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作者:蔚鸾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母亲是父亲的宠妃,他的前妻也是父亲的宠妃,他是谁?

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想必难不倒广大文友,不就是寿王李瑁吗?

您还真别说,您说得还真对,就是寿王,而且在《旧唐书》中他的名字就是李瑁,可是经过宋代欧阳修的考证和考古发现,史学家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不叫李瑁,而叫李琩。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寿王

李琩无疑是唐王朝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两个王朝血脉的结晶,在武惠妃谋废太子后得到宰相李林甫的举荐,最终却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倒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孝庄秘史》里的多尔衮,丧母、失位、爱人被夺,没准这编剧就是借鉴了李琩的经历,只可惜李琩没有多尔衮的才略,他的宿命就是彗星般划过天空,瞬间闪烁,然后走向寂灭。

李隆基一生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原配王氏、宠妃武氏和杨氏,王氏是李隆基开拓时期的贤内助,辅佐他成就大业,李隆基即位后册封其为皇后,随着武氏的崛起,王氏又无子,所以她的中宫之位日益不稳。

武氏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绛州刺史武攸止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后夫武攸暨就是武攸止的亲哥哥。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演员李建群饰演的武氏

所以武氏算是李隆基的远房表妹,二人年龄相差14岁。武氏入宫即被封为婕妤,深得李隆基宠爱,相继生育了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和上仙公主,李隆基十分喜爱这三个孩子,奈何他们很小就夭折了。

及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瑁在于邸中收养,妃自乳之,名为己子。—《旧唐书▪玄宗诸子传》

当武婕妤生育第三子后,李隆基为其取名李清,为避免重蹈他两兄一姐的覆辙,李隆基将他交给了大哥李宪和大嫂元氏抚养。

李宪可不是一般的大哥,他是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在父亲登基后,极力谦让太子之位与三弟李隆基,李旦采纳了儿子的建议,封其为宋王,李隆基即位后对大哥十分尊敬,改封其为宁王。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李宪

由这两位来抚养李清,足见李隆基对此子的重视。因其是皇帝的第十八子,故称其为十八郎。

李清在大伯和大伯母的悉心抚养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而在宫廷之中,她的母亲也依靠着皇帝的宠爱不断前进,直到开元十二年,她终于扳倒了王皇后,而且罪名与当年唐高宗的王皇后如出一辙,都是“符厌”。

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后仅三个月就含冤而死,李隆基下令以一品之礼下葬。而武婕妤则扶摇直上,被李隆基册封为惠妃。

玄宗以为后妃四星,其一正后,不宜更有四妃,乃改定三妃之位:惠妃一,丽妃二,华妃三。—《旧唐书▪职官志》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赵丽妃

在此之前,唐朝后宫的四妃乃是贵淑德贤,王皇后被废后,李隆基改制,改为惠丽华三妃,惠妃居首,另外,册皇太子生母赵氏为丽妃,册皇长子生母刘氏为华妃。

细心的文友肯定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之前王皇后无子,自然当册立长子为皇太子,为何皇长子不是太子呢?

皇长子李琮按礼制来说确实应该被立为太子,但他因出猎之时被猎物伤及面部,形容不善,故而李隆基跳过了他,直接立皇次子李瑛为太子。

十三年三月,封为寿王,始入宫中。—《旧唐书▪玄宗诸子传》

开元十三年,李清和两兄三弟同时被封为王,他的封号就是寿王。此时,他才得以返回宫中居住,而武惠妃也已经又生育了几个孩子。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演员何赛飞饰演的武惠妃

按说王皇后已废,武惠妃自然也想更进一步,惠妃之位并不是她的目的,她最想要的还是皇后的宝座。

李隆基当然十分愿意,可是此事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而且说出的理由的确让李隆基不能否认。

其一,当然就是那群士大夫对“武氏”的恐惧,这个剧本太熟悉了,先是以“符厌”废王皇后,然后改立武氏为后,下一步就是把不是皇后所生的太子赶下台,立李清为太子。这一套“废王立武”的大戏不正是昨日重现,这也太让人恐惧了。

其二,当年的太子李忠乃是王皇后的养子,王皇后既废,这个太子也就随之失去了法统地位,自然也该让位,可是现在的太子李瑛可不是这样。他是在大哥因合理原因不能即位的情况下,依照长幼次序,被皇帝册立为储君的,从礼法上讲是说得通的。所以,即使王皇后被废,也牵连不到李瑛身上。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太子李瑛

若是强行扶武惠妃为皇后,李清就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太子却是妃妾所生,这里面当然会出现巨大的隐患。

听了朝臣的建议,当时还没老糊涂的李隆基决定不册立武惠妃为皇后,但为了“补偿”爱妃,他加崇了武惠妃的待遇,使其与皇后无异。母亲冲击后位失败,李清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旧唐书▪玄宗诸子传》

武惠妃虽然没有当上皇后,可她的宠爱却是日益隆盛,赵丽妃虽然是后宫之次,又是太子生母,但她出身低微,根本不能与武惠妃相抗衡,很快就失宠了,于开元十四年郁郁而终。

赵丽妃去世后,武惠妃深知自己的处境,如果不能把儿子扶上太子之位,待李瑛登基后,必然要把母妃的死算在自己头上,那样自己和几个儿女就要遭殃了。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寿王和杨氏

开元二十三年,寿王李清到了大婚的年纪,他被改名为李琩。

关于寿王的名字到底是李瑁还是李琩,史学界有过一番探索,“李瑁”出自《旧唐书》和《新唐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认定寿王就叫李瑁。

可是在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中载录了唐玄宗《群臣请立道德经台奏答》一诏,此中有玄宗诸子之名讳,再加上武惠妃碑铭上的文字,皆言寿王之名为“琩”。

玄宗妃武氏,生寿王琩。—《唐故阳城县主李应玄墓志铭》

后来,又发现了寿王的女儿阳城县主李应玄的墓志铭,再次印证了寿王的确不叫李瑁,因为“琩”和“瑁”在字形上极为相似,古时以毛笔写字颇多连笔,传抄记载时出现谬误也属正常。

就在寿王改名李琩的同年,李琩与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杨氏成婚,夫妻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林甫多与中贵人善,乃因中官白惠妃云:“愿保护寿王。”惠妃德之。—《旧唐书▪李林甫等传》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李林甫

另一方面,武惠妃联合女婿杨洄(李琩妹咸宜公主夫)开始了对太子李瑛的诟陷,而李隆基的新宠臣李林甫也加入了惠妃阵营。

经过几轮斗法,武惠妃和李林甫最终扳倒了太子李瑛,并且除掉了与李瑛亲密的皇五子鄂王李瑶、皇八子光王李琚,不仅是废为庶人,更是直接被李隆基赐死。

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追谥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旧唐书▪玄宗本纪》

三位皇子冤死后,武惠妃时时感到惶恐,进而产生异象,认为是三皇子鬼魂作祟,忧思恐惧,终致成疾,当年十二月就病逝了,李隆基悲痛万分,追封爱妃为贞顺皇后,以皇后之礼下葬,算是全了爱妃生前的愿望。

李琩和弟弟、妹妹也十分伤心,无论母亲生前做了多少坏事,但毕竟是他们的母亲。李琩不会想到,母亲的死不仅让他成为太子的希望减少了大半,也让他遭受到了一场难以想象的奇耻大辱。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太子李亨

武惠妃虽然逝世,但她在前朝的势力仍在,李林甫和杨洄等人继续选择支持李琩为太子,但李隆基最终选择遵从礼法,立皇三子李玙(后改名李亨)为太子。至此,李琩已经失去了继统可能。

在春秋时期,卫国国君为太子伋聘娶齐国公主为妻,当他发现儿媳的美貌后,派遣儿子出使郑国,趁机霸占了儿媳,这位公主就是著名的宣姜,这也就是成语“新台之丑”的由来。

此后,由于卫宣公的荒谬糊涂,卫国因为储位之争陷入多年混乱,原本还算强盛的卫国被折腾来折腾去,国力大不如前。西汉文学家刘向把卫国五世不宁的罪责归结于宣姜身上,何其荒谬。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宣姜

一个原本应该被怜悯的女子成为了罪人,而真正坏法乱礼,进而直接导致国家内乱的卫宣公反而成了妖妃祸国的受害者,刘向的观点真是让人无语。

谁能想到,千百年后,新台之丑再度上演,剧情略有不同,但结局却惊人的相似。

武惠妃病逝后,后宫没有能让李隆基满意之人,于是就有人说寿王妃美貌,可以充入后庭,李隆基闻言便让人把儿媳召入宫中,一见之下就喜欢的不得了,但为了防止闲言碎语,李隆基做了一些措施。

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新唐书▪睿宗玄宗本纪》

李隆基以为已故母亲窦氏祈福为由让寿王妃出家为道士,号太真,这也就是太真妃的由来,李琩对于父亲的丑恶行为十分痛心,但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太真妃

恰在此事前后,李琩的养母元妃和养父李宪相继辞世,李隆基追念大哥恩德,追封李宪为让皇帝、元妃为恭皇后,李琩自请为大伯夫妻服丧,李隆基同意了。

李琩此举虽然是出于养子对养父母的一片孝心,但其中也有隐隐向父亲表达不满之情的意思,李隆基当然知道儿子有怨气,但毕竟宠爱了儿子多年,又确实是自己理亏,也就随儿子去了。

咨尔左卫勋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第三女......是用命尔为寿王妃。—《全唐文》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寿王和韦妃

天宝四载,李隆基把出身京兆韦氏的韦昭训第三女韦氏许配给李琩为妃,算是间接宣告了李琩与杨氏婚姻的终结,随后,正式册封杨氏为贵妃。

因为杨贵妃的得宠,杨家可谓鸡犬升天,李隆基特意把李琩的妹妹太华公主嫁给杨贵妃的堂兄杨锜,真不知道李琩见到妹夫会是何等尴尬的场面。

史书当然没有记载李琩对父亲一系列举动的反应,但不满和怨怼肯定是有的,自父亲霸占杨氏后,李琩开始沉迷酒色,孩子是越生越多,前文提到的阳城县主就是李琩的第22女,其母正是寿王继妃韦氏。

这还是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儿女更不知还有多少个。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及一些儿女、大臣等出逃蜀地,行至马嵬坡又爆发了马嵬之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自缢,变乱后,李隆基还特地派李琩前往抚慰军士,至此,李隆基、李琩、杨氏三人的恩怨情仇也算是基本了结了。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影视剧中的李隆基

最后,李琩随父亲入蜀,后来又返回了长安,直至于大历十年病逝,被侄子李豫追赠为太傅,终年大约55岁。

李琩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他的母亲为他谋求非分之位,最终忧思而死,随着母亲的离世,他渐渐不再受父亲的恩宠,太子之位也与他永诀。

更为痛苦的是,他的妻子又被父亲看上,上演了一出大唐王朝版本的“新台之丑”,父亲的两任宠妃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而李琩能做的除了醇酒妇人麻醉自己,似乎什么都没了。

寿王李琩:武惠妃爱子,杨贵妃前夫,游走在两任宠妃间的悲剧王子两朝皇室血统,养在大伯家的十八郎武惠妃的谋划,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寿王足以致郁,千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蔚鸾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