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事:甜面酱的传说

作者:在亮说春秋

晚饭,和家铭分享了西瓜酱豆,姥姥说今年给炒一些西瓜酱吃,我欣欣然接受了。

“你吃过甜面酱吗?”我问家铭,家铭摇头,摇头也许是没有,也许是忘记了。甜面酱,顾名思义是带有甜味的、用面为原料发酵的酱。殊不知这个面起初并不是用指面粉、面糕,而是指面条。就像面馆老板问客人你吃的什么面?指的就是吃的什么面条,而不是问吃的什么面粉。

闲言碎语不多讲,说到甜面酱的由来,可得从济宁的玉堂酱园讲起。

故事:甜面酱的传说

玉堂酱园可是鲁西南的老字号了,我学会打酱油的那年纪,打的就是玉堂酱园的大缸的酱油。清朝末年,玉堂酱园的老板卸下门板,准备开张营业,他坐在柜台里边,搭眼往外一望,也,当街有个明晃晃的东西,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块银元。玉堂酱园的老板赶紧从屋里走到大街上,走到明晃晃的东西跟前,低头准备捡宝贝,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坨黄不拉几的狗屎。玉堂酱园老板悻悻的回到柜台后边,坐那里往外看,一看还是个明晃晃的东西,像块银元,他不死心,就又走到大街上去捡,低头一看,还是那坨黄不拉几的狗屎。玉堂酱元老板心里很纳闷,坐到柜台里边盯着大街中间那明晃晃的东西。

这时,有一对要饭的娘俩,娘俩穿的破破烂烂的,当娘的拄着个棍,端着个破碗,七八岁的孩子牵着他娘的衣角,见人给点个头。要饭的娘俩走过大街,孩子弯腰从明晃晃的一坨里边捡出个东西,顺手塞在了衣兜里。玉堂酱园老板一看,他愣了,赶紧又跑到大街上,问那要饭的孩子,你刚才拾个啥。小孩从兜里掏出一块银元,说这是他刚才捡的。玉堂酱园老板心里寻思,我怎么看怎么是坨狗屎,这小孩神了,他就能狗屎里捡银元,将来肯定不一般。

于是,玉堂酱园老板把要饭的娘俩叫到店里,问小孩愿意不愿意在店里干活,小孩摇摇头说,不行,我在店里干活,俺娘咋办。玉堂酱园老板说,这还不好办,你娘俩我都留下了。于是,小孩当了玉堂酱园的小伙计,他娘零来零去的干点轻活。玉堂酱园一直养着要饭的娘俩,直到小伙计长成大小伙子。

玉堂酱园老板寻思该让小伙计出去锻炼锻炼了,于是给了他几百两银子,让他顺着运河上南方做生意。小伙计雇了几只船,请了一帮人下江南了,船开啊开啊,开到苏州停靠了岸。这南方的天啊,真热,热的一群人下了船到凉快地找饭此,可惜,南方人吃米饭,这帮跟着来的人都是粗人,吃饭吃不饱,正巧,有一家开面馆的。小伙计安排人去买面喝,这个面好喝的啊,一人吃了好几碗还没吃够。

吃完饭,小伙计继续南下,到了杭州,看看这生意不好干,那生意不好干,调转船头就又往回开了,一路开,一路想,这苏州的面条子真好喝,进一批面条回去一定好卖,于是,到了苏州上次吃面的地方,雇人用坛子装了两船面条。

小伙计回到家,兴致勃勃的给老板说一路上发生的事,还说进了一批最好吃的面条,酱园老板心想,南方的面条再好吃也没咱北方的面条好喝啊,可是这做生意是他让小伙计去的,说随便买啥都行,所以,酱园老板也没说啥,让人把盛面条的坛子搬到后院里放起来了。

过了几天,山西的货主来进货,酱园的伙计慌乱之中,把盛面条的坛子一块装车拉山西去了。酱园老板一看,完了,完了,这面条放那么多天,早瞎完了,过几天,人家非来找咱算账。

果然,过了没几天,山西的买卖人来了济宁,酱园老板做好了被人家说的准备,迎上去想解释这事,陪个不是。不想,山西的货主远远的看见酱园老板,高兴的打招呼,问酱园老板,上次进的货还有不,再进几车。酱园老板一看这情况,心里大致有数了,他稳住山西的货主,把小伙计叫过来,问他在哪买的面条,小伙计说在哪在哪,酱园老板这次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装哑巴去苏州学面条的做法。

后来的事,我们就都知道了。再后来,小伙计成了玉堂酱园的总经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