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作者:香香味美食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你可能不知道,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不僅是天才黃霑的音樂人,更是唯一一個被兩位頂級功夫巨星揍過的倒黴蛋。1949年,黃霑随家人遷居香港,沒多久,就聽說兄弟被人揍了,他氣勢洶洶跑去出頭,到了一看頓時傻眼,發現對方竟然是學校的猛人李小龍,表弟就在身後看着,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硬着頭皮上,結局可想而知不到幾個回合。黃霑便傷痕累累。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不打不相識,之後兩人成為了莫逆之交,後來跟李小龍過招這事,讓他吹了一輩子,可能李小龍當時也沒想到挨他拳頭的,這位竟然也是一位絕世奇才。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大學畢業後,黃霑教了兩年書,覺得太無聊,就辭職去廣告公司當助理,彼時香港滿大街都是洋廣告和拗口的粵語配音。他心裡想,我連李小龍都敢打,這口氣我還能忍嗎?初出茅廬的他大膽突破,提筆就寫下一句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短短十個字,便拉開了香港廣告業改寫的序幕。大漲國人志氣,也讓他一戰成名。他想既然廣告詞自己能寫,那歌詞應該也不在話下。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1980年,顧家輝找他為《上海灘》寫字。他念了一遍曲譜後,找了張紙就開始在上面畫,從浪奔開始到寫完最後一句,整個過程也就20分鐘,可寫完之後,他才突然想起自己還沒去過上海,也不知道黃浦江到底有沒有浪。

于是給兩位上海好友打電話,結果一個說有一個說沒有各執一詞,黃霑轉念一想就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心中有浪便足矣。所有人都說隻有他才能寫出這麼豁達大氣的詞。而真正讓他家喻戶曉的,卻是他濃濃的愛國之心。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1982年,日本公然篡改曆史教材,企圖掩蓋侵略的事實,國内民憤難平。時任永恒唱片老闆的鄧炳找到黃霑,想請他寫首國語歌,可他很少寫國語,有認為國語基本沒市場,本來打算拒絕,可是當他聽說是愛國題材的歌時,他二話不說,便一口答應,他聯想到當時的時局,頓時滿腔憤慨。筆下盡情地發洩着,很快就寫下了《我的中國心》。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之後黃霑找到張明敏,将這首歌交給他演唱,當時的張明敏怎麼也想不到,這首歌将會改寫他的命運。然而在發行初期,這首歌在市場上并沒有翻出什麼浪花。直到1984年香港回歸進入倒計時階段,而恰巧春晚導演在深圳搭車時,偶然聽到這首歌。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聽後導演非常震動。經過多方探詢,終于聯系上還不出名的歌手張明敏,并向他發出春晚邀請。

1984年,張明敏帶着這首歌登上了春晚舞台。飽含情深、寥寥幾句,就唱出無數漂泊在外中華兒女的滾燙中國心,也讓濃濃的愛國之情,在每個人心中沸騰。他是華語樂壇最會寫歌的男人,一出手便整個江湖,他已經放蕩不羁,才華橫溢。寫過2000多首,首首都是無人超越的絕世佳作。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但這個寫盡家國愛恨、峽谷柔情,憑一己之力登頂了香港流行樂壇最高峰的文弱書生。骨子裡卻是一個十足的老頑童,他親過張國榮,怼過華仔哥,甚至還得罪過成龍,有一次黃霑在酒吧喝多了,恰好遇到成龍和洪金寶,酒勁上頭的他,突然尿急直接對着成龍就開始掃射,暴怒的大哥一把推開他,剛要動手就被洪金寶攔下,而黃霑則迷迷糊糊地爬起來,揚長而去。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酒醒後的黃霑趕緊向成龍道歉,并且專門為他寫了一首歌,而這首歌也成了電影《警察故事》的主題曲。90年代的香港演藝界的空前繁榮,讓黃霑邁入了事業的巅峰。1991年,他從“宮商角徵羽”中找到靈感,一首《滄海一聲笑》橫空出世,古韻十足又揮灑大氣。羅大佑都直呼了不起。他發現這首歌用粵語和國語來唱,同樣合乎腔調、灑脫豪放。盡管被後人翻唱無數,可最經典的就屬徐克、羅大佑與他合錄的那一版。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據說當年徐克和羅大佑趕到黃霑的錄音室為《笑傲江湖》錄了這首主題曲的時候,他們剛唱完一遍,黃霑就說錄完了結束了。徐克以為是試唱,畢竟他還把歌詞唱錯了,可沒想到黃霑竟扯着大嗓門,說笑傲江湖嘛。就是要這樣。繼續再錄就沒了剛才的灑脫。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可是好景不長。千禧之年後,粵語流行樂開始衰落,已經年近六旬的他身體也每況愈下。于是他放棄工作,開始做起了學術,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他已經患上癌症,他随身體虛弱,但始終筆耕不辍。一篇論文寫了6年,洋洋灑灑15萬字,幾乎涵蓋了他畢生對流行音樂的思考和了解,最終,他在62歲高齡,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拿到了博士學位。怎奈天不假年。

“一代音樂奇才”黃霑:香港失去了黃霑,就猶如盛唐失去了李白

2004年,一代音樂奇才黃霑與世長辭,他外在風流疏狂,内裡卻是敬畏謙卑的文人。時至今日,江湖浩渺也已煙消雲散,隻是可惜再也找不出一位像黃霑這樣至情、至性、至真的大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