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6)李煜:幽梦十五载,梦醒方知身是客

作者:慕容仙笛

唐后主李煜

皇帝(6)李煜:幽梦十五载,梦醒方知身是客

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今天读到李煜传真是感触颇多,生活经历许多挫折之后,才对李煜的经历,李煜诗词有了另一番理解。

之前,在影视剧,坊间的传闻,网络上得到信息,感觉唐后主李煜是个诗词造诣很高,又多愁善感的皇帝,而且还有点色色,整天和周皇后吟诗玩乐。

今天读到李煜传的时候,我的态度大大改观,李煜不是一个柔弱的皇帝,他至少算是一个守成皇帝。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这段简单的文字,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李煜登基时的背景,和他的登基后的策略。

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宋朝的第一个年号。

宋太祖二年,李煜登基,为了保存国家社稷,李煜登基后,立即就对北宋称臣岁贡。

开宝四年,开宝也是赵匡胤的年号,从968年开始,李煜961年登基,7年后,宋太祖就灭了南汉。李煜对此相当恐慌,立刻除去唐号,改为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北宋和后唐的军事对比,不是一个级别的,李煜岁贡称臣是大势所趋。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961年到975年,从李煜登基到被俘虏,15年。李煜战战兢兢侍奉北宋15年,最后还是难逃国破家亡的命运。

开宝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宋太祖赵匡胤召李煜进京祭天,这意思相当明显了。李煜也是悲愤回怼:“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李煜知道该来的,早晚会来。最后李煜并没有选择刘禅那样装傻充楞的投降。而是要与北宋做最后一搏。这也是一位君主应该有的尊严。

弱小的南唐与强大北宋对战1年之久。

宋与南唐开战后,李煜立即与宋断绝邦交,派兵应战,并亲自巡城,从战争过程看,李煜的军事战略是得当的,宋军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开宝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其中,宋军屯兵金陵城下即达一年之久。战况虽不利南唐,但双方亦各有成败。正是这些地方的反复争战,牵制了宋军的力量,导致久围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赵匡胤产生动摇,打算撤军休整。

最让后人钦佩的还是李煜的诗词造诣。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欣赏一下李煜的名篇吧。

皇帝(6)李煜:幽梦十五载,梦醒方知身是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