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楠:産業政策是後發國家趕超的階梯——讀周建軍《趕超的階梯》

作者:陳達飛
張楠:産業政策是後發國家趕超的階梯——讀周建軍《趕超的階梯》

作者:張楠

《趕超的階梯:國企改革和産業更新的國際比較》(以下簡稱《趕超的階梯》)是一本值得閱讀和推薦的好書。《趕超的階梯》出版以來,受到了劉國光、林毅夫、孔丹、吳棟、文一、盧周來等經濟學界、産業界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和好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發多篇推薦。該書作者周建軍博士,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政策對話倡議組織聯合培養博士,從事産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國際經濟評論》《oxford handbook of china inovation》等發表了很多學術文章。作為金融機構的研究人員,我很願意向各界朋友和同行們推薦這本書。

通過閱讀,我自己認為,有為政府、美國産業政策、半導體趕超、知識産權制度、産融結合、南韓财閥、寡頭競合等内容相關的國際比較研究,是《趕超的階梯》的亮點,與大家分享如下。尤其是,該書有助于人們更好了解目前中國和世界典型國家的産業政策和國有企業,尤其是社會上對于國有企業和産業政策存在不少偏見和誤解的背景下。

該書研究認為,有為的政府,意味着成功發展的經濟體通常伴随着政府的積極作用,所謂“自由市場”也需要借助政府力量維護秩序。一直号稱自己是“自由市場”的美國,事實上是同時采取積極的産業政策的典型代表,美國政府在過去60多年投入了近5萬億美元。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半導體行業在競争中走下坡路,美國就組織本土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并采取措施保護本土企業産品,不久就重新獲得競争優勢。美國一直攻擊中國有企業侵犯知識産權。但是,從曆史來看,一般國家在經濟發展早期,都會對知識産權保護較為“寬松”,當然也包括美國建國早期從英國“竊取”紡織機器的設計方案。日韓在發展早期也是“模仿式創新”,也有我國的“逆向開發"。

該書關于南韓财閥問題的部分,非常值得細讀。我認為,南韓财閥體制的困境,可能就是目前反壟斷想避免的情況。南韓作為基礎薄弱的後發國家,通過産業政策扶持财閥,快速實作了工業化。然而,财閥體制的副作用是私有的寡頭壟斷問題非常嚴重。财閥企業發展到可以影響政府的政策,直接賄賂總統和各級官員,政府部門和銀行體系無力抗争。随着南韓經濟發展達到較高的水準,南韓政府也從威權主義走向民主化轉型,同時也希望限制财閥的勢力,但可能已經力不從心。一方面,财閥企業的多元化已經滲透到南韓經濟的方方面面,對國家經濟和就業有着重要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時機也不太幸運,限制财閥沒多久就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拯救經濟同時也不得不允許财閥發展。最後,南韓竟然要靠代表小股東利益的ngo組織來協調對抗财閥,針對三星的訴訟案例也進行了十年才獲勝。中國現在針對集團式發展的網際網路平台企業進行反壟斷,嚴格分業監管是必然趨勢。我認為,南韓财閥體制的教訓和問題(如“大而不倒”等),值得我們反思。

另外,該書也提到産融結合模式的潛在問題。産融結合在早年也在中國發揮不錯的積極作用,但近年來随着去杠杆的深入,部分杠杆較高的企業再融資還債出現困難,産融結合模式反而産生了“副作用”,拖累企業經營,還有部分企業的“産融結合”重點可能因為早年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偏離了主業,這就更為唏噓了。書中也有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通用電氣的金融部門——通用資本(ge capital)大幅拖累了集團盈利,後來更不得不剝離期大部分金融業務。通用資本當年價值超過3千多億美元,金融危機前也曾為ge貢獻大量營收。

該書還有不少篇幅論證國有企業發展的積極角色和正面意義。例如,社會上不時有關于“擠出效應”的讨論,該書認為國有企業其實能夠發揮“擠進"效應,帶動整個和上下遊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業務機會。該書的特色是比較研究,介紹了不少海外國有企業的成功發展模式,比如新加坡的淡馬錫。作者也強調,淡馬錫的成功和新加坡本身的法治文化等也有關。淡馬錫的管理上升到憲法層面,嚴格保證投資收入有利國家長期發展。我了解,“國進民退”并不是政策目标,在合适時機進行懲治不正當競争,避免寡頭壟斷影響競争性市場的正常運作,維持市場健康發展的空間,擴大市場規模,可能才是監管本意。事實上在反壟斷之前,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料邊界”非常明顯,初創企業必須進入其中一家巨頭旗下,才有機會獲得現代最重要的“生産資料”——資料。監管敲打過後,網際網路平台逐漸打開資料邊界,同時加強資料安全,長遠應該是更有利市場發展。

話說回來,寡頭壟斷的影響,也需要分兩面看。南韓财閥雖然對市場公平有負面影響,但如果沒有形成強大的企業集團,當年能否在跟美國和日本的競争可能也難以存活,可能也不會形成後來三星在手機和晶片的一些全球競争力。美國的反壟斷“說一套,做一套”,也有利于當年跟歐洲企業的競争中獲得比較優勢。在我國的一些特殊行業,頭部企業集中度高也有利于參與國際競争,中車集團可能就是不錯的例子。

總之,我認為該書通過國際比較的角度,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國家産業政策和國有企業(本書亦強調國有企業其實也是一種産業政策的形式)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作用;即使标榜“自由主義”的西方,也一直積極的采取各種形式的産業政策,進而保持國家和企業的競争力。借用該書引用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的話說,“按我們做的去做,不要按我們說的去做”。在通往中國經濟趕超更新的道路上,《趕超的階梯》所強調的發展階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深思并重視之。

相關連結(詳見公号ganchaojieti):

《人民日報》理論版“新書評介” | 清華大學吳棟教授:發揮好國有企業和産業政策的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理論版“新書推介” | 林毅夫教授就《趕超的階梯》的評介:中國經濟發展的制度優勢

《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學術書譚” | 盧周來教授就《趕超的階梯》的評介:在比較中找尋答案

《趕超的階梯》的内容簡介、全書目錄等 |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2月

繼續閱讀