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克尔凯戈尔: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作者:品读荟

人生转瞬即逝,有限且不可重复,因此,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而应该体验它,在有限的生命中感受每个瞬间,体会其中最真切的内容。诚然,人生是一系列独特的体验串联起来的。

克尔凯戈尔认为, “世界是虚无的”,言下之意并非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是说世界并没有为任何人规定其存在的意义;他说, “人是自由的",并不是说人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而是要为自己做出的独立选择承担责任。他将人们对世界的态度总结为三种,将其称为人生道路上的三个不同阶段。

克尔凯戈尔: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首先,是审美阶段,审美指的是能够直接迎合并满足感官需求的东西。对于审美阶段而言,生活的首要目标就是及时行乐,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感官需求。审美的人执着于追求外物,而不知返璞归真,被外物季着鼻子走,而沦为外部环境下的牺牲品。总有一天,梦寐以求的事物随风而逝,人们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里,也许,这种烦恼的感受能让人们惊醒过来,开始追求另一种生活。

其次,是道德阶段,有道德的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善恶的标准远远比苦乐的标准更重要。换而言之,他不再从苦乐的层面而是从善恶的层面去看待生活、选择生活。有道德的人根据行为准期履行各项义务,他具有正直、克制、善良的美德。

克尔凯戈尔: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最后,是宗教阶段。在挫折和厌恶的纠缠下,人们会从审美阶段步入道德阶段,对于处于道德阶段的人来说,他们如若不能圆满地完成义务,就会倾向于转向宗教信仰。

就这三种生活方式来说,在克尔凯戈尔看来,后一阶段总是比前一阶段更高级,但是,它们并不是人生按顺序选择的三个阶段。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从其中一种生活方式转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人倾向于审美的时候,他就会过上犬马声色的生活;当一个人追求道德境界的时候,他就会成为真正有德行的人;当一个人沉迷于宗教生活,他就可能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克尔凯戈尔:公众是虚伪的,个人是软弱的

总而言之,人们的存在可以由自己自由选择。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不愿意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正如克尔凯戈尔所说,“大多数人像小学生那样总结自己的生活,他们从书本上抄装答案,用来蒙骗老师,却从来不靠自己解题”。事实确实如此,大多数人都会受公众舆论的影响,据此来选择和决定。人们如此重视公众的意见,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甚至连基督教教义也被重新加以诠释,这一点尤其让克尔凯戈尔不可思议。久而久之,所谓的公众舆论一跃成为真理的同义词,这让他忍无可忍。

被雇佣者精耕细作,让田地丰收;而被雇佣者则在利益的驱使下埋头苦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