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R 014 | 楊強對話Michael Wooldridge:我們關注的領域有沒有大資料?

AIR 014 | 楊強對話Michael Wooldridge:我們關注的領域有沒有大資料?

michael wooldridge與楊強分别認為,下一個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風口會是在醫療與金融領域。而對于學術界與工業界的合作,他們均認為一個有情懷的上司者非常重要,并認為跨界的結合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普及與發展。以下是兩位嘉賓對話的全文:

提問:第一個問題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現在人工智能在産業應用裡面已經有很多風口,下一個可能投資的人工智能産業應用在哪裡?第二個問題,兩位都是工業界和學術界聯合實驗室的主任,那兩者合作産生的經驗和啟發是什麼?

michael wooldridge:下一個ai的應用,特别是在工業應用這一塊,我覺得應該是在醫療領域。為什麼呢?因為在英國、美國,我相信在中國也是一樣,現在非常受歡迎的有手環,它能夠監控你的心率,你的血糖的水準,還有你走了多少步,蘋果手表也是這種可穿戴式的裝置,現在我們在不斷監測身體的情況。而所有這些資訊會給到ai,就能去實作一些健康的應用。

我不知道你們的情況,我生病的時候才去看醫生,現在這種應用就是讓醫生随時跟你在一起,每天24小時監測。它知道你睡了多少,吃了多少,知道你血糖的水準,通過皮膚知道你運動的情況等等。是以通過智能手機能夠建議你什麼時候要健身,什麼時候吃太多或者是喝太多酒了。在英國,一種觀點是最大的應用就是在醫療,現在已經有這樣的一些記錄。英國國家醫療系統的病例,包括所有英國人的病例資料,用藥記錄。今天早上所講的ai就能夠運用到醫療領域,确實為我們整個醫療行業帶來新的發現,是以我覺得下一個風口應該就是在醫療。

楊強:回答這個問題我要反問兩句:第一是資料在哪裡,我們關心的領域到底有沒有大資料;第二個有一點世俗,就是錢在哪裡。有資料的地方,有沒有錢來驅動我們做人工智能的工作。我們可以看看周圍哪個領域資料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這裡我要提出一個概念:封閉系統。剛才我講邊界清晰問題,其定義非常清晰,即指這樣一個封閉系統,整個的商業流程都有資料的腳印,全部留下來。

我們看一下,今天在教育領域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資料,在出行,金融和醫療領域有沒有。這些領域裡面我比較看好的是金融,因為它每一步都太關鍵太重要,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把所有的整個商業流程全部的記錄在案,這裡用了數字化的方法,隻不過存在那裡沒有用在。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政治、經濟角度在影響它,但大家不要忘記,人工智能的商業成功隻要系統比人好一點就可以了,就像在奧運會裡面得到金牌隻用比銀牌好一點。是以在資訊的處理和未來預測方面,如果在一個封閉系統裡面,在有大資料的前提,又有資金推動的影響下,我覺得金融差不多就會成功了。

michael wooldridge:對于第一個問題,必須是一個封閉系統,要有資金,要有大資料。對于第二個問題要說的是,我并不是deepmind的負責人,我來自牛津大學,與deepmind合作,也認識deepmind,其同僚也與我們有很多合作。我們了解deepmind的進展,我覺得确實有成功的條件。

首先,deepmind有上司力,其中一位創始人不僅僅是公司老闆,同時也是技術專家。他真正了解技術,了解深度學習,而且也特别了解人類的大腦,這非常重要。你必須在管理層有一個人特别了解技術,而且是深層次的了解。另外不僅是了解技術,他們也有一個願景,deepmind的願景非常清晰,他們有非常具體的項目,比如說阿爾法狗,他們非常聚焦這個項目去實作願景。他們創造了一個小組,而這個小組确實吸引了其他研究者去參加。一般你可能去香港科技大學,去麻省理工大學學習,如果你是一個好的研究員,大學都會接受你。deepmind創造了一個這樣的氛圍,它創造了一種知識的環境。人們知道在deepmind能有合适的資源,有合适的環境和氛圍去研究,是以吸引好的研究者很重要。

首先上司層要有技術層面的支援,像deepmind的創辦人非常了解深度學習;第二他們有非常清晰的願景,有非常聚焦的項目和願景;第三點吸引出色的研究者。我想這是deepmind非常成功的經驗吧。

楊強:我個人的經驗就在國内多一些。首先,2013年的時候我和李航成立了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之後我和微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有情懷的上司者非常重要,微信的張小龍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對人工智能有很多期待。微信在國内非常了不起,今天有很多國外報道說,facebook都在跟微信學習。微信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做人工智能不能關在屋子裡,拿一個象牙塔的姿态來做,而是一定要放開胸懷,讓我們做的東西能夠有更多的人去用,讓他們能夠受益。微信提供了這樣的平台。

其次我們跟微信在很多問題的讨論上有明顯的區分,特别難的學術問題我們可以給自己留下來。微信也非常熱衷給我們提供這樣一種資源,我們有十幾個教授,實驗室研究從機器人到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别,圖象處理,圖象識别,包括對話系統等等。很多教授和學生都參與到裡面,每個人都同時有一個香港科技大學的導師和微信的導師,有理論導師和實踐的導師。學生也覺得很受益,可以在任何時候把自己的實驗拿到微信平台上去用。這也是我們得到的紅利吧,是以在這樣互相受益的情況下,做這樣的實驗室,我們才覺得是雙赢,有很好的情景。

本文作者:張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