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強望遠鏡韋伯,将回顧宇宙不為人知的“黑暗時期”

作者:NASA愛好者
史上最強望遠鏡韋伯,将回顧宇宙不為人知的“黑暗時期”

哈勃拍攝了它所能看到的最古老星系的照片,但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可以追溯更遙遠的宇宙曆史。

圖檔來源:nasa

有人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稱為“吞噬天文學的望遠鏡”(telescope that ate astronomy)。它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空間望遠鏡,也是突破人類工程學極限的複雜機械産物。經過多年的延期和數十億美元的成本超支,韋伯望遠鏡計劃于2021年12月18日發射進入軌道,引導我們進入下一個天文學時代。

關于宇宙的一些最重大的問題仍懸而未決,它們與大爆炸之後的早期宇宙曆史有關。第一個恒星和星系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它們哪一個更先出現?原因又是什麼?天文學家可能很快就能揭開星系誕生的故事,因為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就是專門為回答這些問題而建造的,這一點令人興奮不已。

史上最強望遠鏡韋伯,将回顧宇宙不為人知的“黑暗時期”

這張示意圖顯示了宇宙是如何随時間而發展的。在恒星或星系發出任何光之前,宇宙經曆了一段被稱為“黑暗時期”的日子。

圖檔來源: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institute)

圖檔漢化:哇喳

宇宙的“黑暗時期”(dark ages)

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宇宙始于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事件,當時它處于超高溫、超緻密的狀态,在大爆炸之後,宇宙立即開始膨脹,然後冷卻下來。大爆炸之後的1秒,宇宙的直徑約為一百萬億英裡,平均溫度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80億華氏度(100億攝氏度);大爆炸後大約40萬年,宇宙直徑變成了大約1000萬光年,溫度也冷卻到了5500華氏度(3000攝氏度)。假如這時候有個人站在旁邊看宇宙,它就像一盞巨大的加熱用暖燈一樣,發出暗紅色的光芒。

在這段時間裡,太空中滿是高能粒子、輻射、氫和氦的混沌狀态,還不存在任何結構。随着不斷的膨脹,宇宙變得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混沌的“湯”被稀釋開,一切都變成了暗淡的黑色:這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宇宙“黑暗時期”的開始。

在“黑暗時期”,宇宙并不是完全均勻的,在引力的作用下,微小的氣體區域開始聚集在一起,變得更加密集起來。光滑的宇宙變得凹凸不平,而這些密度較大的一簇簇小小的氣體區域,則是最終形成恒星、星系和宇宙中其他一切天體的種子。

“黑暗時期”的宇宙幾乎看不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它是宇宙演化的一個重要階段。

史上最強望遠鏡韋伯,将回顧宇宙不為人知的“黑暗時期”

這張圖顯示了不同波長的光對應的物體大小,來自早期宇宙的光到達地球時處于紅外波長,也就是擁有比紅光更長波長的光。

尋找宇宙的第一道光

在引力的作用下,當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形成并最終發射出了第一道光時,“黑暗時期”就結束了。目前,天文學家還不知道第一道光是何時出現的,但最符合觀測結果的猜測是在大爆炸之後的數億年,此外,恒星和星系究竟誰更先形成也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天文學家認為,宇宙由暗物質主導,目前基于引力如何在宇宙中形成結構的理論表明,首先形成的可能是像恒星和星團這張的小型結構,它們後續進一步成長形成矮星系(dwarf galaxy),然後是更大的星系,比如銀河系。與如今的恒星相比,宇宙中這些最初的恒星更為極端,它們的亮度要高出上百萬倍,但壽命很短;它們熾熱而明亮,死後留下高達約100倍太陽品質的黑洞,而這些黑洞則可能是星系形成的種子。

天文學家很想研究這個迷人而重要的宇宙時期,但第一道光的探測卻極具挑戰性。與如今巨大而明亮的星系相比,最初的一切都非常之小,而且由于宇宙在不斷膨脹,它們現在位于地球數百億光年之外的某處。此外,最早的恒星被它們形成時留下的氣體包圍,這種氣體就像迷霧一樣吸收了大部分的光;輻射花了數億年時間才将迷霧吹散,這種早期的光在到達地球時信号極為微弱。

但這還不是唯一的挑戰。

随着宇宙的持續膨脹,它不斷拉伸着這些穿過它的光,使其波長不斷變大。這種現象被稱為紅移(redshift),因為它将較短波長的光(比如藍光或白光)變成了較長波長的光(比如紅光或紅外光)。

當130億年前早期恒星或星系發出的光被地球上的某台望遠鏡觀測到時,它已經被宇宙膨脹拉伸了10倍,以紅外光的形式到達,這意味着它的波長比紅光還長。要想觀測到宇宙的第一道光,就必須尋找紅外信号。

望遠鏡就像一台時光機

我們即将進入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時代。

望遠鏡就像是時光機,如果一個天體距離我們一萬光年,這意味着光需要跋涉一萬年才能到達地球。是以,天文學家在太空中觀測得越遠,所觀測的曆史也就越久遠。

史上最強望遠鏡韋伯,将回顧宇宙不為人知的“黑暗時期”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專為探測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系而設計。

圖檔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

工程師對韋伯望遠鏡進行了優化,讓它能檢測到最早的恒星或星系發出的微弱的紅外光信号。與哈勃空間望遠鏡相比,詹姆斯·韋伯的相機視野擴大了15倍,收集的光信号數量增多了6倍,傳感器也被調整成了對紅外光最敏感的狀态。

觀測計劃将是讓韋伯望遠鏡長時間凝視某一片天空,從最遙遠和最古老的星系中收集盡可能多的光和資訊。有了這些資料,就有可能回答“黑暗時期”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的,它們還有望做出許多其他重要的發現,例如,揭開“黑暗時期”的懸疑故事也可能有助于解釋暗物質的性質,這種神秘的物質形式占據了大約80%的宇宙品質。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是nasa嘗試過的技術難度最高的一項任務,它可能有助于回答的科學問題是值得它背後的每一分努力的,天文學家們正在興奮地等待着,等待在2022年的某個時候,資料開始傳回。

本文作者為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傑出天文學教授克裡斯·因佩(chris impey)。

參考來源: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most-powerful-space-telescope-ever-built-will-look-back-in-time-to-the-dark-ages-of-the-universe-16960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