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作者:豆猫的乐趣

电影《1921》官宣了百名演员阵容,黄轩、王仁君、陈坤、祖峰、袁泉等优秀演员的出现让很多观众十分期待。

一部献礼片,最重要的就是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能让更多观众愿意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

因此,如何让自己和人物原型更贴合,如何通过自己的演绎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便成了演员们最重要的课题。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在这方面,参与了此片演出的演员们都下了十足的功夫。影片中,黄轩饰演的是李达,他提前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为了丰富角色人物性格,他跟反复和导演黄建新沟通,只为了能让角色塑造更加成功。

当看到所有的资料里,李达都是光头时,他觉得自己应该尊重人物原型,先剃个光头,黄建新对他的这个要求也十分赞同。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于是,《1921》中便有了一场李达剃头的戏。这是黄建新的一点小创意,他觉得把剃头的场景融入到剧情中,更能增加影片的故事感。

戏中,剃头匠听到李达要剃光头时,便问他:你是要出家吗?

李达回答:我要成家。

因为剃头戏之后的李达,就是结婚的戏。

作为一名出道多年的演员,黄轩一直很敬业,而且这种敬业不仅体现在工作态度上,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正式拍摄之前他都会仔细研究角色,因为只有真正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才能发现那些之前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只有在细节上都面面俱到了,观众才会与角色产生共情,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对一个演员来说,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电视剧《山海情》中,35岁的黄轩饰演了18岁的马德福。起初很多人觉得他的气质与马德福不符合,年龄也差距太大。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但最终黄轩还是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相信此次黄轩饰演的李达,也会和马德福一样,赢得观众由衷地认可。

和黄轩一样,王仁君也是一位凭实力胜出的演员,为了再现青年毛教员的风采,王仁君坚持晨跑和夜跑。

为了塑造好角色,王仁君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小细节,比如毛教员调侃李达这个湖南同乡不能吃辣的情节,让角色看起来多了些烟火气。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为了更加还原历史,不仅演员们用心,剧组也在场景搭建上十分用心。黄建新在片场反复重申,“大事不虚,小节不拘”。

剧组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连砖头都是手工铺就。

饰演袁文康的李汉俊,本身就是上海人。但他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后,觉得李汉俊应该是个很孤独的人。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于是他在一大会址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想要体会下孤独的感觉,让自己更加入戏。而饰演陈公博的张超,除了阅读史料外,还研究了当时的礼仪和穿衣细节。

陈坤和李晨在片中饰演南陈北李,即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也是他们继十年前的献礼片后的再次合作。

为了演好入狱那场戏,陈坤进组前特意蓄了一个星期的胡子,穿上朴素的长衫,透过陈坤坚定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百年前陈独秀身上的执着与锋芒。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而李晨为了演好李大钊英勇就义的那场戏,特意一夜没睡,不用化妆就有了黑眼圈和面部浮肿的效果,与人物赴死前的形象十分贴合。

本片的制片人任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角色塑造上,会通过史料挖掘他们生活化的一面。选角时,会根据真实人物原型的照片,找形似的优秀演员。

很显然,以上几位是十分符合的。而且他们不仅做到了形似,还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尽量做到神似。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在《1921》剧组走进北大时,饰演周佛海的张云龙表示自己站在北大的舞台上讲话,感觉就是很怕。

如果没有这部戏,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北大,当着这么多知识分子的面讲话,他很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尊重,对角色有足够的敬意和真诚,才能塑造好角色,也对得起观众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好演员。

《1921》:黄轩苦读史料,王仁君坚持锻炼,用真诚打动观众

《1921》不缺好演员,相信这些真正的好演员,也可以让更多的观众重温伟人们的风采,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end——

作者:钱小刀

声明:原创不易,禁止抄袭、洗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你的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