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作者:长腿小蘑菇
灰尘里到底有没有生物?科学家一定会告诉我们里面满是细菌,而苏斯博士明显不会同意这个说法,他给出的答案是:灰尘里有一个无名镇,聚居了许多极其微小的无名氏。

电影《霍顿与无名氏》根据儿童文学家苏斯博士的同名绘本改编,是一部由福克斯公司和蓝天工作室合力创作的清新、智慧又老少皆宜的动画长片。

影片讲述的是在诺欧丛林中,有一只善良又充满好奇心的大象霍顿,偶然间听到一粒漂浮于空中的微尘上传出了声音,它坚信微尘里有生命存在,并与微尘上无名镇的镇长进行了交流。

当霍顿得知无名镇正处于危机当中,于是用一朵小花捧着这粒尘埃,开始奋不顾身的去拯救那些它也不太清楚是什么的生命。尽管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永不言弃的霍顿和无名镇的无名氏们共同努力,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拯救了自己的命运。

电影以一种充满童真和哲理的独特视听表现手法,用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浓墨重彩的展现生命蓬勃的力量。其中蕴含着许多积极正面的情感因素,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揭示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生命的突围与救赎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影片传递出来的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讲到这部电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作者——蓝天工作室,从《冰河世纪》里那只搞笑的松鼠开始,蓝天工作室就以其扎实的视听创作能力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部经典作品。

蓝天工作室历来信奉的艺术真理是:艺术的表达和叙述故事的技巧是整个创作的重心。影片运用各种讲故事的手段,让一个看似简单的童话生活呈现令人震撼的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这些本土动画从业者学习的地方,即避免毫无趣味的说教式讲故事。

①双层透明的叙事方式

叙事是一部影片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基础,一个好的叙事方式能够引领观众一步一步浸入影片中,感受人物、理解人物并被感动。

《霍顿与无名氏》在故事编排上不同于以往的一条主线辅以多条辅线推动剧情,而是采用双层透明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故事中一大一小两个世界的距离,而且强化了戏剧性的剧情节奏。

影片最巧妙地地方就在于通过“声音”这种介质,将霍顿生活的大世界与微尘中的无名镇建立了一种联系。因为声音难以用画面语言表现,于是创作者在情节中设计了一个放在无名镇的镇长办公室外的大喇叭来传递声音,实现两个世界的交流。

声音不但贯穿故事的开头、起伏,打破了两个世界的屏障,更是在情节高潮处巧妙的化解了矛盾和危机。眼看微尘要掉入滚开的热油中,镇长的儿子乔乔带上大喇叭跑到最高点,用尽全力喊出了那声“不”。

当这个聚焦尘埃表层上所有声音的呼喊冲破阻碍,传到丛林中的小袋鼠耳中,无名镇的居民才得以被救和自救。

这处情节的冲突设计以相对立的“拯救”和“摧毁”为主,同时在“拯救”这个情节点上又嵌入无名镇居民自身“自救”的故事线,使剧情在正义与邪恶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并不苍白,更容易引发人们思考:每一个生命都有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并受到尊重的权利,只有不抛弃不放弃才能获得胜利。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②镜头和剪辑的技巧

这部电影的镜头运用精彩至极,这也是影片能吸引不同观众群体的原因。要表现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让观众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影片运用了很多特写、大全景和低角度的拍摄方法,使观众身临其境的置身于微观世界中。

同时,再配合主观视角镜头的运动,告知我们在这个微小环境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存在。

影片开头,特写一滴叶片上的露珠掉落,砸中树梢的果实,再到全景,果实从树上滚落到蒲公英花丛中,镜头跟随果实的运动变成低角度拍摄随后进入狭窄的石头缝隙,镜头随着果实的滚动,快速切换到花朵的花蕊部分,带入故事的主角——尘埃。

接着,以主观视角的拍摄角度,用大全景的运动镜头跟随尘埃漂浮,自然衔接到大象霍顿出场的镜头中,再一次将观众的视线由微观世界带到了宏观世界。

影片在看似简单的故事影像下,蕴含了极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不只是大象护送他自己都没见过的小生命去往安全地带那么简单,而是将关注范围扩展到人类认知范围以外的未知世界,并思考我们对此应持有的态度。正如霍顿所说,谁知道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建立在另一朵花上的尘埃之上呢?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影片中丛林与无名镇里性格迥异的角色也影射了现实中的人类社会,表达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和谐需具备的品质。

①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神奇美丽的欧诺丛林体现出原始文化的积淀,丛林中的动物则像极了我们人类。霍顿不小心踩到小花时,会说对不起,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大自然的爱护;而袋鼠妈妈让其他动物将热油锅抬出来时,溅出来的热油将小草烫死,很多动物却对此毫不在意。

这其实反映了现今我们身边很多人对周围的坏境置之不理,毫无保护意识,人类文明进步的取得往往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

现代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砍伐森林、摧毁草原,影片中的秃鹫就可以看作是这样的破坏者。他的住所阴暗、没有生机,从侧面也反映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后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劣,如现在频繁出现的雾霾、沙尘暴天气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警戒式的环保预言。

除了关注自然环境,影片还通过一大一小两个世界的反差提醒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应当对世界、对自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②人与自我相互平衡、相互完善

影片中的危机感,不仅发生于自然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在所有的关系当中,人与自我的关系往往是最容易又最困难的,而自身行为的动机与冲突会使角色成长,在面临的挑战中获得新的能力,并学会自我反思。

为了追求和捍卫自己的信仰,霍顿不畏艰难,展现了自己勇敢、机制和乐观的一面,当他在三百万苜蓿丛中找寻不到那只粘着微尘的苜蓿时,寻了好久都一无所获,几乎要绝望的时刻终于找到了。这样的经历使霍顿在今后会更加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永不言弃。

无名镇镇长在最初也不被其他人信赖,但他和霍顿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念。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在面临困难或利益时,违背自己的准则,使得与自我的关系失衡。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真理在被大众认同之前,都可能遭受传统观念的排斥和打压,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学习这种忠诚勇敢和坚持真理的顽强精神。

还有袋鼠妈妈,最开始眼中只关心自己的秩序和地位,以致完全忽视生命的存在,偏执又独裁,但在最后的事实面前,霍顿原谅了她,她也改变了之前的态度,提升了自己。这说明人无完人,有缺点犯了错,可以经过改善成为更好的自己,即便自己再弱小,小到像无名镇的无名氏们一样,也不要放弃自己 ,要学会坚持、自我拯救,实现个人的价值。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这部影片中,霍顿一直都在为无名镇的人摆脱危机、获得生命的自由而不懈努力,从始至终都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事实上,霍顿完成了三个层面的救赎:

对弱小的无名镇的拯救

自从在这粒微尘上感受到生命的声音,霍顿就没有放弃帮助无名镇的行动,它郑重答应了镇长的请求,并勇敢地去完成这个承诺。

在霍顿的意识里,生命是沉重的,为了拯救生命,做什么都可以。同时霍顿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向镇长提出任何要求,他只是在实施拯救,而对象就是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承担,在于一种超越存在的责任感,这是一种对生命自身的救赎。

对强者世界的拯救

丛林中大部分动物对生命采取的是一种藐视的态度,如袋鼠夫人所说:“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那它就不存在。”将生命摆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

在霍顿说明微尘上有生命时,袋鼠夫人为了自己的秩序多次为难霍顿,甚至派出凶猛的秃鹫阻碍霍顿的拯救行动,她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秩序和地位,以致完全忽视了其他生命的存在。

最终霍顿和无名镇的居民用事实证明了生命的力量,也向以袋鼠为首的强权表明了生命的伟大,使他们最终明白生命是不可践踏的,这是一种生命自身的突围。

对孩子们的拯救

影片中对孩子的拯救通过一场生命的争夺战来呈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和存在感。

在这部影片中,袋鼠妈妈专横独裁,不仅不相信霍顿所说的“尘埃世界”的存在,还对小袋鼠实施口袋式教育,不允许小袋鼠和同龄人玩耍,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家长式的权威观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可想而知,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的孩子容易眼界狭窄、自私自利、不善沟通。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而在无名镇,镇长对儿子乔乔的教育也出现了问题,镇长一心想把儿子塑造成自己设想的模样,却从不关心儿子真正想要的。乔乔对当镇长不感兴趣,他喜欢音乐,爱用音乐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对父亲的安排置之不理。

但在影片结尾,千钧一发的时候,正是这两个孩子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大家,乔乔充满力量的呐喊是小袋鼠最先听到,随即抓住了即将落入热油锅的苜蓿。跳出了育儿袋的小袋鼠大声宣布:“我听到了那个声音!”并勇于向母亲挑战,将真相告知所有的动物。

影片中,有个小动物凯蒂说:“在我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匹小马,他们吃彩虹,拉蝴蝶。”类似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是孩子们最宝贵的闪光点,我们不应该扼杀掉。

这部影片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教育启示:对于孩子,不应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应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和引导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儿童,他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影片中两个孩子完成了这场生命的争夺战,他们同时也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开始走出固有的世界,走向成长,向生命表达了他们最高的礼赞。

《霍顿与无名氏》:这一场救赎之旅,是充满童真的生命礼赞一、独特的视听叙事手法二、人和自然以及自我的关系三、生命自身的突围与救赎结语

这部电影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其独特的“脑洞”,展现了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生存空间的思考,警醒着我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人类自己。

影片讲述的是追求真理的曲折和不容易,探讨的是怜悯世界即是怜悯自身、宽容异己即是宽容自己的深刻哲理。在温情浪漫的故事背后,《霍顿与无名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感动了我们,是现代人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温暖滋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