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報記者基層行丨梨農曹恒選的“小康夢”

八月的元謀驕陽似火、酷熱難當,但獨特的幹熱河谷氣候厚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沃土,行駛在縣城至姜驿鄉的道路上,随時可見連片的果蔬種植基地,處暑農忙、瓜果飄香、鳥鳴聲聲,一幅幅産業興旺、地美民富的畫卷映入眼簾。

楚報記者基層行丨梨農曹恒選的“小康夢”

來到姜驿鄉水準石村委會那黑溝村,記者偶遇正前往自家地裡摘紅梨的曹恒選,得知我們一行将對姜驿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進行采訪報道,曹恒選打開“話匣子”,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脫貧故事。

“紅梨是脫貧攻堅那幾年開始種的。”曹恒選介紹說。

楚報記者基層行丨梨農曹恒選的“小康夢”

姜驿鄉位于元謀縣最北部,境内地形複雜、山高箐深,海拔高差突出,立體氣候明顯,非常适合紅梨生長。作為元謀縣唯一一個貧困鄉鎮,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脫貧、摘帽、增收”目标,規劃紅梨種植片區3個、種植面積2086畝。水準石村委會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及時召開村、組、戶工作會議,大力推廣紅梨種植,同時,積極争取資金用于紅梨種植片區的路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保障紅梨能栽種、種得活、賣得出。

“種紅梨以前主要是栽烤煙,但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種紅梨就成了個不錯的選擇。”就這樣,曹恒選邁出了紅梨種植的第一步。2014年,曹恒選從村委會免費領回220株紅梨苗,把2畝原先用來種植烤煙的土地翻耕了一遍用于種植紅梨,同時嘗試栽種重樓、當歸等中藥材。紅梨樹苗需生長3到4年才能挂果,但曹恒選始終耐心細緻地照顧着自己地裡的每一顆樹苗。在他的悉心呵護下,3年後,部分紅梨樹開始挂果,個大又飽滿的紅梨挂滿枝頭,讓曹恒選很是開心。他立馬摘下紅梨拿到集市上賣,當年就收入了5000多元。

楚報記者基層行丨梨農曹恒選的“小康夢”

對于曹恒選來說,自己的脫貧曆程始于紅梨也終于紅梨。2017年,曹恒選一家光榮脫貧,但他從未停止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先後又騰出14畝土地種植紅梨。2020年,16畝紅梨大面積挂果,清脆香甜耐存放的紅梨廣受上門收購客商的歡迎,曹恒選一家實作紅梨銷售收入2萬多元。

靠着紅梨和中藥材,曹恒選家修了新房子、換了大彩電。今年7月1日,曹恒選起了個大早,隻為準時收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直播。曹恒選告訴記者,自己看電視的時候,感動得眼淚都流下來了。而當被問到如何了解小康時,曹恒選笑着說:“我教育程度不高,我所了解的‘小康夢’,就是有梨種、有錢掙,可以踏踏實實地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楚報記者基層行丨梨農曹恒選的“小康夢”

以此為縮影,近年來,姜驿鄉立足發展實際,細化發展措施,紮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林果産業,帶動群衆種植蜜桃蜜桃、芒果、紅梨、甜杏等3.84萬畝。無數個像曹恒選一樣的農民靠種植經濟林果富了口袋、甜了日子、美了生态。2020年,該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1064元,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願景正逐漸在姜驿鄉轉化為美好現實。(記者 楊 瑢 楊 臻 汪志偉 通訊員 李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