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第1页 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小说家、剧作家。青年时期改名为 舒舍予,“老舍”是他长期使用的笔名。老舍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 满族人。自幼刻苦勤奋,性格刚强。191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至1929年,老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 聘,教授华语,从此开始文学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都是在 英国完成的。

回国后,1936年他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创作。此后的六 七年间是他的创作高峰。《猫城记》、《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佳 作便问世于这一时期。1946年,老舍应邀去美国讲学,在美国,他完 成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舍的戏剧创作开始于抗日战争初期。这时期他创作了多幕话剧《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受到人民 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 实》、《茶馆》等话剧剧本。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他的剧作更趋成熟、日 臻完善,特别是《龙须沟》、《茶馆》这两部剧作成为新中国话剧创作中的典范性作品。

老舍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仅受到 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在“十年浩劫中”,老舍 不忍于“四人帮”对他的屈辱,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太平湖投水自杀。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第2页 内容概要

猫人也有历史,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可是在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叫他们完全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的对内,导致文明的退化。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膨胀的外星文明古城。

作者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抨击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纷争引发的混乱。而猫人的全族毁灭,也显露了作者对民族前途的担忧,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使它长期以来引起不同的评价。

在小说中,“我”与同伴乘坐飞机到火星探险,没想到飞机坠落、同伴身亡,只剩“我”一人来到这陌生星球的古老国度——猫国。在猫国,一群猫人要抓“我”,“我”开枪吓跑了猫人,并被一个叫“大蝎”的猫人救走。原来,大蝎是一位地主兼政客,他救“我”另有所图:在猫国,有一种叫“迷叶”的粮食,吃了它就会精神振奋,因此猫人经常偷抢迷叶。但是,猫国人十分害怕外国人。所以,大蝎就想请“我”帮忙守卫迷叶。

“我”了解到猫国人原来也是正常吃饭的,只是在吃了迷叶后就不再吃饭,也不爱劳动,甚至都不洗澡了。“我”有一次跑到河里去洗澡,没想到大蝎竟然组织猫人来参观,并以此赚钱。“我”对此很生气,后来大蝎在收取迷叶时打了工人,“我”便让大蝎接受惩罚,使大蝎很不高兴。收好迷叶后,大蝎带人将其运至猫城,“我”也一同前往。

在猫城,“我”发现了这个国度的诸多弊端:猫国的孩子第一天上学就已毕业,而且都是大学毕业;猫国校长以卖校产为生;猫国博物馆也被国家卖光,并以此作为经济支柱;猫国学者们经常互相诟骂;猫国也改革,但是只是听说外国改革了,自己也模仿着改……但是尽管猫城如此混乱,猫国人还是很快乐,每天在街上闲逛。

敌矮子国来犯,可政客们在讨论如何退敌的会议上竟与妓女玩乐。于是,猫国的士兵溃败投降,献出了自己的城市。不过,敌人不仅没有放过猫人,还对他们展开了屠杀。只有十几个猫人跑到山里,可是,他们自己竟也互相残杀起来,最后只剩下两个猫人。当敌人找到这两个猫人时,他们还在互相撕咬,最后敌人把他们放在木笼子里,看着他们互相咬死。至此,猫国灭亡,“我”乘法国的探险飞机回国。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第3页 写作背景

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吏。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

《猫城记》是近代作家老舍所撰的长篇小说。初版时间为1933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猫城记》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

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因为其在回国之后,看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当时的社会真是让人无法直视,社会不仅落后,国家腐朽不堪,社会千疮百孔,人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不思进取,老舍先生对此感到即无耐又痛心,同时也非常的失望。所以,在《猫城记》中,老舍先生用大蝎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大官僚资产阶级,用小蝎象征着留学回来的新阶级思想主义者,而用大鹰则代表着改革派。

人物介绍

“我”:因飞船毁坏,被迫降落到火星,被火星的猫国人利用看护迷林,借护送迷叶的机会进入了猫国,见证了猫国的灭亡。小说中的“我”一开始是理性的旁观者,但这种洁身自好却没能终始如一,在观察猫国的过程中,看尽了猫国的腐朽,也在不自觉中深陷猫城这片泥潭之中。

大蝎:贪婪的“进步”青年。大蝎是政客群体的代表,固执地遵守着渗入骨髓的旧体制、旧规章,每天沉醉在吸食迷叶后的迷幻世界中,但他年轻时也是个新青年,有前卫进步的想法,这一点在小说中借其儿子小蝎的话一笔带过了:“父亲是个新人物,至少是二十年前的新人物。二十年前他反对吃迷叶,现在他承袭了祖父的迷林。二十年前他提倡女权,现在他不许你进去,因为家中有妇女。大蝎的形象不仅代表政客群体,还代表着老去的上一代“新青年”,在利益冲天的物质社会的消磨下逐渐被同化成了现在这般被金钱利益驱使,奴役于皮肉物质的形象。

小蝎:冷血的“进步”青年。小蝎是“我”在猫国的朋友之一,是大蝎的儿子,猫国的青年代表,留过洋,口吻里带着外国味道,在小说中扮演为“我”解惑的一个角色。他知识广阔、思想深远,对猫国教育有二次犀利深刻的批评。

公使太太:公使早年死掉了,留下了公使太太和他的八个小妾,公使太太带着这八个小妾一起生活。公使太太的可悲在于她从来都是与世浮沉,固守着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教条,比如谦柔卑下、守节等等,这些教条同时也成为了支撑公使太太遗留在社会的尊严,她小心翼翼、谨慎遵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扮演着男权社会下的“好太太”,以此得到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来填补现实生活的痛苦和不堪。

第4页 读者评论

1、在《猫城记》中,老舍虽然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批判。《猫城记》中的“笑”不再是“笑”,笑中带着讽刺与嘲笑,鞭笞中华民族的品性陋习,在每个笑声背后都暗藏着某种让国民感到内心沉痛的蕴意。

2、《猫城记》中的反乌托邦社会,凡正常秩序以及规范等符合大众价值观的东西均被颠覆,丧失了合理性,并将其表述为全民狂欢。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老舍对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以及现实社会和人情冷暖等无情的进行了讽刺,并且巧妙的规避了很多写作上的阻力和障碍。既可以避免直刺当局而造成麻烦,又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加大了讽刺力度。

3、作家梁实秋:“《猫城记》标志着老舍艺术思想的成熟,特别是作者在痛快淋漓地讽刺现实时,还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

4、文学评论家王淑明:“《猫城记》是成功的!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第5页 名言佳句

1、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2、“你吓死的,没事!我要是打死人,”大蝎喘着说,“我只须损失一些迷叶,迷叶是一切,法律不过是几行刻在石头上的字;有迷叶,打死人也不算一回事。你打死人,没人管,猫国的法律管不着外国人,连‘一’个迷叶也不用费;我自恨不是个外国人。你要是在乡下打死人,放在那儿不用管,给那白尾巴鹰一些点心;要是在城里打死人,只须到法厅报告一声,法官还要很客气的给你道谢。”大蝎似乎非常的羡慕我,眼中好象含着点泪。我的眼中也要落泪,可怜的猫人,生命何在?公理何在?

3、原谅我问一句,这些哄里有真正的平民在内没有?””我正要告诉你。平民怎能字啊内呢,他们没受过教育,没知识,没脑子,他们干等着受骗,什么办法也没有,不论哪一哄起来的时候,都是一口一个为国为民。得了官作呢,便由皇上给钱,皇上的钱自然出自人民身上。得不到官作呢,拼命的哄,先是骗人民供给钱,及至人民不受骗了,便联合军人去给人民上闹箍。哄越多人民越苦,国家越穷。我又插了嘴:”难道哄里就没有好人?就没有一个真是为国为民的?“

4、“好吧,政党也罢,别的名字也罢,反正到了我们这里改称为哄。你看,我们自古以来总是皇上管着大家的,人民是不得出声的。忽然由外国来了一种消息,说:人民也可以管政事;于是大家怎想怎不能逃出这个结论――这不就是起哄吗?再说,我们自古以来是拿洁身自好作道德标准的,忽然听说许多人可以组成个党,或是会,于是大家怎翻古书怎找不到个适当的字;只有哄字还有点意思:大家到一处为什么?为是哄。于是我们便开始哄 …………”

5、大蝎真要忙死了:看着家将,不许偷食一片迷叶;看着风向,好下令退兵;看着林外参观的,以免丢失一个半个的落叶。他现在已经一气吃到三十片迷叶了。据说,一气吃过四十片迷叶,便可以三天不睡,可是第四天便要呜呼哀哉。迷叶这种东西是吃少了有精神而不愿干事;吃多了能干事而不久便死。大蝎无法,多吃迷叶,明知必死,但是不能因为怕死而少吃;虽然他极怕死,可怜的大蝎!

(未完待续)

名著速读国内篇----第九十三章《猫城记》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