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经正名:将仲子

作者:诗经正名
诗经正名:将仲子

将仲子

作者:尹吉甫

【作品解析】

关于本文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刺(郑)庄公”,朱熹认为是“淫奔者之辞”,今人则主张是“女子拒绝情人”。实则,此为尹吉甫回复《缁衣》之作,告诫姜氏要注意影响,不要随便去自己寓所。

正如《兔爰》所言,自尹吉甫与姜氏交往后,便饱受谣言困扰。虽然尹吉甫基于良好的政治素养或自保意识,在与姜氏的书信往来中绝口不提,但在“小雅”中,在尹氏类似随笔或日记的文章中,其遭受中伤和攻讦得到了充分体现。《沔水》言:“我友敬矣,谗言其兴。”《鹤鸣》语:“鹤鸣(借指造谣)于九皋,声闻于野。”《正月》曰:“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十月之交》谓:“无罪无辜,谗口嚣嚣。”等等。也正因此,尹氏才如惊弓之鸟,发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慨。

对本文的理解,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无折我树杞(桑、檀)”,这是双关手法:“折我”,隐意为折损我也;“树”,树立,培养;“杞”,谐音“忌”,忌讳,“桑”,谐音“伤”,中伤,“檀”,谐音“弹”,弹劾也。

二、所谓“父母”,实指天子,古人惯将君王比作父母;“诸兄”,众同僚也,指召公、周公、仲山甫一干人等。尹吉甫在外执行军务,馆舍是临时寓所,父母、诸兄是不可能随行的。

三、“仲可怀也”,是说“仲子”可心。这是对其改制自己旧缁衣的肯定,而不是说仲子可以思念我。“可怀”:可心,可人,体贴人也。

本人对《诗经》的新解进行到此,或有读者质问:既然说“十五国风”是二人书信往来,那是通过什么渠道传递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官驿。尹吉甫作为太师,姜氏作为天子妻妹,这点特权是不成问题的。然而,通过官驿传递信件,就必然使二人有所顾忌,乃至以仅二人明了的言语交流,以免落人口实,这也为后人误解《诗经》种下前因。

【全文译注】

兮,无我,无我杞。岂敢之,畏我父母。仲也,父母之言,亦也!

请求二丫头啊,别越过我的里墙,别折断我种的杞树。哪里敢吝惜它,是敬畏我父母。二丫头体贴人啊,父母的话,也值得敬畏啊!

注:

将(qiāng),请求,希望。仲子,概如今之“二妞”、“二妮”、“二丫”之属。女子在姐妹中排行第二,故称“仲子”。《燕燕》言“仲氏任只”,《东门之枌》言“子仲之子”,“仲氏”、“子仲”同指也。逾,越过,翻过。里,里墙。“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间有墙界。折,折断,折损。树,种,植。爱,吝惜。可怀,可心,可人。可,相称,适合。可畏,值得畏惧。可,堪,值得。

将仲子兮,无逾我,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请求二丫头啊,别越过我的院墙,别折断我种的桑树。哪里敢吝惜它?是怕我众兄长。二丫头体贴人啊,众兄长的话,也值得敬畏啊!

注:墙,院墙。

将仲子兮,无逾我,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请求二丫头啊,别越过我的菜园,别折断我种的檀树。哪里敢吝惜它?怕别人闲话多。二丫头体贴人啊,别人的闲话,也值得畏惧啊!

园,菜园。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诗今绎】

请求二妮要慎重,不要翻过我里弄,

折断杞树可不中。实非吝惜树一丛,

敬畏父母是实情。二妮虽然体贴兄,

父母之言更要听,倘生责言我惶恐。

请求二妮莫用强,不要翻过我院墙,

以免折断墙边桑。吝惜桑树非真相,

怕我诸兄将我呛。二妮虽然好心肠,

兄长态度要思量,惹其斥责犯不上。

请求二妮莫擅专,不要越过我菜园,

不要折断园中檀。檀树折断我不怨,

但恐招来众人嫌。二妮虽然体贴咱,

唯恐招来众闲言,悠悠众口徒生烦。

(更新预告:女子难耐对爱人的思念,于是向其表白:您去田猎了,巷里再无共处之人,不是没有共处之人,是谁也代替不了您,唯君能解我相思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