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靠山面海的它,食材盡得山海之利,南日島的鮑魚,靈川的花蛤,哆頭村的哆頭蛏,秀嶼的紅毛菜,湄洲島的甲仔魚,還有江口的痛印子魚……

想要徹頭徹尾的感受到莆田人的美食日常:

早上起來嗦一碗莆田鹵面,

覓食間隙吃幾個小煎包,一碗炝肉,

正餐時間再好好享用滴露鴨的滋補,焖豆腐的鮮美……

從各是粉面,特色小吃,到宴席上的每道佳肴,落肚的每一種滋味都離不開一個“鮮”字。

莆田鹵面

品嘗經典莆田菜,必點是一碗最出名的莆田鹵面。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紅菇海鮮鹵面是鹵面的更新版,加入了稀有的紅菇,整碗面都變成了淡淡的粉紅色,湯汁也變得更加濃稠鮮美~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各地鹵面我都愛,喜歡軟軟爛爛的口感,以前公司附近有一家賣莆田鹵面的小店,十塊錢一大碗,濃郁的湯汁配着鹵面,加點紅辣椒,一碗秒光,裡面有瘦肉,海蛎,蝦,大白菜,鹹淡适中深得我心,隔三差五就去吃。

滿口濃郁鮮香,溫暖落胃,尤其适合冬天吃!

焖豆腐

焖豆腐焖出慢時光的至味,火候剛好的豆腐嫩滑且海鮮幹貨的鮮味并沒有完全覆寫住豆腐的豆香~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莆田的豆腐才是真正莆田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特别是焖豆腐的這種做法更是一絕。在莆田很多宴會酒席上,焖豆腐都是第一道菜,積澱了莆田的特色文化。莆田把焖豆腐當做第一道菜,大概與傳統的美食集體記憶有關,而且這道菜最能展現廚師手藝,豆腐焖好了,其它菜肴不在話下。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廚師們在做焖豆腐這道菜時,要精益求精。

美食在細節,細節是用時光雕琢的,能夠雕琢時光的是心。

炝肉

用簡單的烹饪,肉片裹上地瓜粉,地瓜粉像是給肉片披上了一層輕紗,讓每一塊肉片都變得滑溜無比,入口軟嫩而有彈性,倒入沸騰的湯水中,肉的香味都慢慢散發出來,煮上幾分鐘即可,看似普普通通的賣相,但是味道卻令人回味無窮。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沒有多餘的修飾,确是滿滿的分量,美滋滋地來上一碗,暖暖的吃上一口,感覺疲憊瞬間煙消雲散~夾上幾塊,大口大口的享受,這樣的炝肉柔嫩軟滑,帶着蔥香,口感十厘清新,唇齒留香~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清新美味的花菜;豆丸吸收了湯汁的精華,十分的可口;清甜解膩的豆芽,都是令人愛不釋口。除了必點的炝肉米飯外,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炝肉米粉,十分的受歡迎。

西天尾扁食

西天尾扁食,那一碗溫熱的時光!

大多數扁食餐館,都是沒有菜單的,店内的菜名全部被貼在了廚房的玻璃窗上,隻賣米粉,泗粉,面,這三樣。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隻見老闆熟練的将面條放入沸騰滾水中汆熟,随後撈出面條放置碗中,澆上清湯,調料,蒜頭油均勻攪拌,依次加入多種食材,最後撒上一把香菜,全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到十分鐘,一碗鮮香撲鼻的扁食面便做好了,熱氣騰騰地端上桌。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一份備受食客青睐的傳奇扁食,在食材的選擇上,容不得半點馬虎。豬肝,豬小腸,炸酥肉,香菜......每一樣食材都格外講究,處理得恰到好處。

興化炒米粉

興化炒米粉裡包含了真切的祝願,一些節日,如冬至,春節等,一般都會準備一盤興化炒米粉。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最常見的的炒米粉,是加入豬肉,雞肉,蛋,香菇,冬筍,蔥,韭菜,芥蘭菜等配菜,制作方法百度裡可以找到,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興化米粉的吃法還有很多,比如炝粉,還可以做成湯米粉,米粉很容易熟,甚至一壺開水,滴兩滴醬油,泡一泡就都能吃。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興化米粉白如雪如銀,細如絲如線,凝聚了孝心,親情和兼濟天下的情懷,美食不隻是舌尖上的盛宴,它還飽含情懷,這是很多饕餮者所不了解的。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建傳統的名菜,已經有二三百年的曆史了,荔枝肉雖然叫荔枝肉,但是并不需要荔枝哦~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炸好的肉裹上醬汁後就可以吃了,也可以撒一點蔥花點綴一下裝盤,口感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制作荔枝肉一般用裡脊肉,也可以用梅花肉。最好是用豬腿肉,豬腿肉精且不柴,荔枝肉口感想要嫩一點的隻需要炸一次,想吃酥脆一點的複炸一遍,在口感上會更加的飽滿,口感也相當的好。

海蛎煎

來福建,走在大街小巷裡,滿目琳琅的特色小吃裡,海蛎煎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了,很多人都慕名而來,隻會品嘗一下海蛎煎的美味。2018年,海蛎煎當選為福建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我們街邊看到的海蛎煎都是加入雞蛋煎成餅狀,再搭配閩南獨有的甜辣醬,當成小吃或者配菜食用。鮮香滑嫩,百吃不厭。

泗粉

煮熟的泗粉軟滑細嫩,哧溜一聲滑進咽喉,清醇的味道沖出鼻孔。莆仙人這種以俗為雅的叫法,既展現他們樂觀曠達的生活态度,又揭示泗粉不同北方粉條的特點,或許是制作材料和方法不同,北方的粉條硬,莆仙泗粉軟,像唐明皇曾經對梅妃江采萍擁有的柔情一樣。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正宗的炒泗粉是用豬大骨熬湯,用其湯在鍋裡燒開,放入泗粉,和豆芽菜(用其他菜都會變味道,那就不正宗了) 。現在也做一些改良,用蛤蜊炖湯,取其清甜。喜歡酸味的食客,還可以加入少量的醋,這樣,莆仙地方名菜炒泗粉就做成了,等待食客們的饕餮。

吃莆田的海和山,這個秋天,到莆田一吃方休吧

附着在食物上的情感與溫度,一旦成為念想,縱使千裡萬裡,風在林梢,海上舟搖,當再次與之相逢,所有記憶便毫無差錯的複活在舌尖。你會想起那餐飯,記起失散的人,所有曾經的離合悲歡,橫跨時空,微妙地和眼前的食物發生聯結,或許就是對美食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