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作者:历史研习社

文|奇异猫

“尧舜之事,吾知之矣”,曹丕在禅让仪式上如是说。

近日热播的《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给观众重新演绎了汉献帝与曹丕之间的别样关系。献帝不仅救过曹丕,二人还共闯袁绍地盘,甚至皇后伏寿还是曹丕的“暗恋”对象,的确要比历史上献帝与曹丕之间单调的权谋虞诈更加精彩。

但真实的历史是如此简单暴力:汉献帝乃旧君,魏晋禅代,曹丕成为新帝。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图1:剧中曹丕

谈及曹丕受禅称帝,便不得不提到其父曹操。曹操生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朝政,已然是实际上的皇帝。然而,终曹操一生都没有代汉称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事实上曹操晚年称帝的欲望越来越强,不少大臣都迎合曹操而劝进,荀彧荀令君就是因为坚决反对曹操代汉称帝而被杀。欲望虽强,但身为汉臣的伦常束缚和三国鼎立的复杂局势都使曹操不能称心如意。

历史学者总结出历代皇位“禅让”的五步过程:

1.始加九锡殊礼;2.封公爵、进位相国(丞相)、总领百官;3.进封王爵;4.使用天子礼仪;5.受禅即位称帝。曹操生前已经走完了前四步,但胜利的果实最终落到了儿子曹丕手中。

曹丕成为魏王的第三年(公元220年),便通过“禅让”代汉称帝。首要原因就是他没有父亲曹操“汉臣”那样的道德+政治负担,身边的大臣也不再是父一辈的汉室旧臣,而是一群热切期待以魏代汉的新世家。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图2:曹丕画像

汉魏禅让在当时的确是一场新颖的政治表演,因为上一位表演者还是几百年前的王莽。史书《三国志》中对汉魏禅让有着颇为详细的记载。

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为了给曹丕代汉营造神秘氛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祥瑞、图谶、星象,一切都预示着魏王丕乃天命所归。

在曹魏群臣的操纵下,如华歆、桓阶等,汉献帝向魏王曹丕下诏书请求禅让,曹丕当然要做出坚决拒绝之姿态。如是者三,献帝一再表示汉室不德、天命在魏,曹丕也一次比一次“惶恐”地拒绝。直到第四次,曹丕方在群臣的“逼迫”与“恳求”之下接受献帝的禅让诏书。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图3:《三国机密》中汉献帝

之后就是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禅让大典”,仪式是如何举办的呢?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受禅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史书对受禅台的形制等记载很少,但根据现存遗迹,我们还是能大致还原其外貌。高台以泥土夯筑而成,覆斗状,高约13米,长宽各约30米,想必原本未受岁月侵蚀的受禅台还要更高大一些,台上原本有大殿建筑,十分雄伟壮观。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图4:受禅台(坛)遗迹

在受禅台(坛)上,曹丕接过汉献帝的玺绶,包括最重要的传国玉玺,以此象征权力转移。但据史书记载,皇帝玺绶不是献帝直接交给曹丕。在仪式中,除了新旧两帝,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禅让行事官”,由当时的御史大夫张音担任,负责向新皇帝曹丕奉送献帝的玺绶,可以理解成一个物品转送中介。

当时参加禅让典礼的人数众多,有数万人之众。除了曹魏的公卿、列侯、武将等满朝文武,还有匈奴单于等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代表。

除了移交玺绶外,还要“燎祭天地、五岳、四渎”以此方式将曹魏受禅之事告知上苍。燎就是通过焚烧薪柴、祭品来祭祀天地。祭祀时,曹丕还亲自向上苍诵读祭文:“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历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穷,三纲不立……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有意思是,曹丕虽是天子、是皇帝,但在向上苍致祭时也要谦称“臣丕”,这或许也是古代帝王唯一自称“臣某某”的场合。

汉献帝让位,野心家曹丕亲自操盘的禅让仪式有多神圣?

图5:《军师联盟》的受禅场景

受禅结束后,曹丕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份皇帝诏书:“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新朝新气象,但对前朝献帝,新帝曹丕仍然优待礼遇,“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这是曹魏政权合法化的重要善后工作,既然标榜尧舜故事,通过“禅让”得天下,那自然要像舜礼待尧一样优遇汉室。

这位曾和献帝刘平一起闯过袁绍大本营的二公子曹丕,终究迈出取而代之的一步。那些优待与礼遇或许就是为了感恩刘平当年在王氏快剑下奋力施救之恩吧。(此《三国机密》剧情,非正史)

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参考书目:

1、孙正军.《禅让行事官小考》,载《史学集刊》;

2、楼劲.《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3、钱穆.《国史大纲》,中华书局,201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