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杜飞轮、刘雪燕:实践证明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优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杜飞轮、刘雪燕认为,回顾我国40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不难发现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优势,为我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冲击、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其一,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加强经济管理、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党中央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其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2012年前后,党中央综合施策,加强宏观调控,扭转了物价水平过快上涨势头。其三,我国宏观调控在抵御外部风险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外部风险明显增多,党中央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振了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创新完善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有序转换。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张慧认为,法治建设要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密联系我国法治建设实际,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首先,要树立法治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其次,要推进司法公正,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单位开展工作,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人员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第三,要维护人民权益,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后,要强化法治反腐,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政法队伍,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人才基础。

摘编自《光明日报》

【吕庆喆:引导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农村农业】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吕庆喆表示,受农业相关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波动性较大、农业农村发展存在不少短板领域与薄弱环节、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农业保险不发达等因素制约,当前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破除资本下乡的痛点、难点,着力引导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农村农业等相关领域。为此,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为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打造良好软硬件基础;二要积极探索涉农领域相关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增强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四要创新社会资本进入涉农领域模式,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摘编自《经济日报》

【范荣:国家认同是情感认同,也是对道路与制度的高度自信】

范荣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情感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包含着一国公民对自己国家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人感知、现实体认、外部对比等多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一旦形成就成为深厚感情和精神力量。当代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来源于自身所经历的大国崛起历程、所受惠的改革发展红利、所感受到的“中国奇迹”强劲脉动。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也必然包含了对所选择道路与制度有效性的肯定,是知史懂史之后得出的自信判断和真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开辟了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仅是现代化的追赶者,也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引领者,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始终坚持着扎根本土的制度。这份基于国家发展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高度自信,是近代百年一路走来,中国人收获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新时代的中国创造更多“奇迹”的坚实支撑。

摘编自《北京日报》

【周武英:对于多国国债收益率异常要做到准确预判未雨绸缪】

周武英表示,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并不意味着多国经济很快会陷入衰退,但市场的悲观预期反映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需要密切关注各国经济走势。首先,倒挂可能引起衰退但也未必,对全球经济形势不必过度恐慌;其次,对全球经济风险需要充分估计,正确认识引起此次美债收益率倒挂的多重原因,认识避险情绪升温带来的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以及大量负收益率债券出现的反常现象;再次,对各国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应对要密切关注,要看到这种情况反映了市场情绪和市场预期,且长时间的曲线反转会对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此外还要对于各国应对政策成效加以关注。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准确预判各国形势,未雨绸缪。从多国国债收益率异常出发,结合多项指标,准确研判外部环境,有助于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因素的前提下,保持定力,做好决策。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武鹏飞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