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作者:围墙内的理性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割,然主为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这是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在谈及关于清朝灭亡时赵烈文做出的看法。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而接踵而来的乱世局面也正如他所说。从现在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做出这种预见的人。

赵烈文是何许人?翻翻晚清的历史好像他的存在感并不强,事实上,他是曾国藩身边的一个幕僚,虽与曾国藩身边围绕着的李鸿章,彭玉麟,左宗棠等人相比显得籍籍无名,但他却是曾国藩最看重的人之一,也影响着曾国藩政治生涯的很多选择。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曾国藩

就是这样一位小人物,如何在助曾国藩灭掉太平军之后,又对大清做出如此准确而深刻的判断?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此人,就会发现此人的大智慧并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人。

在听了赵烈文石破天惊的预言之后,曾国藩思索半天问了赵烈文一句,“然则当南迁呼?”显然,曾国藩是不同意赵文烈的观点的,曾国藩认为清王朝不可能完全被推翻,最多出现像宋朝一样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局面,但是这一看法被赵文烈直接否定:“恐邃陆沉(亡国),未必能效晋、宋也。”

可是尽管赵文烈回答坚定,但曾国藩还是不肯相信,之后赵烈文又详细地说出了一些看法,他不仅认为清王朝的大势已去,而且气数也将近,不会再有什么希望。最后曾国藩愈加绝望:我现在每天期盼的就是早点死,不愿亲眼见到大清亡国的那一天。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赵烈文

此次的谈话对曾国藩的触动虽然非同小可,但此后几天里各种想法不断闪现在他的脑海。他有时同意赵烈文的看法,有时又产生怀疑,觉得大清王朝不会死的这么快。无论是出于自身的考虑,还是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都不希望他亲手拯救出来的大秦王朝走向灭亡。

但是直到曾国藩历经一路北上走访调查,接触清王朝最高领导核心人物之后,他对清王朝就彻底失去了幻想,他看出了在皇宫里面都是享乐之人,没有人关心国家大事。而皇上更是被打压的没有话语权,权力都在军机处恭邸,虽然恭邸都很有才能,但是并不能独当一面。此时的曾国藩才算彻底的明白了赵烈文的话。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恭亲王(中)

赵烈文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神奇地预言了大清王朝的覆灭,在他一生中做的很多选择也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他在做官这一件事上就处理得很有艺术。

在跟随了曾国藩多年之后,曾国藩发现赵列文聪明绝顶,理论水平非常高,但是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如果在实践方面稍加锻炼以后一定成才。于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身边的很多幕僚都被推荐当官,曾国藩便建议赵烈文出仕,但却遭多次拒绝,虽是拒绝,但是却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曾国藩的忠心。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曾国藩打太平军

曾国藩听后很是感动,送了副书法给赵烈文:“第余其相爱,可谓诚挚。”赵烈文看后极其感动,于是乎,就恳求曾国藩收为弟子,曾国藩欣然答应。之后的时间里,赵烈文跟曾国藩关系越发亲密,赵烈文成了曾国藩的精神依靠,虽为师生情同父子。赵烈文在非常关键的时间里,抓到了难得的与曾国藩靠近的机会,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赵烈文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宝押在了曾国藩身上,而不是靠自己干一番事业。他是在博弈,但是他确信自己会赢,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其恶劣,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所以还不如投靠大树,而曾国藩刚好有大功,至少今后几年还是一个大的保护伞,所以自己不当官,一心为曾国藩出谋划策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曾国藩(右)

在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在江都官署因病去世,赵烈文在得知消息之后悲痛不已,但由于相隔遥远,且公务在身又不能亲自远赴悼念。赵烈文为此非常自责,又加上内心的悲伤,不久之后便得了重病。在知到了曾国藩临死前十分安详,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曾国藩死后赵烈文就辞去了一切职务,回到老家,在看清了局势之后,他知道大清的气数快要用完,不久就要崩塌,而唯一能给他希望的恩师也离他而去,他便再也没有了动力。归隐山田是他唯一的选择,而且是最好的选择。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赵烈文,学“第一完人”曾国藩,还不如学他大清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拒绝做官,拜师曾国藩树倒人去,隐居快活

天放楼

赵烈文辞官后接连娶了两个妾 ,加上此前的一妻二妾,一 生娶了5个妻妾。除了偶尔外出访友,寄情山水外 ,赵烈文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在一座花式园林里读书著述 、把玩金石碑帖。他还特别建了一座藏书楼 ,命名为“ 天放楼”。十几年不停地买书藏书 ,最终达数万卷 ,成为江南有名的藏书之所。

赵烈文的退隐生活是逍遥快活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个人的智慧,能看清局势,顺势而为。若学人学曾国藩,倒不如看看他身边的幕僚赵烈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