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报记者基层行丨梨农曹恒选的“小康梦”

作者:楚雄发布

八月的元谋骄阳似火、酷热难当,但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厚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行驶在县城至姜驿乡的道路上,随时可见连片的果蔬种植基地,处暑农忙、瓜果飘香、鸟鸣声声,一幅幅产业兴旺、地美民富的画卷映入眼帘。

楚报记者基层行丨梨农曹恒选的“小康梦”

来到姜驿乡水平石村委会那黑沟村,记者偶遇正前往自家地里摘红梨的曹恒选,得知我们一行将对姜驿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进行采访报道,曹恒选打开“话匣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脱贫故事。

“红梨是脱贫攻坚那几年开始种的。”曹恒选介绍说。

楚报记者基层行丨梨农曹恒选的“小康梦”

姜驿乡位于元谋县最北部,境内地形复杂、山高箐深,海拔高差突出,立体气候明显,非常适合红梨生长。作为元谋县唯一一个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增收”目标,规划红梨种植片区3个、种植面积2086亩。水平石村委会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召开村、组、户工作会议,大力推广红梨种植,同时,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红梨种植片区的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红梨能栽种、种得活、卖得出。

“种红梨以前主要是栽烤烟,但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种红梨就成了个不错的选择。”就这样,曹恒选迈出了红梨种植的第一步。2014年,曹恒选从村委会免费领回220株红梨苗,把2亩原先用来种植烤烟的土地翻耕了一遍用于种植红梨,同时尝试栽种重楼、当归等中药材。红梨树苗需生长3到4年才能挂果,但曹恒选始终耐心细致地照顾着自己地里的每一颗树苗。在他的悉心呵护下,3年后,部分红梨树开始挂果,个大又饱满的红梨挂满枝头,让曹恒选很是开心。他立马摘下红梨拿到集市上卖,当年就收入了5000多元。

楚报记者基层行丨梨农曹恒选的“小康梦”

对于曹恒选来说,自己的脱贫历程始于红梨也终于红梨。2017年,曹恒选一家光荣脱贫,但他从未停止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先后又腾出14亩土地种植红梨。2020年,16亩红梨大面积挂果,清脆香甜耐存放的红梨广受上门收购客商的欢迎,曹恒选一家实现红梨销售收入2万多元。

靠着红梨和中药材,曹恒选家修了新房子、换了大彩电。今年7月1日,曹恒选起了个大早,只为准时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曹恒选告诉记者,自己看电视的时候,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而当被问到如何理解小康时,曹恒选笑着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我所理解的‘小康梦’,就是有梨种、有钱挣,可以踏踏实实地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楚报记者基层行丨梨农曹恒选的“小康梦”

以此为缩影,近年来,姜驿乡立足发展实际,细化发展措施,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林果产业,带动群众种植蜜桃蜜桃、芒果、红梨、甜杏等3.84万亩。无数个像曹恒选一样的农民靠种植经济林果富了口袋、甜了日子、美了生态。2020年,该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1064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正逐渐在姜驿乡转化为美好现实。(记者 杨 瑢 杨 臻 汪志伟 通讯员 李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