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作者:闻道说天下

法澳两国因“潜艇风波”一事而点燃的战火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之间的“骂战”从g20领导人峰会蔓延到cop26气候大会。马克龙始终对遭到澳大利亚背后插刀一事耿耿于怀,在g20峰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其直言“知道”莫里森在撒谎。随后,莫里森又在cop26气候大会期间公然回怼,表示澳大利亚不接受这种“污蔑”。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似乎是自知理亏,莫里森甚至搬出了全体澳大利亚民众来壮胆,直言自己可以承受所有指控,但是绝不容许马克龙污蔑澳大利亚人民。实际上,不管莫里森如何开脱,似乎都难以修复法澳两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莫里森政府缺乏外交智慧,才导致其个人信誉以及澳大利亚的声誉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实际上,从中澳贸易摩擦再到法澳潜艇风波,足以看出莫里森政府毫无决策独立性,基本上就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然而就在其为盟友两肋插刀之时却被盟友在背后捅刀。澳洲损失的大量在华市场被美国等国悄悄侵吞,作为抢走法国订单的罪魁祸首,美国通过向澳大利亚甩锅就简单化解了美法两国之间的外交危机,只有莫里森政府始终充当着冤大头。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莫里森政府吃了这么多“堑”依旧没有记住教训,甚至连澳媒都忍不住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来吐槽莫里森糟糕的外交处理方式。相比于一根筋的澳大利亚,印度的外交技能就显得狡猾得多,比如上周莫迪政府还拒绝宣布净零碳排放目标,结果不到一周立马又转变态度,做出了将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然而,对于这一野心勃勃的承诺是否能够付诸实际,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近年来,化石燃料一方面占据了印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另一方面却又极大促进了该国经济的相对快速增长。对于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煤炭产业推动的印度而言,要在2070年之前完成这一目标似乎不太现实。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莫迪关于碳排放的承诺略显空洞,但是其另一项提议却值得肯定。据观察者网11月3日报道,莫迪在做出上述保证的同时,也强调发达国家应该尽快地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根据《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每年都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以帮助后者解决气候适应以及清洁技术转让等问题。

这一规定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三次工业革命均在西方国家兴起,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间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时至今日,美国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依旧是中国的8倍。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仅不愿主动在气候问题上承担责任,反而一再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甩锅,甚至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更多。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当然,诸如此类的可耻行径并非局限于气候领域,比如在军控领域,美西方国家就多次向中国发难,要求我们“自废武功”,对于这一不合理的要求,中国日前在联合国说了重话。据观察者网11月3日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告诫个别国家“事不过三”,敦促某些国家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致力于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进裁军进程,而不是一味的制造对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联大一委表决通过的两项决议均写入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前美西方国家以多种理由再三阻拦该理念写入联大决议,并要求进行分段表决,然而这一图谋连续三年遭到挫败,今年个别国家试图故技重施,结果依旧以失败告终。这足以证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真正与时代发展方向契合,而个别国家一昧寻求冲突和对抗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

11月3日,法澳骂战升级;莫迪要求西方践诺;中方警告美事不过三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合作组织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归根究底,是中国在面对众多国际问题时展现出的大国担当让全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一个又一个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国际社会为之赞叹。

反观个别国家,不断抨击中国的“人权问题”自身却劣迹斑斑;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实际上自己才是地区局势的最大破坏者;频繁指责中国在气候上“做得不够”却无视自身在气候问题上毫无建树,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不仅无法实现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反而会反噬其自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