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耿爽说“事不过三”到底事不过三是“过三”还是“不过三”

作者:云水斋藏书

当地时间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上,说了一句中国的俗话,叫做“事不过三”,希望我们希望个别国家明白这个道理,明年不要再制造对立、自讨没趣。

要知道,外交部发言人引经据典非常谨慎,那么耿爽在此处引用“事不过三”这个民间俗语,有没有什么讲究呢?

这是自然。“事不过三”这句成语,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三打白骨精”的桥段。为了保护唐僧不被白骨精伤害,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将其打死,反被唐僧错怪,加上猪八戒在旁边“谗言冷语”,唐僧已经是第三次要赶悟空走了。

耿爽说“事不过三”到底事不过三是“过三”还是“不过三”

悟空伤心不过,才有了下面这句话:“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于是便回到花果山,继续他的幸福生活。

现在再说耿爽的发言,此处使用“事不过三”这个俗语,除了有拿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孙悟空来自喻外,也比喻其他国家就像唐僧一样无知、像八戒一样奸馋滑懒,“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有朋友可能会较真,“事不过三”这个成语,是“过三”呢,还是“不过三”呢?也就是说,是只能犯两次错,还是能犯三次错。

其实,作为成语来讲,这里的“三”字应该是个虚数,代表很多。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便是最大的数。

耿爽说“事不过三”到底事不过三是“过三”还是“不过三”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文》中这样解释道:“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天地人为三,那么“三”便成了人与自然的统称。

耿爽说“事不过三”到底事不过三是“过三”还是“不过三”

在中国文化里,“三”被赋予了最高、最大、最广之意,代表了至尊、至高、至强。

此外,“三”在也往往代表了稳定、牢固、和谐之意。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而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象征的鼎,也是“三足而立”。

所以说,“三”字在中国文化里,大多都是虚指,不是指真正的三个或是三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