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小内科到覆盖"妇童生活全周期"的一代儿科医生用手脚挣扎

作者:看荆楚

周一.m 7时30分,85岁专家江泽西身穿白大褂,准时抵达武汉儿童医院门诊楼,耐心地坐在诊所等待开庭时间,为有小问题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蒋老是与武汉市儿童医院一起长大的专家之一。1956年,22岁的她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前往武汉市儿童医院工作。此时,医院也成立一年多,年初医院只有113名工作人员,40张儿童内科病床,主要诊治儿内科常见疾病,多发性发病,当时她经常住在医院,守卫床边。看到小儿外科领域的空白,江泽西决定转向小儿外科。在北京儿童医院深造归来,她带领团队打造了中部地区首例小儿外科手术,为整形外科、新生儿外科、骨科等专科奠定了基础,也为儿童心血管专科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马忠轩、万继光、李湘艳、董宗琦等几代儿科医生的建设下,武汉市儿童医院蓬勃发展,床位数不断增加,诊疗范围不断扩大。

1978年6月,位于体育场路的四层新门诊大楼落成,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初步成为拥有全套儿科诊所的综合性儿科门诊部。

1979年,武汉市儿童健康院成立,并于1992年与武汉市妇女健康院合并为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市儿童保健、孕产妇优生学服务、管理和指导工作。

以医院为家,致力于工作的是儿童医生企业家的写照。彭文轩的中西医科,一家三代都是儿童医生。彭子玉爷爷1954年到医院中医工作,父亲彭兆麟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生意,两人都担任中医主任。彭文轩回忆说,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半夜披着斗篷冲进医院救病的孩子。自己工作后,遇到孩子堆积如山,还得和父亲一起在医院吃饭睡觉,随时给生病的孩子治病。

几代儿科医生辛勤劳作,换来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明显提高,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6年,武汉市儿童医院通过三甲级儿童医院评审,成为第一批甲级儿童专科医院。

2003年,武汉市儿童医院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节点,同源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强强整合为"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成为集妇童医疗卫生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妇幼专科医院, 荣获"全国百强医院"称号,居中之列。

2016年,医院正式更名为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2017年,武汉市儿童医院顺利通过AAA级评审,将医疗质量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型神经外科、心血管介入、乳腺外科等,完善了医院专业化体系。

2018年,医院新增"湖北儿童医学中心",引领湖北省儿科健康养生事业发展,迎来医院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医院先后列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第六临床学院"、"江汉大学儿科临床科学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科科共建单位。

2019年,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三A级评审,巢口医院区妇幼保护大楼项目开工建设,整合建成多个科研平台,实施临床科研发展模式。

坚强肩负重责任,为了让省内外儿童也享受到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事业,医院主动成立了"湖北省儿科医学联盟""武汉市妇儿卫生社区",开展分级诊疗转诊, 培训基层儿科医生,开展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保健基层工作,努力提升湖北省儿科医疗实力;探索以区妇幼保健院为骨干的两级联盟共同体,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实现紧密合作,推动优质保健资源和优质保健服务"双沉"。

从荒原上的小型诊所到今天的现代医院,从儿科到专科医生,它解决了妇女和儿童疾病的整个生命周期。岁月给医院留下了太多沉重的回忆,也打磨出更绚丽的色彩。

来源:长江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