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吉林省珲春市,与俄陆路相接,与韩、日隔海相望,是我国唯一濒临日本海的沿海城市,历史上,珲春素有“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之称。
今年以来,珲春边检站在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基础上,主动顺应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通关环境就是投资环境”“边检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口岸优势,准确把握驻地经济发展脉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大通关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服务中俄货运“动脉”
4月30日,“长珲欧”出境测试班列搭载108标箱汽车零部件等货物从珲春铁路口岸出境,经由俄罗斯,最终抵达波兰、德国等欧洲腹地。

珲春铁路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对俄铁路口岸。得益于中欧班列“长珲欧”(长春-珲春-欧洲)的运行以及中俄珲马(珲春-马哈林诺)铁路的常态化运输,今年珲春铁路口岸货运量实现大幅增长。截止8月25日,经中俄珲马铁路(珲春—马哈林诺)进出境货物达200万余吨,同比增长20%。
据介绍,珲春铁路口岸作为吉林省唯一对俄铁路口岸,也是吉林省借港出海,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进一步促进铁路口岸发展,吉林边检总站珲春边检站不断优化勤务流程、落实最严管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输入第一道关口。
该站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和口岸电子围栏技术防范作用,实时开展口岸重点区域视频巡查,增加徒步巡逻组次和密度,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在铁路沿线增设执勤卡点4处,安装定点移动板房4个,建设200米移动铁丝网和铁路沿线及限定区域光纤周界报警系统,有效构建立体化、网格化管控模式。
不断优化铁路口岸执勤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实行“分组执勤、重点值守、避免交叉”的疫情期间勤务运行方式,在铁路口岸现场单独设置查验区,实行即到即查即放,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出台便利举措,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近年来,经珲春公路口岸向俄罗斯进出口货物品种逐步增加,呈现多样化发展。吉林珲春边检站积极靠前服务,把守国门安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推动珲春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步伐,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及中俄贸易多元化发展。
5月24日,9辆由珲春凯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申报的国产中大型客车在完成边防检查手续后,经吉林珲春公路口岸顺利出口俄罗斯。
据统计,截至8月25日,经珲春公路口岸出口至俄罗斯的国产中大型客车累计24批次,总计95辆,单日出口最多为12辆;一汽解放牌自卸车、陕汽自卸车整车出口累计42批次,总计305辆,单日出口最多为15辆,各品牌汽车累计出口410辆。
为顺利完成客车、自卸车出口的边防检查任务,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及时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了“联检零缝隙,对接零障碍,服务零距离,防疫零接触”等服务举措,第一时间为车辆办理通关手续,为中国客车“走出去”保驾护航。
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该站及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现货运快速通关、防疫物资口岸“零等待”,累计保障出入境车辆600余量次,进出口货物70余万吨,保障了疫情期间口岸通关的安全稳定,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紧盯企业需求 助力跨境出口贸易
珲春身处内陆,却是远近闻名的“海产城”。在中俄珲春公路口岸,一辆辆满载俄罗斯帝王蟹的货车川流不息,在当地集散后再通过数小时的空运物流抵达全国。“空运最大程度保鲜。”珲春凯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王天野说。
伴随着中俄经贸联系的加强,国内市场对俄罗斯鲜活海产品的需求稳定增长,新开辟的“堪察加—扎鲁比诺—珲春”水产航线使帝王蟹及其他产品在中俄之间的运输更加稳定顺畅。今年以来,从珲春进口入境的俄罗斯帝王蟹超过4000余吨,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
“我们将持续发挥边检机关职能作用,继续做实“预约通关”“延时通关”“高峰通关提示”等服务措施,大力加强紧急救助绿色通道、跨境电商专用通道、海鲜产品延时通道“三个服务通道”建设,切实减轻企业运营成本,为地方经济发展加油助力”,该口岸边检站执勤一队副队长修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