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岳麓的巨子|缅怀湖南大学老校长黄世恒

作者:湖南大学
岳麓的巨子|缅怀湖南大学老校长黄世恒

(1927年黄世恒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时)

黄世恒先生(1889-1978)是民国时期湖南省杰出的教育家,为湖南省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平民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晚年被任命为湖南省文化史史博物馆副馆长,该馆藏于1999年出版的《长沙名人》一书中。

年轻人的痛苦

黄世恒,字建平,名代之辈,湖南省永丰乡永丰乡人,长冲村人,出生于蜀湘门地,出身,年轻朝廷修养,他的叔叔和爷爷纯骡子是清朝最后一位当选的年轻战士之一,他的父亲如胡为前清秀彩, 教私生活、早逝、家路,哥哥桂早就接受了新思潮,毕业于岳麓高等学校,曾参加过革命。由于家庭贫困,依靠母亲的节俭家庭,包括辛勤劳作,他的青春正处在这个国家动荡、艰难的秋天(一个正午的失败,充满了毁灭和家庭的变迁,生活很艰难,但在一个好的"家风导师"潜意识的影响下,巨大的痛苦并没有压垮他,而是激发了和锻炼了毅力的精神, 毅力和毅力。

在大家族丰富的收藏中,除了一个子集的历史外,他还广泛地参与了《饮冰房收藏》、《曾国轩家书》、《朱子嘉训》、《孙子兵法》和《船山传承》等,在生活、学术和学术思想甚至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追捧和借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远的是富有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王福志(船山先生),他非常欣赏"懂得,固定演员也;从业者,也是不了解工作的人。线可以学效果也一样,知识也不能有效。"(见《尚书导论》)因此认识到,知识和实践是相互有用的,但在行为上是根本的。体现在他一生的行动上,都是专注于体力劳动、实际的事情。巧合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担任了衡阳私人船山的校长,后者就是衡阳私人船山。

出国留学前,在哥哥的支持下,曾就读于湖南省第一中学(现长沙市一中)和广益中学(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预科。

置身祖国的异国之心

1913年,他公费前往美国,获得爱荷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与政治学硕士学位。这时他有条件将中西研究融为一体,认真观察别人是怎样的人,学习和世界,从好的当成人的长处,既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警示,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因此,回国后教育行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留美后期,他在《美国学生季刊》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内乱的主要原因》的文章,其中校友胡石先生担任主编,强烈谴责北海军阀的祸害。随后,在1918年第四期和1919年第一期中,连载了《解决中国问题》一文,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早讨论人口问题的文献。1920年夏天回国后,8月,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毛泽东、李振兵、张伟等担任领导职务)的邀请,发表了一份比较受欢迎的"人口问题"报告(原报告于8月31日和9月1日分别在湖南大公报上连载)。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1919年被聘为纽约"人民报"的主笔,仍然一如既往地强烈倡导民族情感,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条约,反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的协议,并写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文章,请,如"谴责美国保护日本入侵我国胶州", "反对《兰辛石井协议》和"斥责吕荣廷为国荣"等等。

参与湖南大学创建

1920年回国后,历任四川成都大学艺术与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上海南方大学教授、湖南商学院教授、校长。1925年11月和1926年1月,在湖南大学、法学院、工程学院、湖南大学预科室和湖南大学管理委员会合并的基础上,他被任命为八个筹备委员会之一和十个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因此,他是湖南大学的直接创始人之一, 作为湖南公立工商学院(1924-1926)的最后一任校长,学校被并入湖南大学。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成立后,有法学、商学、工学四个分支,至今仍任教授、商学主任。2011年10月6日,在创业百年之际,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了"千年学校,百年创业"庆祝活动,在学院大厅竖立了一尊纪念老校长黄世恒先生的青铜半身像,这是余韵。

由于他在美国逗留期间对各种学科的广泛了解,以及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和校内外的活动(政治和公共活动),这次旅行是广泛的。在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同侪中,表现出较为优秀的行政人才,因此,即使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也被推上了教育行政的领导岗位,这可以说是当时特定环境下"肆无忌惮的人才"行动。

1927年7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他首先成为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学校关闭,为了妥善解决师职人员的生计问题,他试图确定和支持开设各级中学的补习学校。上任半年,也就是被迫追随危险、难以追随的愤怒辞职。以湖南教育部门为例,1929年2月再次要求他担任省教育厅厅长,在他任职期间,湖南省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基础广泛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934年,长沙《大公报》下载了周屯阳(原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湖南省教育局30年》,其中写道:"他(黄世恒主任)上任三年,为全省教育的改善,如丰富湖南大学、完成职业教育等。 国际学生选拔方法的制定,省级校长会议的召开,省级教育行政会议,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全省教育成果展的筹备等,都很重要。至于金融的绝对开放性和用人的才华,教育部门对回顾感印象特别深刻。"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说明:

"丰富湖南大学"主要是指加强学校的实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源于1929年7月和8月,国家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和《大学条例》,规定必须有三个以上的学院才能称为"大学",并有一门科学, 工程、农业、医药,否则只能称作"学院"。湖南大学于1930年2月将原来的"科"改为"医院",下设10个科室,在这方面完全符合标准。然而,在随后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以湖南大学月资助只有1万多元为由,提出要降级湖南大学。当时,他以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身份出席了会议,会上他辩称,"湖南省一直注重效率,用更少的钱做更大的事业。(见1992年11月25日湖南大学校刊第四版发表的《变校风暴》一文,最终拒绝了教育部关于让湖南大学诚信加入全国的提议 在大学中,他理解科学管理的"效率"原则是一次胜利, 也要确保湖南教育部门通过法律、工商界、师资、高等教育等学校长期努力30年,并收集了这一总成果。

"发展选拔留学生的方法",1929年,他接任教育系主任时,坚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制定选拔留学生的方法,使能够造就的人才脱颖而出,严格肃清教学作风, 教育的学习方式和管理纪律。正是在这一年,德国向湖南省颁发了两份研究生奖学金,经过严格的考核,两名中学教师何凤山(1901-1997)和李达(1905-1998)都被选入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两人都变得庞大,为华人赢得了很高的国际荣誉。在担任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1938-1940),何凤山冒险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发放签证,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这是几十年来一直失传的正义之举,2001年初,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国际义人"称号,被世界各大媒体誉为"中国的辛德勒"。李达长期在国外大学任教,20世纪60年代担任美国宇航局科学研究主任,参与阿波罗登月研究,解决航天器液态燃料等失重问题等重大问题。

"用人才",这一举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一方面制止了任人唯亲的错误之风,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真正人才为民族事业做出贡献的积极性。在他担任教育局局长的第二个任期内,当军队负责时,他担心学校教育的权力被军方操纵,并于1930年任命了省第二女中学主任曾丽贤中士,三谷毛萯,敦促湖南省著名女教育家曾宝轩女士(长沙一方女子学校的创始人, 曾国轩的曾孙女)担任校长。在《曾宝轩回忆录》(1986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社出版)第191页提到"......黄世恒教育总监亲自请我说:"军信很多,如果就业管理部门不能独立,那么湖南教育也就完了,一定要请先生帮忙,维护使用权,只要我提出先生的名字,别人就无话可说。"我想黄的导演是真诚的,但我不得不说是的。"1931年曾宝轩在任一年后辞去中学校长职务后,黄世恒先生得知,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吴健在入校前在小学任教1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湘,担任第二中学实习主任多年, 一代传书香,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立即决定推荐她接任中学二校长。吴健后来在《马济事件后湖南省第二中学》(湖南省人文史资料选编第20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一文中回忆道:"黄世恒主任不希望校长们经常接近他,只想专心办学。他没有向工作人员介绍校长,甚至连堂里的秘书科长,甚至科长、办事员等,都忍受着他的意图,从来没有介绍过人的事情;他一直很关心自己所推崇的校长,是否不在教育部门。比如,1932年春天,学期刚开始,我组织中学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亲自来到学校,关切地对我说:"听说你要聘用当任校长的中文老师,你要撤换受到高德川人高度尊重的李晓轩。我觉得这对你办学的未来不好,专程告诉你。"我说,'你可以放心,我不会这样做,这是故意的虚假信息。感谢您的照顾。"到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在教育部了,我仍然非常感谢他所照顾的。"

在旧社会宫廷中,他总是带着"人喝醉我一个人醒醒"的冷眼透析生活,傲娇有势,不仅,一直保持着传统知识分子的节日高尚精神,淡淡的蒲明志。1929年冬,南京国民党中央任命他为湖南省委指导委员会委员,但他三次辞职,没有上任。后来,湖南省委指导委员会多次致函督促他上任,他还是坚持不去。这就是为什么他被赶了出去,他经常以"不折五米"为荣。他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问心清晰,恰到好处,当时湖南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由于争取教育独立和人才等问题不能把握好,第二次当教育主任三年,终于"待在一起,不走",愤怒的辞职还是回到湖边教书。

我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他还非常关注人口质量和基础教育。由湖南省著名民办人物周芳先生(1892-1979)开展的全民教育活动,从头到尾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支持、关心和参与(他和周先生是1931年湖南民办凤林中学的创始人),受到著名教育家陶行志先生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的桂冠。周芳先生认为,"大事是容易和有争议的;小事难事,人上当!让它大的改变,但为它小小的困难,自然"与人没有麻烦","与世界没有竞争",以及你的能量,可以用它来"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挥手去"向人"!黄老在1949年12月10日撰文《枫林学校的三向教育的过去与未来》一文中指出:"而最能感受到的是其'难做命题,永不回头,历经艰辛,却不气馁,这不是大智慧,大决心不行。(见1993年10月湖南省文化历史博物馆《文职教育家周芳先生诞辰百周年》第151页)

他早年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在大学任教时间长,但自担任省教育厅厅长以来,他一直高度重视湖南省中等教育,对公立和私立中学的建立和发展给予了同等的关心和支持。1937年"七七"事件后,年底他与家人一起离开长沙,到家乡湘南避难,1940年至1942年,他被愉快聘为衡阳私立船山中学校长,在办学事务上,结合多年的经验和学习, 抓住时间研究王甫的理论和著作,写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和经验,可惜的是,他花了很多精力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都是在当时军队和马的混乱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全部在大屠杀中被摧毁。为了发展中学教育,在他的家乡陆县,1942年还大力支持民办中学的生存,聘请学校担任校长,开始时只开办初中班,1947年增设高中班,学校的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近千人, 教师约90人。通过抗日战争对湘南地区的考察,他认为,当时湖南省普通中学的数量已经相当多,只有农业学校匮乏,只有长沙市有"修"高水平农户和"开货"两名小农户,湘南半墙还没有一所农校, 这被称为"农业建国"的中国初衷是非常不相称的,他认为,要想强,首先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此首先要致力于农业教育。在他的倡议下,湖南省政府立案,于1949年1月在泸县梁田镇创办了一所私立的怡翔农业职业学校。

成功不允许贤辞职

1936年初,他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是夏季成立的"湖南大学研究生考试委员会",作为一个讲硬的学习作风,严格到最后通过,他自己的主席、教育主任和一些老校长,包括校外委员会的七名成员,以显示委员会的权威, 这不仅保证了湖边毕业生的质量,也成为湖区从省级到国民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说是他科学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当时湖南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实验室设备具有一定的规模,教学质量为"全国省立大学皇冠",具备了国家改革的基本条件,他接手了学校印刷,立即召开了各级资历会议, 决定每所学院选举四名代表(院长、院长以及教授和学生代表),由他主持,一致通过了改变国家的请求,并于28日前往省政府请愿,以创造动力。暑假前,湖南大学全国体育促进会成立。年底,省教育厅厅长朱景农被敦促到南京上访,湖南大学师生代表作为省政府代表。在途经武汉时,湖南省商学院、湖南大学前教授任克南、杨庭六、皮宗石教授表示支持,并联合致函教育部长王世杰施加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提出辞职,要求省政府聘请皮宗石先生(1887-1967)接替总统,并短期内向国民政府提交。这是因为皮宗石和王世杰在英国逗留时还是学生,皮裴提出了一个条件:"湖边必须换成国家,我才能当校长。一年后,国民政府终于决定,1937年7月,教育部正式通知湖南大学改建为民族国家,使湖南的名字成真,成功进入国立大学行列。他的成功,高凡亮节,展现了伟大教育家的个性魅力,让人佩服。

老年

黄老出生于战争年代,在旧中国危险的海滩浪涛汹涌,苦难不堪,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却无法拉动潮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促使他积极认真地参与政治学习,如渴望吸收新知识,直到1953年,中南区厅调整,湖水悲惨地瓦解,只带着满怀的挫败感, 遗憾,离开湖南大学近30年。

此后,他先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委员,受全国人大特邀代表,历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等,远年被任命为湖南省文化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当年还经常担任代表团团长到全省各地进行考察。社会调查。

1978年,黄主席逝世,享年90岁,湖南省人民政府、省政协、湖南大学举行了庄严的追悼会。在开拓者创业的基础上茁壮成长的湖南大学正在获得动力和繁荣,老校长将非常高兴知道在九泉之下。

(本文转载自新湖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