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作者:鴻涵先生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事聞,兩宮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視國事如家事,飾終典禮視親王,從優議恤。命侍衛馳驿迎柩至京,上奉兩宮皇太後親奠,賜金治喪,祀昭忠祠,於立功地方建專祠,配享太廟,谥曰忠,預繪像紫光閣。——《清史稿》

清穆宗同治四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大清王朝的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被撚軍一無名小卒斬殺于山東曹州一麥田裡,他的死令當時的東西二宮(慈禧和慈安)都震撼異常,而為了表彰僧格林沁對國家的忠心,他享受到配享太廟、建立專祠的榮譽。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同樣在這一年曾國藩和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制造總局,自此開啟了中國近代工業化的先河,而腐朽的清王朝離倒閉也越來越近了。

随着皇室貴族僧格林沁的死和地主階級代表曾國藩等人興洋務的開始,就意味着一個時代即将結束。而這個時期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了,由于清廷的軟弱和妥協,國家已經逐漸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加速轉變。

從此皇權衰落,地主階級和新興資産階級逐漸崛起,君主集權的封建社會開始變得越來越四不像,而僧格林沁的死亡更加給那些封建王朝的皇親貴胄帶來痛苦的打擊,因為僧王是清廷最後的救命稻草,自他死後清王室再也沒有可以用的虎狼之師,從此必須仰仗地主階級集團的武裝力量。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而地主階級隻是在有一緻利益的前提下擁護皇家權益,比如曾國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之時,鹹豐皇帝叫他回援他連動都沒動一下,就是最好的證明,是以說,這些地主階級集團在其自身利益受到威脅而無法確定後,皇室的威嚴一定将不複存在。

不過,僧格林沁這個人是完全擁護清王室的,可以說他是那個特殊時代清王室最堅強的後盾和防線,而清王室也給予了僧格林沁至高無上的榮譽和地位,甚至和他進行了聯姻,而僧王也沒有辜負王室的厚愛,為大清王朝無私地抛頭顱灑熱血。

僧格林沁出身于科爾沁草原一個沒落的蒙古貴族家庭,他是博爾濟吉特氏(也叫孛兒隻斤,是黃金家族和孝莊是一家人)人,他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薩爾,而他家這一支一直都是科爾沁草原上的王,隻是由于子嗣太多,到他父親那一輩已經敗落,隻剩下個貴族身份,就是四等台吉,這種身份在草原上多的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裔,是以為了生計他的父親隻得為有錢的牧主放牧為生。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而僧格林沁出生後也沒有改變放牧的命運,由于家庭成員越來越多,他9歲起就和父親一起放羊以貼補家用,不過這種日子他隻過了三年,因為他的大伯父是廣福寺的大喇嘛,在僧格林沁12歲的時候就将其接到了寺廟中念書,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僧格林沁自幼就性格堅韌,他吃苦耐勞還非常勤奮,很快他就在學堂中嶄露頭角。

都說人的成功離不開機遇,但是其實還有後話,那就是機會都是留給準備好了的人,果不其然,一個天大的好運降臨在僧格林沁身上。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科爾沁郡王突然去世,而他隻有兩個女兒,這郡王職位無人能夠繼承,就隻能在同宗的家族男子中選擇一名作為繼子來繼承大統,這就有人要問了,難道郡王沒有兄弟嗎?為什麼非要搞同宗大篩選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科爾沁的王妃是嘉慶皇帝的和碩公主,公主不想從郡王家中選擇繼承人,因為那對于清王室而言是不易控制的,換句話說,郡王直系家族成員都是有實力的,就算讓他們繼承他們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而從同宗所有人中選拔一名作為繼承人,如果當選直接烏鴉變鳳凰,定然會感恩不盡,這樣才搞出一個大選。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是以,僧格林沁雖然是個破落貴族,但是他同樣具備資格,于是15歲的僧格林沁在經過一系列選拔考試之後,他成為了公主的繼子,科爾沁草原王位的繼承人。

既然成為了科爾沁王的繼承人,按照慣例僧格林沁就要到京城去曆練,由于養母是和碩公主,是以道光皇帝就成了他的舅舅。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僧格林沁盡管身份驟變,但是他沒有一絲纨绔子弟的習氣,他依然保持着他良好的德行和素養,到了皇宮後他很快就得到了道光的賞識,在他入宮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了禦前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并賞穿黃馬褂,用紫缰,這對于一個蒙古王爺而言可以說是殊榮至極了,他還不到30歲的年紀就有了“入八分”王爺的待遇,實在是少見啊。

而僧格林沁在道光一朝可以說是全力打造的政壇新星,在道光死後,他臨危受命成為了“顧命大臣”,并宣讀了皇帝遺诏,從此盡心盡力的輔助表弟鹹豐。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但是僧格林沁沒有将這些榮譽放在心上,他有着最樸素的信念,就是知恩圖報,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内憂外患連年不斷,道光皇帝打造了這麼多年的僧格林沁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當時清王室最精銳的八旗部隊全部掌握在他的手裡,而此時太平天國開始北伐,由于其階級的局限性,在清王室危難之刻,僧格林沁率領八旗将士和蒙古騎兵登場了,他首戰告捷,在阜城重創太平軍,擒住林鳳祥,接着又再次擊敗李開芳,在這期間,僧格林沁被鹹豐加封為博多勒噶台親王,并世襲罔替。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這時候已經到了第二次鴉片戰争的時期,随着第一次大沽口戰役的失敗,鹹豐任命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并督辦大沽軍務,在這期間,僧格林沁和士卒們同甘共苦,他積極考察積極備戰,終于迎來了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的勝利,此次戰役大揚國威,這場戰役是自鴉片戰争以來,清軍第一次在對外戰争中取得的巨大勝利,僧格林沁功不可沒。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但是在之後的戰役中,僧格林沁由于其個人的上司力和局限性,再也沒有輝煌了,在第三次大沽口戰役中,清軍連續失利丢失了津門重地,在八裡橋戰鬥中,他雖然勇猛殺敵,但是由于統治者的懦弱和指揮不當,大清王朝自己能夠掌握的全部精銳損失殆盡,而後,僧格林沁戴罪讨伐撚軍,由于失誤,被一無名小卒斬殺。

僧格林沁是一個忠臣,但是由于其曆史階級的局限性,他隻是大清王朝的忠臣,他雖然在鎮壓農民階級起義的過程中,充當了劊子手,但是這是由于當時特殊曆史環境和時代階級所緻。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同樣,僧格林沁是一個偉大的愛國将領,他不畏強敵,他是當時清王朝少有的主戰派成員,我們可以從很多的證據中看出,僧格林沁對外國侵略者的憎恨,存在檔案中他寫給鹹豐的奏折中就處處彰顯,僧格林沁欣賞林則徐等主戰派,他反對逃跑,意願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希望為國捐軀以報答皇恩。

僧格林沁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從不奢侈糜爛,他處處身先士卒,與将士們同甘共苦,他愛惜百姓,沒逢過兵他都親自部署,就害怕傷害到普通百姓,也許這和他是苦出身有很大的關系。正因如此,在他死後幾乎萬人空巷,都去祭奠他,也許,這就是對他最大的榮譽吧。

放羊娃搖身一變成貴族,僧格林沁:大清待我如親兒,我必赴湯蹈火本是草原小牧童,搖身一變成了公主的繼子少年得志,馳騁疆場,成為大清朝最後的“國之柱石”尾語:

僧格林沁是一個傳統的蒙古貴族,他幼時接受的是蒙古武士的教育,随着進入京城他又系統地接受了已經封建化的皇室教育,他從一介白丁一躍成為親王,這裡面更多的是機緣,但是在他的心中更多的是對清王室的恩情,是以他将最後一滴血也奉獻給了腐朽的清王朝,他就像一匹跑不死的烈馬始終被清王室駕馭,如果他沒有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者,我想在今天的曆史上他将有更高的榮譽,如果他死在了八裡橋和大沽口,我想他也會一樣留名青史。

隻可惜僧王死在了鎮壓農民階級起義的路上,但是這一切都不應該怪罪僧王,作為武将的他隻想的是忠君愛國,而這一切的不好結局歸根到底還是清王朝的腐朽和封閉所緻,是以說,僧王的死很無奈,但這又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