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作者:鸿涵先生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事闻,两宫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饰终典礼视亲王,从优议恤。命侍卫驰驿迎柩至京,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赐金治丧,祀昭忠祠,於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谥曰忠,预绘像紫光阁。——《清史稿》

清穆宗同治四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大清王朝的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被捻军一无名小卒斩杀于山东曹州一麦田里,他的死令当时的东西二宫(慈禧和慈安)都震撼异常,而为了表彰僧格林沁对国家的忠心,他享受到配享太庙、建立专祠的荣誉。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同样在这一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自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而腐朽的清王朝离倒闭也越来越近了。

随着皇室贵族僧格林沁的死和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等人兴洋务的开始,就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了,由于清廷的软弱和妥协,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加速转变。

从此皇权衰落,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崛起,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四不像,而僧格林沁的死亡更加给那些封建王朝的皇亲贵胄带来痛苦的打击,因为僧王是清廷最后的救命稻草,自他死后清王室再也没有可以用的虎狼之师,从此必须仰仗地主阶级集团的武装力量。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而地主阶级只是在有一致利益的前提下拥护皇家权益,比如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之时,咸丰皇帝叫他回援他连动都没动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说,这些地主阶级集团在其自身利益受到威胁而无法确保后,皇室的威严一定将不复存在。

不过,僧格林沁这个人是完全拥护清王室的,可以说他是那个特殊时代清王室最坚强的后盾和防线,而清王室也给予了僧格林沁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地位,甚至和他进行了联姻,而僧王也没有辜负王室的厚爱,为大清王朝无私地抛头颅洒热血。

僧格林沁出身于科尔沁草原一个没落的蒙古贵族家庭,他是博尔济吉特氏(也叫孛儿只斤,是黄金家族和孝庄是一家人)人,他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而他家这一支一直都是科尔沁草原上的王,只是由于子嗣太多,到他父亲那一辈已经败落,只剩下个贵族身份,就是四等台吉,这种身份在草原上多的是,因为很多人都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所以为了生计他的父亲只得为有钱的牧主放牧为生。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而僧格林沁出生后也没有改变放牧的命运,由于家庭成员越来越多,他9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放羊以贴补家用,不过这种日子他只过了三年,因为他的大伯父是广福寺的大喇嘛,在僧格林沁12岁的时候就将其接到了寺庙中念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僧格林沁自幼就性格坚韧,他吃苦耐劳还非常勤奋,很快他就在学堂中崭露头角。

都说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是其实还有后话,那就是机会都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果不其然,一个天大的好运降临在僧格林沁身上。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科尔沁郡王突然去世,而他只有两个女儿,这郡王职位无人能够继承,就只能在同宗的家族男子中选择一名作为继子来继承大统,这就有人要问了,难道郡王没有兄弟吗?为什么非要搞同宗大筛选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科尔沁的王妃是嘉庆皇帝的和硕公主,公主不想从郡王家中选择继承人,因为那对于清王室而言是不易控制的,换句话说,郡王直系家族成员都是有实力的,就算让他们继承他们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而从同宗所有人中选拔一名作为继承人,如果当选直接乌鸦变凤凰,定然会感恩不尽,这样才搞出一个大选。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所以,僧格林沁虽然是个破落贵族,但是他同样具备资格,于是15岁的僧格林沁在经过一系列选拔考试之后,他成为了公主的继子,科尔沁草原王位的继承人。

既然成为了科尔沁王的继承人,按照惯例僧格林沁就要到京城去历练,由于养母是和硕公主,所以道光皇帝就成了他的舅舅。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僧格林沁尽管身份骤变,但是他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习气,他依然保持着他良好的德行和素养,到了皇宫后他很快就得到了道光的赏识,在他入宫还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御前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并赏穿黄马褂,用紫缰,这对于一个蒙古王爷而言可以说是殊荣至极了,他还不到30岁的年纪就有了“入八分”王爷的待遇,实在是少见啊。

而僧格林沁在道光一朝可以说是全力打造的政坛新星,在道光死后,他临危受命成为了“顾命大臣”,并宣读了皇帝遗诏,从此尽心尽力的辅助表弟咸丰。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但是僧格林沁没有将这些荣誉放在心上,他有着最朴素的信念,就是知恩图报,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内忧外患连年不断,道光皇帝打造了这么多年的僧格林沁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当时清王室最精锐的八旗部队全部掌握在他的手里,而此时太平天国开始北伐,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在清王室危难之刻,僧格林沁率领八旗将士和蒙古骑兵登场了,他首战告捷,在阜城重创太平军,擒住林凤祥,接着又再次击败李开芳,在这期间,僧格林沁被咸丰加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并世袭罔替。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这时候已经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期,随着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失败,咸丰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并督办大沽军务,在这期间,僧格林沁和士卒们同甘共苦,他积极考察积极备战,终于迎来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大扬国威,这场战役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军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僧格林沁功不可没。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但是在之后的战役中,僧格林沁由于其个人的领导力和局限性,再也没有辉煌了,在第三次大沽口战役中,清军连续失利丢失了津门重地,在八里桥战斗中,他虽然勇猛杀敌,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懦弱和指挥不当,大清王朝自己能够掌握的全部精锐损失殆尽,而后,僧格林沁戴罪讨伐捻军,由于失误,被一无名小卒斩杀。

僧格林沁是一个忠臣,但是由于其历史阶级的局限性,他只是大清王朝的忠臣,他虽然在镇压农民阶级起义的过程中,充当了刽子手,但是这是由于当时特殊历史环境和时代阶级所致。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同样,僧格林沁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他不畏强敌,他是当时清王朝少有的主战派成员,我们可以从很多的证据中看出,僧格林沁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存在档案中他写给咸丰的奏折中就处处彰显,僧格林沁欣赏林则徐等主战派,他反对逃跑,意愿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希望为国捐躯以报答皇恩。

僧格林沁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从不奢侈糜烂,他处处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爱惜百姓,没逢过兵他都亲自部署,就害怕伤害到普通百姓,也许这和他是苦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正因如此,在他死后几乎万人空巷,都去祭奠他,也许,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荣誉吧。

放羊娃摇身一变成贵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亲儿,我必赴汤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摇身一变成了公主的继子少年得志,驰骋疆场,成为大清朝最后的“国之柱石”尾语:

僧格林沁是一个传统的蒙古贵族,他幼时接受的是蒙古武士的教育,随着进入京城他又系统地接受了已经封建化的皇室教育,他从一介白丁一跃成为亲王,这里面更多的是机缘,但是在他的心中更多的是对清王室的恩情,所以他将最后一滴血也奉献给了腐朽的清王朝,他就像一匹跑不死的烈马始终被清王室驾驭,如果他没有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者,我想在今天的历史上他将有更高的荣誉,如果他死在了八里桥和大沽口,我想他也会一样留名青史。

只可惜僧王死在了镇压农民阶级起义的路上,但是这一切都不应该怪罪僧王,作为武将的他只想的是忠君爱国,而这一切的不好结局归根到底还是清王朝的腐朽和封闭所致,所以说,僧王的死很无奈,但这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