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柑桔潜叶蛾危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方案

作者:农百通

学农技、找专家、问病害,关注“农百通”头条号,学习种养殖技术,专家在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刚抽发出来的嫩梢、嫩叶很容易感染病虫害,比如潜叶蛾早已按捺不住,要出来为害果树的秋梢了。潜叶蛾不仅危害嫩叶,而且由于叶片受损还会加大病害的感染的风险,如溃疡病、炭疽病等。一定要注重预防柑桔潜叶蛾,确保秋稍健壮,为来年丰产打基础。

柑桔潜叶蛾危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方案

一、柑桔潜叶蛾

柑桔潜叶蛾又称画图虫、鬼画符、潜叶虫等,属于鳞翅目潜叶蛾科,是危害柑桔新梢的主要害虫,受害最重的是夏秋梢。其危害率较高,对柑桔生产威胁很大。

成虫为银白色的小蛾,体长约2毫米, 翅展5毫米左右。前翅披针状,翅基部有两条褐纵纹,约有翅半之长,翅中部具“y”字形黑条纹。翅尖有一黑色圆斑。 后翅 针叶形。缘毛甚长。幼虫体长 4毫米,纺锤形,体扁平,黄绿色。

柑桔潜叶蛾危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方案

二、潜叶蛾的危害

主要危害柑桔嫰梢、嫩叶,果实也有少数受害。其幼虫潜入表皮下取食,造成银灰色迂迥曲折的许多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新稍生长不充实,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果树长势和来年开花结果。果实受害易腐烂,直接影响果实内、外稍。被害造成的卷叶片又常是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

柑桔潜叶蛾危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方案

柑桔潜叶蛾的危害对叶片和枝条造成的伤口,更易导致柑桔溃疡病病菌的侵入,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三、潜叶蛾为害发生规律

柑桔潜叶蛾从六月初的夏梢抽发开始危害,一直延续到十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七-九月危害最盛,也是抽梢最多和最关键时期。柑桔潜叶蛾成虫无趋光趋化性,白天多栖于树冠内叶背和柑桔园杂草丛中,清晨和晚上8-10时活动频繁。雌蛾将卵产在嫩叶中脉两侧或嫩枝上,幼虫孵化后蛀入叶片或嫩梢表皮危害,幼虫危害嫩叶、嫩枝后,使叶片硬脆而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

高温多雨利于该虫的发生危害,柑桔潜叶蛾的发生与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由于柑桔树夏梢零星陆续抽发,食料丰富,加上夏秋季高温多湿适宜其繁殖,因此常在夏秋季猖獗成灾。

四、潜叶蛾发生特点、防治难点

1、主要在夏、秋梢后嫩梢期发生为主,成虫产卵在幼嫩组合织(叶片、嫩梢)上,以幼虫钻蛀嫩叶、幼杆上为害,也有钻食幼果表皮。

2、防治上不能及时喷药防治,农户往往发现有为害后才用药,比较难以控制其对叶片造成的伤害。特别是新种植的幼树用药不及时,影响树苗的生长。同时由于其造成伤口容易引起溃疡病的发生。

3、不进行抹芽控梢,放任枝梢自由生长、柑桔品种众多、杂草丛生、靠近柑桔苗圃、幼年树柑桔园等均较易发生潜叶蛾虫害。

五、潜叶蛾综合防治方案

1、六-九月控好夏梢、集中放秋梢,恶化柑桔潜叶蛾幼虫的食料条件,打断其食物链,以减少虫源和喷药次数,这是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根本措施。

2、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尽量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潜叶蛾的天敌有白星姬小蜂等多种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蚂蚁和苏云金杆菌等。

3、合理除草,减少潜叶蛾活动场所。如为保水而留草的,一是注意杂草不能过高,二是7-9月潜叶蛾高发期打药时要适当喷雾植株傍边杂草。

4、选对药剂预防为主。由于潜叶蛾白天多栖于树冠内叶背和柑桔园杂草丛中,清晨和晚上8-10时活动频繁,因此要选择具有内吸、胃毒作用,同时杀灭鳞翅目好的药剂进行防治。可在夏秋梢时,梢长0.6 ~2厘米时喷药,每隔七~十天喷一次,连续喷两~三次,保护新梢生长。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农百通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