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面海的它,食材尽得山海之利,南日岛的鲍鱼,灵川的花蛤,哆头村的哆头蛏,秀屿的红毛菜,湄洲岛的甲仔鱼,还有江口的痛印子鱼……
想要彻头彻尾的感受到莆田人的美食日常:
早上起来嗦一碗莆田卤面,
觅食间隙吃几个小煎包,一碗炝肉,
正餐时间再好好享用滴露鸭的滋补,焖豆腐的鲜美……
从各是粉面,特色小吃,到宴席上的每道佳肴,落肚的每一种滋味都离不开一个“鲜”字。
莆田卤面
品尝经典莆田菜,必点是一碗最出名的莆田卤面。

红菇海鲜卤面是卤面的升级版,加入了稀有的红菇,整碗面都变成了淡淡的粉红色,汤汁也变得更加浓稠鲜美~
各地卤面我都爱,喜欢软软烂烂的口感,以前公司附近有一家卖莆田卤面的小店,十块钱一大碗,浓郁的汤汁配着卤面,加点红辣椒,一碗秒光,里面有瘦肉,海蛎,虾,大白菜,咸淡适中深得我心,隔三差五就去吃。
满口浓郁鲜香,温暖落胃,尤其适合冬天吃!
焖豆腐
焖豆腐焖出慢时光的至味,火候刚好的豆腐嫩滑且海鲜干货的鲜味并没有完全覆盖住豆腐的豆香~
莆田的豆腐才是真正莆田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特别是焖豆腐的这种做法更是一绝。在莆田很多宴会酒席上,焖豆腐都是第一道菜,积淀了莆田的特色文化。莆田把焖豆腐当做第一道菜,大概与传统的美食集体记忆有关,而且这道菜最能体现厨师手艺,豆腐焖好了,其它菜肴不在话下。
厨师们在做焖豆腐这道菜时,要精益求精。
美食在细节,细节是用时光雕琢的,能够雕琢时光的是心。
炝肉
用简单的烹饪,肉片裹上地瓜粉,地瓜粉像是给肉片披上了一层轻纱,让每一块肉片都变得滑溜无比,入口软嫩而有弹性,倒入沸腾的汤水中,肉的香味都慢慢散发出来,煮上几分钟即可,看似普普通通的卖相,但是味道却令人回味无穷。
没有多余的修饰,确是满满的分量,美滋滋地来上一碗,暖暖的吃上一口,感觉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夹上几块,大口大口的享受,这样的炝肉柔嫩软滑,带着葱香,口感十分清新,唇齿留香~
清新美味的花菜;豆丸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十分的可口;清甜解腻的豆芽,都是令人爱不释口。除了必点的炝肉米饭外,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炝肉米粉,十分的受欢迎。
西天尾扁食
西天尾扁食,那一碗温热的时光!
大多数扁食餐馆,都是没有菜单的,店内的菜名全部被贴在了厨房的玻璃窗上,只卖米粉,泗粉,面,这三样。
只见老板熟练的将面条放入沸腾滚水中汆熟,随后捞出面条放置碗中,浇上清汤,调料,蒜头油均匀搅拌,依次加入多种食材,最后撒上一把香菜,全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到十分钟,一碗鲜香扑鼻的扁食面便做好了,热气腾腾地端上桌。
一份备受食客青睐的传奇扁食,在食材的选择上,容不得半点马虎。猪肝,猪小肠,炸酥肉,香菜......每一样食材都格外讲究,处理得恰到好处。
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里包含了真切的祝愿,一些节日,如冬至,春节等,一般都会准备一盘兴化炒米粉。
最常见的的炒米粉,是加入猪肉,鸡肉,蛋,香菇,冬笋,葱,韭菜,芥兰菜等配菜,制作方法百度里可以找到,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兴化米粉的吃法还有很多,比如炝粉,还可以做成汤米粉,米粉很容易熟,甚至一壶开水,滴两滴酱油,泡一泡就都能吃。
兴化米粉白如雪如银,细如丝如线,凝聚了孝心,亲情和兼济天下的情怀,美食不只是舌尖上的盛宴,它还饱含情怀,这是很多饕餮者所不了解的。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建传统的名菜,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荔枝肉虽然叫荔枝肉,但是并不需要荔枝哦~
炸好的肉裹上酱汁后就可以吃了,也可以撒一点葱花点缀一下装盘,口感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制作荔枝肉一般用里脊肉,也可以用梅花肉。最好是用猪腿肉,猪腿肉精且不柴,荔枝肉口感想要嫩一点的只需要炸一次,想吃酥脆一点的复炸一遍,在口感上会更加的饱满,口感也相当的好。
海蛎煎
来福建,走在大街小巷里,满目琳琅的特色小吃里,海蛎煎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了,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会品尝一下海蛎煎的美味。2018年,海蛎煎当选为福建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我们街边看到的海蛎煎都是加入鸡蛋煎成饼状,再搭配闽南独有的甜辣酱,当成小吃或者配菜食用。鲜香滑嫩,百吃不厌。
泗粉
煮熟的泗粉软滑细嫩,哧溜一声滑进咽喉,清醇的味道冲出鼻孔。莆仙人这种以俗为雅的叫法,既体现他们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又揭示泗粉不同北方粉条的特点,或许是制作材料和方法不同,北方的粉条硬,莆仙泗粉软,像唐明皇曾经对梅妃江采萍拥有的柔情一样。
正宗的炒泗粉是用猪大骨熬汤,用其汤在锅里烧开,放入泗粉,和豆芽菜(用其他菜都会变味道,那就不正宗了) 。现在也做一些改良,用蛤蜊炖汤,取其清甜。喜欢酸味的食客,还可以加入少量的醋,这样,莆仙地方名菜炒泗粉就做成了,等待食客们的饕餮。
附着在食物上的情感与温度,一旦成为念想,纵使千里万里,风在林梢,海上舟摇,当再次与之相逢,所有记忆便毫无差错的复活在舌尖。你会想起那餐饭,记起失散的人,所有曾经的离合悲欢,横跨时空,微妙地和眼前的食物发生联结,或许就是对美食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