陳折向東流,經柳林、姚橋,再經中牟白沙,繞縣城東南至胡辛莊流入尉氏縣,後經周口市入沙颍河,再入淮河。元至正年間,賈魯率工疏浚,故而得名。

賈魯河在鄭州市境内長為137km,是鄭州市最長的一條内河,索須河、魏河、七裡河、金水河、熊兒河都是它的支流,賈魯河是以被稱為鄭州的“母親河”。

近些年,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賈魯河河道萎縮、功能衰退、生态惡化、文化缺失日益凸現。2016年3月,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如今,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作為鄭州建設國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全國生态文明試點城市的重要内容,被列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九大支撐工程之一。

按規劃設計,該工程建成後,賈魯河最窄處不少于90米,最寬處有350米,總占地面積達24.62平方公裡,其中:水面面積達7.92平方公裡,綠化面積達16.7平方公裡,市區段防洪标準将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他河段防洪标準将提高到50年一遇,水質保持在Ⅳ類以上。

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賈魯河舊貌換新顔。據公開資料顯示,治理後的賈魯河将對涵養地下水、改善流域水環境品質和區域空氣品質,修複水生态起到促進作用,為提高鄭州市水資源承載能力提供保障;同時,該工程輔助有鋪裝、建築、獨幕喜劇、體育設施、海綿城市、給排水、景觀照明、智慧水務等工程。賈魯河将成為鄭州最大的“生态廊道”。

鄭州從來沒有忘記那段曆史。野川鎮政府提供的材料顯示,今年4月27日,鄭州市水利局局長張勝利帶隊來到野川調研。

張勝利說,賈魯河在河南流經200多公裡,河南人都十分敬仰先人賈魯,到賈魯故裡進行考察,就是要弘揚和傳承好賈魯文化和賈魯精神。

野川鎮鎮長陳雲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野川鎮上也居住着賈魯的後人,我們也希望河南的朋友能到野川做客,與我們一起交流學習賈魯文化。”

就在5月29日,鄭州市政府公布《鄭州市賈魯河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河南商報記者從《征求意見稿》中看到,水質、水量、文化、排污、清淤疏浚、工程建設、農業污染預防等均在《征求意見稿》涵蓋範圍之内。

據《征求意見稿》所示,其立法目的是:為了加強賈魯河保護管理,發揮其防洪、排澇、生态、景觀等功能,發掘和保護興水治水曆史文化,推進水生态文明建設,把賈魯河建設成“安全河”“生态河”“景觀河”“文脈河”和“幸福河”。

青山綠水、綠水青山。從古至今,河道穩定,河水安瀾。相信,随着立法工作的推進,賈魯河的治理、管理又将進入新紀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