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热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身背七十斤喷雾器执行消杀任务,短短几分钟就全身大汗淋漓
n海都记者 陈晋 陈江燕 马俊杰 文/图
有这么一群人,在大热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化服、背着消杀箱,在福州的农贸市场、隔离点等重要场所穿梭,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每个角落。他们全天24小时待命,负重70斤消杀器械来回奔走,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坚守一线,逆风前行。炎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但消杀员苏文涵要每天24小时待命,一旦有任务,第一时间背上“武器”出现在现场,迅速开展消杀,让自己先入“险境”,把安全带给市民。

苏师傅和同事背负70斤重的器械,进行消杀工作
昨日下午1:40,接到任务后的苏文涵带着徒弟胡永年,来到晋安河旁的中渼集市,他们依次穿戴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卫生帽、一次性卫生手套、防护服、胶鞋、长袖橡胶手套、护目镜,然后开始配制消毒液,再将配制好的消毒液倒入喷雾器中,开始消杀工作。
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加大了消杀工作的操作难度。记者看到,作业仅仅开始几分钟,苏文涵就全身大汗淋漓,防护眼镜上布满水雾,视野模糊。
近一个小时的消杀工作完成后,苏师傅脱去防护装备,一身汗水
按照消杀流程,要保证喷头扫过的物体表面湿润,意味着这个位置消杀足够彻底。市场的地面、柜台与地面的接触死角、摊点四周等表面都要全面进行消毒。消杀完毕后,消杀员需要在户外酷热的环境下进行清洗,以尽可能减少身上的污染,这一套洗消作业需要近一个小时,苏文涵早已习以为常,但刚入门不久的徒弟胡永年时常全身酸疼,手臂僵硬。
“这套喷雾器加上消毒水,差不多要70斤重,每天都是背着它到处跑。”苏文涵笑着说,福州的天气潮湿闷热,每次进行消杀,肩部都会被沉重的喷雾器械勒出血印,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次工作都像是“蒸桑拿”,有时消毒水呛出的泪水和汗水一起流下,将衣衫湿透,一次性手套脱下后,能直接倒出汗水。用苏文涵的话说,感觉每个毛孔都在往外流水。
脱下手套,苏师傅的双手满是汗水
45岁的苏文涵老家在莆田,是一名退伍军人,15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坚忍、顽强的毅力。
“做消杀已经五六年了,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从大年初一至今,每天都是24小时待命,有时只能睡2~4个小时。”苏文涵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和徒弟负责隔离区的消杀工作,一整套消杀流程下来,至少两个小时。
由于消杀任务繁重,苏文涵常常是刚到家还来不及坐下,又被叫到现场开工。“做消杀,最重要的就是穿上防护服,这‘东西’完全密闭,即使在冬天,也会闷得人直流汗。”苏文涵调侃,每天披甲上阵流那么多汗,也在帮他做“减肥”运动。
当天下午3时,苏文涵和徒弟忙完手头的工作,脱下身上的防护服,摘下满是汗水的护目镜,瘫坐在路边台阶上,不停地大口喝水。
苏师傅脱下防护服,再脱下能拧出汗水的上衣,这才算真正透了口气
跟随苏文涵消杀的过程中,记者虽和喷雾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记者的眼睛仍因近距离接触到喷洒出的消毒液而感到些许不适,消毒液的气味也十分难闻。说到此,苏文涵显得特别淡定,他说:“常和消毒液打交道,对这个味道早已经习惯,偶尔也会有些消毒液喷洒进眼睛,拿清水洗洗就好了。”
休息没有多久,苏文涵便又站起身,叫上徒弟,两人迅速地将消杀设备整理、收拾干净后,准备前往下一个工作地点。
编辑: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