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泰安市政协委员张海燕:推动实施“互联网+智慧医养服务惠民工程,促进医康养深度融合

作者:闪电新闻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7日讯 在近日召开的泰安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各政协委员在讨论中依次发言,为泰安市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泰安市政协委员张海燕表示,当前,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泰安建设,将医养健康产业列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看,目前全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无论供给端还是消费端要素还不足、模式还不成熟,多部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特别是泰安市基层医养结合机构信息化水平差,建设和运营状况参差不齐,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医养健康服务的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为此,张海燕提出“互联网+智慧医养服务惠民工程”项目,建议由泰安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医保局、市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由泰安市医疗发展集团、海天智能等泰安市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共同推动落实,打造泰安智慧医养的“12345模式”,即:

搭建一个智慧医养平台。依托泰安市的健康信息网,升级改造建成集物联网、云计算、5g通讯、大数据、ducg智能辅助诊疗决策、智慧化医养终端装备为一体的智慧医养健康平台,围绕平台患者预防、治疗、康复、养老、护理等不同需求,提供科学、适宜、连续、高效的服务,提升医康养护的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织密医养结合智慧服务、基层服务机构两张网。制定统一建设标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养老机构、基层残联康复机构(站)能力提升建设。在社区设置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社区、居家养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卫生室、残联康复站,实现融合发展、协作发展或嵌合式发展构建基层服务机构网;通过智慧平台提供远程服务,打造集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家庭照护、急救调度、上门巡诊等统一指挥、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构建基层智慧服务网,构建布局合理、层级优化、功能完善、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

面向医疗、养老、康复三类机构。以泰山医养中心为标杆,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康复机构提高医养结合能力、康复能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智慧医养平台与各大医疗机构建立医康养护共同体,打造集医疗、文化、娱乐、康复、养老、保健、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特色医养结合服务。

提升医养、康复、中医药、残疾人康复四个能力。围绕医养、康复、中医药、残疾人康复四方面制定基本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流程,依托三甲医院的康复治疗方案复制推广到基层机构,三级以上医院以治疗为主,二级及以下医院以康复、养老服务为主,逐步构建泰安市的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体系,着力提升医养、康复、中医药、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

融合医疗、康复、养老、护理、预防保健五项服务。依托智慧医养服务平台,面向居家老年人开展疾病治疗、康复、“六助一护”全方位服务,搭建护理站进家庭服务的桥梁,解决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面向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照料中心,实现机构托老数字化、智能化;面向周边群众开展预防、医疗、康复、体检、保健综合服务,打造集医疗、康复、养老、保健、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机构,构建机构、社区、家庭三级康养体系,实现国家倡导的“9073”养老模式。

闪电新闻记者 郎坤 泰安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