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楠:产业政策是后发国家赶超的阶梯——读周建军《赶超的阶梯》

作者:陈达飞
张楠:产业政策是后发国家赶超的阶梯——读周建军《赶超的阶梯》

作者:张楠

《赶超的阶梯: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国际比较》(以下简称《赶超的阶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推荐的好书。《赶超的阶梯》出版以来,受到了刘国光、林毅夫、孔丹、吴栋、文一、卢周来等经济学界、产业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发多篇推荐。该书作者周建军博士,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联合培养博士,从事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际经济评论》《oxford handbook of china inovation》等发表了很多学术文章。作为金融机构的研究人员,我很愿意向各界朋友和同行们推荐这本书。

通过阅读,我自己认为,有为政府、美国产业政策、半导体赶超、知识产权制度、产融结合、韩国财阀、寡头竞合等内容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是《赶超的阶梯》的亮点,与大家分享如下。尤其是,该书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当前中国和世界典型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尤其是社会上对于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存在不少偏见和误解的背景下。

该书研究认为,有为的政府,意味着成功发展的经济体通常伴随着政府的积极作用,所谓“自由市场”也需要借助政府力量维护秩序。一直号称自己是“自由市场”的美国,事实上是同时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典型代表,美国政府在过去60多年投入了近5万亿美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半导体行业在竞争中走下坡路,美国就组织本土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并采取措施保护本土企业产品,不久就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美国一直攻击中国有企业侵犯知识产权。但是,从历史来看,一般国家在经济发展早期,都会对知识产权保护较为“宽松”,当然也包括美国建国早期从英国“窃取”纺织机器的设计方案。日韩在发展早期也是“模仿式创新”,也有我国的“逆向开发"。

该书关于韩国财阀问题的部分,非常值得细读。我认为,韩国财阀体制的困境,可能就是当前反垄断想避免的情况。韩国作为基础薄弱的后发国家,通过产业政策扶持财阀,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然而,财阀体制的副作用是私有的寡头垄断问题非常严重。财阀企业发展到可以影响政府的政策,直接贿赂总统和各级官员,政府部门和银行体系无力抗争。随着韩国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韩国政府也从威权主义走向民主化转型,同时也希望限制财阀的势力,但可能已经力不从心。一方面,财阀企业的多元化已经渗透到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对国家经济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时机也不太幸运,限制财阀没多久就遇到亚洲金融风暴,拯救经济同时也不得不允许财阀发展。最后,韩国竟然要靠代表小股东利益的ngo组织来协调对抗财阀,针对三星的诉讼案例也进行了十年才获胜。中国现在针对集团式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严格分业监管是必然趋势。我认为,韩国财阀体制的教训和问题(如“大而不倒”等),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该书也提到产融结合模式的潜在问题。产融结合在早年也在中国发挥不错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去杠杆的深入,部分杠杆较高的企业再融资还债出现困难,产融结合模式反而产生了“副作用”,拖累企业经营,还有部分企业的“产融结合”重点可能因为早年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偏离了主业,这就更为唏嘘了。书中也有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通用电气的金融部门——通用资本(ge capital)大幅拖累了集团盈利,后来更不得不剥离期大部分金融业务。通用资本当年价值超过3千多亿美元,金融危机前也曾为ge贡献大量营收。

该书还有不少篇幅论证国有企业发展的积极角色和正面意义。例如,社会上不时有关于“挤出效应”的讨论,该书认为国有企业其实能够发挥“挤进"效应,带动整个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该书的特色是比较研究,介绍了不少海外国有企业的成功发展模式,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作者也强调,淡马锡的成功和新加坡本身的法治文化等也有关。淡马锡的管理上升到宪法层面,严格保证投资收入有利国家长期发展。我理解,“国进民退”并不是政策目标,在合适时机进行惩治不正当竞争,避免寡头垄断影响竞争性市场的正常运作,维持市场健康发展的空间,扩大市场规模,可能才是监管本意。事实上在反垄断之前,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边界”非常明显,初创企业必须进入其中一家巨头旗下,才有机会获得现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监管敲打过后,互联网平台逐步打开数据边界,同时加强数据安全,长远应该是更有利市场发展。

话说回来,寡头垄断的影响,也需要分两面看。韩国财阀虽然对市场公平有负面影响,但如果没有形成强大的企业集团,当年能否在跟美国和日本的竞争可能也难以存活,可能也不会形成后来三星在手机和芯片的一些全球竞争力。美国的反垄断“说一套,做一套”,也有利于当年跟欧洲企业的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在我国的一些特殊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高也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中车集团可能就是不错的例子。

总之,我认为该书通过国际比较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本书亦强调国有企业其实也是一种产业政策的形式)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即使标榜“自由主义”的西方,也一直积极的采取各种形式的产业政策,从而保持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借用该书引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话说,“按我们做的去做,不要按我们说的去做”。在通往中国经济赶超升级的道路上,《赶超的阶梯》所强调的发展阶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深思并重视之。

相关链接(详见公号ganchaojieti):

《人民日报》理论版“新书评介” | 清华大学吴栋教授:发挥好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

《光明日报》理论版“新书推介” | 林毅夫教授就《赶超的阶梯》的评介: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学术书谭” | 卢周来教授就《赶超的阶梯》的评介:在比较中找寻答案

《赶超的阶梯》的内容简介、全书目录等 |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2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